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咸玉 邱昌伟
【摘要】目的:通过调查该院消化内科门诊疾病构成,初步预测该综合医院消化内科门诊疾病谱。方法:收集该院2013年消化内科门诊电子病历,根据医生诊断,获得各种疾病的构成。结果:共收集消化内科门诊患者2792例,平均年龄51.2+14.6岁,男女患者比例为1.06:1,40-50岁及56-64岁为消化内科门诊就诊的高峰年龄段,消化内科门诊最常见的十大病因依次为:胃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肠炎、消化道溃疡、胃肠功能紊乱、食管炎、便秘、胆囊炎、肝硬化、消化不良。结论:本研究首次预测都江堰某综合医院消化内科门诊疾病谱,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分析了消化系统高发疾病的病发原因,为消化类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门诊、消化内科、疾病谱
【中图分类号】R562.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023-01
消化系统分为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组成部分,疾病涉及食管、胃、肠、肝、胆、胰等脏器,临床上十分常见。几乎每个人都有患消化系统疾病的经历,但发展至需就医时多在中年。消化系统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为慢性胃炎,而首要致病因素则为幽门螺杆菌感染。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约为54.76%[1,2],而慢性胃炎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率>95%[3]。大多数消化系统疾病可通过门诊就诊,口服药物得到治疗。因此,了解门诊消化系统疾病构成和治疗转归等,是掌握医院所在地区人们患病状况及流行病学资料的重要方法之一。
1资料收集与统计方法
1.1资料收集
通过医院HIS系统,收集2013年消化内科门诊电子病历,共收集2792份门诊电子处方,逐一统计患者年龄、诊断、处方开具时间等信息。
1.2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年龄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独立样本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α=0.01。疾病分布以某种疾病占就诊总例次的百分率表示。
2结果
2.1一般情况
共收集消化内科门诊就诊患者2792例,年龄12-94岁,平均年龄(51.2±14.6岁)岁,其中男性1437例(51.5%),年龄12-92岁,平均年龄(50.9±15.2岁),女性1355例(48.5%),年龄15-94岁,平均年龄(51.6±14.0岁),两者比较,F=1.175,P=0.0013<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消化内科门诊男性患者的年龄比女性稍小。
2.2消化内科门诊患者的年龄分布
2.3消化内科门诊疾病分布
本研究共收集2792例消化内科门诊病历,全年总门诊量279089例次,消化内科门诊就诊量占全院总就诊量的比例为1.00%,各种疾病就诊情况详见表1。
2.3消化内科门诊患者随季节变化情况
该消化内科门诊2013年各季度收治门诊患者分别为616、760、701、716例次,第二季度就诊率最高,达27.22%。
3讨论
据图1,0-21岁消化内科门诊就诊率较低,总共就诊58例次,占该院全部消化内科门诊的2.08%,22-75岁处于消化内科门诊较高水平;43岁为消化科门诊患者就诊最高峰,达115例次,其次为49岁(107例次),第三为50岁(104例次);该消化内科门诊就诊最小年龄为12岁,14以下岁患者多到儿科就诊,仅4例到消化内科就诊;该消化内科门诊就诊最高年龄为94岁,90岁以上的就诊患者仅6例次,其中4例为女性患者。
消化内科男性患者就诊率略高于女性,且发病年龄较女性小。男性胃壁细胞数量大约为10亿个,而女性大约为8亿个,因此男性的胃酸分泌量超过女性[4]。同时,男性由于荷尔蒙因素易养成吸烟、酗酒和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不按时进食引起胃部逆蠕动,造成胃粘膜血管不断扩张,引起粘膜水肿。这些因素可能促成了男性消化道疾病的发病率高于女性,男性发病年龄小于女性。
由表1可见,该消化内科门诊就诊原因从高到低前十位依次为:胃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肠炎、消化道溃疡、胃肠功能紊乱、食管炎、便秘、胆囊炎、肝硬化、消化不良。胃炎包括了急性胃炎和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等。急性胃炎多由急性应激、化学损伤或急性感染等引起,而慢性胃炎多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5];肠炎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21%-47%的患者合并其他系统的肠外表现,肠道免疫系统异常反应导致炎症过程是引发肠炎的主要机制;消化道溃疡包括食道、胃和十二指肠溃疡,其中以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最为常见,病因主要为幽门螺杆菌感染和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幽门螺杆菌感染在多种胃肠道疾病的发病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自然人群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约为54.76%,不仅引起慢性胃炎和消化道溃疡,也是诱发胃癌的重要因素,被WHO列为一类致癌物质[2,6]。同时,幽门螺杆菌感染还与多种肠道外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等的发生密切相关[7]。该院消化内科2011年成科至今未开展幽门螺杆菌的快速尿素酶及13C尿酸呼吸气试验,门诊通过内镜、血清抗体检测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率与“胃炎”的诊断率相差较大。
本研究分析了季节变化对消化内科门诊疾病谱的影响,结果显示:该消化内科门诊各个季度就诊率排第一位的均为胃炎,其中第三季度就诊率最高,其次为第二季度,因此,胃炎的预防重心应放在夏秋季节[8];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肠炎均在夏季就诊率最高,夏季天气炎热潮湿,人们喜食生冷食品,且食品易腐烂变质,因此,夏季尤其须预防胃肠道疾病的传播[9];消化道溃疡秋季就诊率最高,其次为春季和冬季,与李铭的报道相符[10]。
总之,消化道系统疾病的发病与生活习惯、年龄性别、季节变换及环境因素有密切关系,保持愉快的心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饮食规律,夏秋季节重点预防,能明显降低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率。
参考文献
[1]张丹.慢性胃炎的治疗近况研究进展[J].临床合理用药,2014,7(14):175-176.
[2]LichtensteinDR.Hepatobiliarycomplicationsofinflammatoryboweldisease[J].CurrGastroenterolRep,2011,13(5):495-505.
[3]肖迪,杨柏.幽门螺杆菌与消化系统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2011,4(12B):180.
[4]李志坤,王福文.應激性胃粘膜损伤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J].胃肠病学,2014,19(4):242-243.
[5]叶世华,缪应雷.炎症性肠病与免疫性肝病的研究进展[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4,23(5):588-592.
[6]房静远.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J].胃肠病学,2013,18(1):24-27.
[7]王慧,曲宝戈.幽门螺杆菌感染致动脉粥样硬化机制的研究[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3,22(12):1183-1186.
[8]张万岱,胡伏莲,萧树东等.中国自然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0,15(5):265-270.
[9]王明林.幽门螺杆菌感染、服用非甾体抗炎药与消化性溃疡的关系[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3,22(12):1207-1208.
[10]李铭.50例消化性溃疡复发的影响因素[J].中外医疗,2013,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