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龙燕 孙方绎
【关键词】慢性胃炎症状治疗
【中图分类号】R57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022-01
慢性胃炎系指不同病因引起的胃粘膜的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其实质是胃粘膜上皮遭受反复损害后,由于粘膜特异的再生能力,以致粘膜发生改建,且最终导致不可逆的固有胃腺体的萎缩,甚至消失。本病十分常见,约占接受胃镜检查病人的80~90%,男性多于女性,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高。
1.临床症表现:慢性腹部隐隐作痛、腹胀是主要的临床表现。10%的患者会出现恶心,恶心是一种可以引起呕吐冲动的胃内不适感,常为呕吐的前驱感觉,但也可单独出现,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的特殊不适。有20%患者会有呕吐症状,呕吐是临床常见症状,恶心常为呕吐的前驱感觉,也可单独出现呕吐表现上腹部特殊不适感,常伴有头晕、流涎、脉缓、血压降低等迷走神经兴奋症状。慢性胃炎症状如食欲不振、上腹不适、贫血等与胃癌颇相似,需特别注意鉴别。大多数患者纤维胃镜检查及活检有助于鉴别。慢性胃炎与消化性溃疡临床症状相同点是两者均有慢性腹痛,不同点是消化性溃疡以上腹部规律性、周期性疼痛为主,而慢性胃炎疼痛很少规律性,并以消化不良为主。X线钡餐透视级胃镜检查有助鉴别。肾病与胃炎胃炎是肾衰竭的一个临床并发症,常常有人说尿毒症胃炎就是指尿毒症引发了胃炎。肾衰竭患者的肾脏已经严重受损,排泄能力大大下降,使体内大量的毒素积聚,患者在临床上就会出现相应的中毒症状,其中消化系统紊乱的不适症状是最早也是最突出的症状之一,临床医生要全面询问病史,注意肾功能检查有助诊断。总之,慢性胃炎的消化道症状要与其他疾病的区别开。
2.慢性胃炎的个体化治疗
慢性胃炎治疗应尽可能针对病因,遵循个体化原则。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症状的处理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相同。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可消退或改善胃黏膜炎症,防止萎缩、肠化进一步发展,无症状、幽门螺旋杆菌阴性的非萎缩性胃炎无需特别治疗。
2.1有幽门杆菌感染,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胃黏膜萎缩、糜烂或有消化不良症状者治疗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国内外均推荐对幽门螺杆菌阳性的功能性消化不良者行根除治疗。对改善或消退消化不良症状具有优势。不正规的治疗极易造成幽门螺杆菌耐药,选用正规、有效的治疗方案是决定其成败的关键因素。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标准方案:以PPI为基础的方案,方案1,标准剂量PPI、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方案2,标准剂量PPI、阿莫西林、呋喃唑酮/甲硝唑。方案3,标准剂量PPI、克拉霉素、呋喃唑酮/甲硝唑。以铋剂为基础的方案,方案1,胶体次枸橼酸铋、四环素、甲硝唑/替硝唑。方案4,胶体次枸橼酸铋、克拉霉素、呋喃唑酮/甲硝唑。其他方案如雷尼替丁、枸橼酸铋。或上述方案中以雷尼替丁替代
2.2慢性胃炎并发精神障碍疾病很多患者因久病未愈或其他因素,出现紧张、焦虑或抑郁等精神障碍,要在治疗慢性胃病治疗时,需同时进行心理治疗或服用适当的抗精神药物,抗抑郁或抗焦慮药可用于有明显精神因素的慢性胃炎患者。
2.3有胃黏膜糜烂并以反酸、上腹痛为主要症状的患者可选用制酸药。
2.4无酸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经测试证实为低酸或无酸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可适量服用米醋,也可应用五肽胃泌素,或考虑试用短程小剂量的
2.5A型萎缩性胃炎伴有恶性贫血者,可予维生素B120.1mg治疗,隔日1次,肌内注射,直至血象恢复正常,维持量为0.1mg,每月1次,肌内注射。。
2.6有胃幽门胆汁反流时上述药物可减轻反流,并可同时应用铝碳酸镁、消胆胺、硫糖铝,也可服用熊去氧胆酸,这些药物能减轻胆汁对胃黏膜的损伤。
消胆胺可络合反流至胃内的胆盐,防止胆汁破坏胃黏膜屏障,铝碳酸镁和硫糖铝可与胆汁酸及溶血卵磷脂结合,也可用于治疗胆汁反流。
慢性胃炎患者除正规治疗外,还需给予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尽量避免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