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静
【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四联疗法治疗小儿消化性溃疡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3年9月期间医治消化性溃疡伴幽门螺杆菌感染患儿60例,分成两组(医治组、对照组),医治组患儿给予四联疗法,对照组患儿给予三联疗法,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结果:经临床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医治组患者好转率优于对照组(96.7%vs83.3%),差异明显(P<0.05);医治组患者Hp清除率优于对照组(93.3%vs80.0%),差異明显(P<0.05);医治组患儿恶心、头昏、腹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优于对照组(13.3%vs26.7%),差异明显(P<0.05)。结论:四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伴幽门螺杆菌感染患儿,临床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四联疗法;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96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033-01
消化性溃疡是临床常见病,临床表现为腹部疼痛。就目前而言,小儿消化性溃疡病发率持续上涨,严重危害患儿身心健康。一旦该疾病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将致使患儿死亡[1]。近年来,我院借助四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伴幽门螺杆菌感染患儿,取得显著成效。对此,将我院患儿作为研究人员,具体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选取2011年8月-2013年9月期间医治消化性溃疡伴幽门螺杆菌感染患儿60例,分成两组(医治组、对照组),医治组患儿30例中,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5-15岁,平均年龄(8.5±0.5)岁;对照组患儿30例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6-16岁,平均年龄(9.5±0.6)岁。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不存在明显性差异,可比较(P>0.05)。
1.2诊断标准(1)患儿经检查确诊为消化性溃疡伴幽门螺杆菌感染,Hp呈现阳性;(2)患儿治疗前期家属均签署意向书;(3)排除药物过敏史患儿。
1.3方法医治组患儿给予四联疗法,包括:替硝唑,每天2次,每次500mg;铋剂每天3次,每次200mg;洛赛克每天1次,每次20mg;四环素每天3次,每次480mg,服用1个疗程(2周)后,停服替硝唑、四环素,其余两种药物继续服用1个疗程;对照组患儿给予三联疗法,包括:口服服用克拉霉素,每次20mg,每周2次;阿莫西林,每次50mg,每周2次;奥美拉唑,每次1-2mg,每周2次。服用药物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不良反应。
1.4观察项目(1)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标准:患儿临床症状全部消失,Hp呈现阴性为痊愈;患儿临床症状明显减少,Hp未清除为好转;患儿临床症状无任何明显性变化,Hp仍呈现阳性为无效;(2)比较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上的对照临床结果显示,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症状均发生明显性变化,医治组患儿好转率优于对照组,且医治组患儿Hp清除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详细数据见表1。
3讨论
小儿消化性溃疡和Hp感染程度密切相关,随着Hp感染的清除,溃疡会逐渐愈合[2]。因此,临床治疗过程中需有效控制Hp感染。替硝唑抗菌作用强,可直接作用于厌氧菌;四环素是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药物浓度高时可杀死细菌;铋剂可保护溃疡表面,促进溃疡周围组织快速愈合;塞洛克了有效降低胃酸分泌,抑制肝药酶。四种药物联合使用治疗小儿消化性溃疡伴幽门螺杆菌感染患儿,临床效果更佳,符合吴庆飞[3]研究报告。
本次研究实验的60例患儿中,分别给予三联疗法、四联疗法,结果显示:四联疗法医治组患儿临床疗效(96.7%vs83.3%)、Hp清除率(93.3%vs80.0%)、不良反应发生率(13.3%vs26.7%)均优于三联疗法对照组患儿,差异明显(P<0.05)。提示:借助四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螺杆菌感染患儿,临床效果显著,治愈率高达96.7%,和张绍云[4]研究成果基本一致。
综上,四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伴幽门螺杆菌感染患儿,临床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钟莲英.小儿消化性溃疡伴幽门螺杆菌感染98例临床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04):770-771.
[2]陈青,李研,岑杨成.四联疗法治疗小儿消化性溃疡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J].右江医学,2013,26(03):354-355.
[3]吴庆飞.四联疗法治疗小儿消化性溃疡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18(06):1406-1407.
[4]张绍云.用四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观察[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12(09):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