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碧红
【摘要】目的:观察孕期保健对孕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诊治的120例孕产妇的临床资料,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将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0例产妇行常规产检,观察组在产检后对孕妇开展以孕期保健为主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产妇妊娠结束后的状况。结果:观察组的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的概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后出血率比对照组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保健通過系统的健康知识讲解和防范,能够显著减少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同时,产后出血的发生概率低,保障了产妇的顺利生产,有利于产妇安全。
【关键词】孕期保健;孕产妇;妊娠结局
【中图分类号】R715.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016-01
妊娠是女性一生中最为重要的阶段,对孕妇自身、对家庭、对新生儿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一阶段也是妇产医院的工作重点,如何做好孕期的保健工作,保证产妇安全成了妇产科工作的重中之重[1]。目前我国在这一方面通过保健法规,对孕妇和胎儿的健康和安全提供了一定的保障。本研究以我院妇产科近年收治的120例孕妇为对象,探讨了孕期保健对妊娠结局的影响问题,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妇产科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诊治的120例孕期产妇中,年龄为23-41岁,平均年龄(27±1.5)岁;孕妇孕周为20-42周,平均孕期为(25±4.5)周;其中82例孕产妇均为首次妊娠,38例为再次妊娠,通过对孕妇的妊娠检查发现,所有孕妇妊娠前并未出现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或家族史。两组孕妇年龄、孕期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孕期检查:在产前对孕妇做早期预防治疗,进行合理的药物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机率,对孕妇的生活、营养等方面提供指导,使其顺利渡过孕产期;胎儿进行各种监护及预测,适量进行B超、体重等检测,对孕妇进行尿常规、血常规、胎位、胎心等的检测,综合了解胎儿发育情况。及早发现异常,对异常胎儿和胎位不正的情况进行筛查,减少严重残疾儿的出生概率,采取各种监护措施及护理,保证新生儿和产妇的健康。
1.2.2健康教育:对不同孕期的孕妇进行相关的孕期健康教育,并发放孕期宣传治疗。定期安排孕期健康教育讲座,主要针对对孕妇及其家属,做好孕妇的孕期保健、孕妇心理、妊娠生理过程、孕期营养、妊娠及分娩期常见的合并症、并发症等方面的教育工作,让孕妇及家属在孕妇生产之后能够进行正确的操作。提供产科营养门诊服务,由专业的妇产科医生进行营养咨询,进进行膳食指导,教育产妇在孕期做好体重的自我管理,注重对妊娠高血压与妊娠糖尿病患者的膳食指导。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产后出血率、自然分娩率等等。
1.4统计学分析
所有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比较两组产妇的妊娠结局发现,观察组的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的概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后出血率比对照组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妊娠结局差异见表1
3.讨论
妊娠与分娩是孕妇产期最重要的两个过程,也是危险程度最高的两个过程,在这两个过程中,通过孕期保健可以有效保证产妇和新生儿的安全[2]。高血压和糖尿病是围产期发生率最高的并发症,对孕妇的健康影响较大,并且,孕妇一旦发生这种并发症,就会对胎儿形成压迫,造成胎盘早剥、子痫、脑水肿等症状,使得孕产妇和胎儿的危险程度大大增加[3]。研究发现,加强这一时期的孕期保健能够很好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证孕妇和新生儿的安全。
妊娠期保健主要是通过产前检查和健康教育相结合,通过检查可以准确判断孕妇的胎盘胎心状况,防止胎盘错节、胎儿畸形等状况发生[4];通过健康教育则可以将预防与治疗相结合,提高孕妇及家属的应对危险能力。本研究以我院诊治的120例产妇为对象,探讨了孕期保健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发现行孕期保健的孕妇,妊娠结局普遍较好,产后出血率低、自然分娩率高。
综上所述,孕期保健通过系统的健康知识讲解和防范,能够显著减少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同时,产后出血的发生概率低,保障了产妇的顺利生产,有利于产妇安全。
参考文献
[1]余清,王文蔚,林莲莲,等.孕期围产保健利用状况对妊娠经过与结局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0,19(24):16-17.
[2]易灵敏,陈沁,李莹莹,等.广州地区976例初产妇孕期健康教育需求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09,18(3):201-204.
[3]黄慧卿,陈雪周,陈小梅,陈水仙.孕期保健对孕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1,21(25):167-168.
[4]陈瑛,朱艳华,李新荣.92例出生低体重儿相关因素分析[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0,19(3):249-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