王丽梅 苗国英 王保梅
【摘要】目的体外定量研究咪唑斯汀、雷公藤治疗慢性斑块型银屑病抗白细胞趋化活性。方法采用琼脂糖平板法观察药物对甲酰三肽(fMLP)诱引的WBC移动距离的影响。结果咪唑斯汀、雷公藤、二者联合应用对斑块型银屑病患者WBC趋化性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抑制WBC趋化活性的IC50值分别为6.2×10-4、0.58、0.24。结论:皿治林和雷公藤可作为临床上治疗银屑病的辅助药物。
【关键词】白细胞趋化;皿治林;雷公藤;银屑病
【中图分类号】R751.0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052-01
白细胞在炎症介质(趋化因子)引诱下向病灶部位趋化是许多炎症性皮肤病共同的临床病理表现,因此药物的抗趋化活性是其抗炎作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临床上咪唑斯汀对Ⅰ型及Ⅳ型变态反应作用及作用机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而且对变态反应性疾病进行了科学的临床观察,咪唑斯汀具有独特的抗组胺和抗过敏反应炎症介质的双重作用。体内和体外药理学试验均表明咪唑斯汀是一种强效的、高选择性的组胺H1受体拮抗剂。在利用过敏反应动物模型进行的试验中,咪唑斯汀还可抑制活化的肥大细胞释放组胺以及抑制嗜中性粒细胞等炎性细胞的趋化作用,本研究选擇皿治林、雷公藤及两药合用在体外定量研究它们是否具有直接的抗白细胞趋化活性,从而应用于临床银屑病等炎症性皮肤病的辅助治疗。
1材料和方法
1.1细胞人外周血白细胞(WBC)取自临床医学院皮肤科门诊就诊患者,并且经临床和组织病理确诊为慢性斑块型银屑病患者的周围血,由本实验室用6%聚蔗糖分离制备成6×107/ml悬液,备用。
1.2培养基及试剂RPMI1640培养基(GIBCO/BRL);特级新生牛血清(杭州四季青生物工程研究);聚蔗糖(分子量29.8万,SIGMA);DMSO(SIG2MA);甲酰三肽(fMLP,SIGMA);琼脂糖(PROMEGA)。药物皿治林由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提供雷公藤(天津制药厂)和皿治林+雷公藤分别按2:1由本实验室在试验时临时配制。以上各受试药用培养液分别配制成系列浓度,备用。
1.3方法采用琼脂糖平板法[1],即以0.8%琼脂糖2RPMI1640培养基混合液铺板、固化、打孔,按设定孔位加入相同浓度的受试药液、WBC和fMLP(终浓度为10nmol/L)。试验设趋化剂对照、无药对照和空白对照。37℃5%CO2中培养5h,4℃干燥,甲醇固定,Giemsa染色,显微镜下用测微器测量WBC移动距离。上述实验平行重复6个样本。
1.4统计学处理以给药组与无药对照组实际趋化距离平均值之比求出趋化百分率,以趋化百分率对药物浓度求直线回归方程、相关系数作统计学检验并计算IC50值。
2结果
受试药中,皿治林、雷公藤以及皿治林+雷公藤对fMLP诱引的人WBC趋化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量-效关系显著(如下表)。
3讨论
前列腺素是花生四烯酸(AA)经环氧合酶的作用而变为类激素物质,在活动处释放,它可以刺激表皮DNA合成,扩张皮肤血管,参与炎症反应[2]。AA和他的产物12-羟化廿碳四烯酸,在银屑病的皮损区比非皮损区增加50倍,而前列腺素E2、前列腺素F2仅仅适度的增加,这表明在银屑病斑块中,经有AA合成的前列腺素,其内源性抑制剂是存在的,这些增加的AA可能接着转向脂氧化酶途径,从而产生白三烯(LTB4),在表浅的银屑病鳞屑的提取物中,LTB4是已知的最具有活力的趋化因子,AA及其代谢产物、LTB4作为多形核白细胞的趋化因子以延长炎症反应,可能在银屑病发病中起重要作用[3],皿治林对白细胞的这种抑制趋化作用推测可用于对银屑病的临床辅助治疗,减少炎症性皮损的形成,结果显示,雷公藤抗趋化作用的IC50值为0.58,表明雷公藤抗白细胞趋化的活性可能是其强抗炎活性的机制之一。进一步从理论上证明皿治林和雷公藤可作为临床上治疗银屑病的辅助药物。本研究采用的是体外试验,所得结果能否完全反映药物在患者体内的抗白细胞趋化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及临床观察。
参考文献
[1]孙卫民.细胞因子研究方法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32~134.
[2]SudoKetal:Inhibitoryeffectsofmizolastineon5-lipoxygenase.JpnpharamacolTher26(Suppl)s711-713,1998
[3]ElewskiBE.Infiximabforthetreatmentofseverepustulearpsoriasis.JAmAcadDermatol,2002,47: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