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冠丽
摘要: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大纲规定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开发小学生智力、陶冶小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培养小学生良好气质修养等方面都有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音乐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其兴旺发达的不竭之力。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教师习惯于把学生当作教的对象和知识的承载体,尽可能地向他们灌输课内知识,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能够欣赏、懂得音乐,是审美修养的标志之一,离开这一点就谈不上完美的音乐教育”。
关键词:音乐欣赏 音乐教育 儿童
一、 当然,上好小学音乐歌欣赏课有很大的难度
首先,音乐是表现情感的艺术,欣赏者必须用自己曾经历过的生活知识和感情去感知、体验所听到的音乐感受,作为小学生来说,生活阅历比较少,感情也不是很丰富,这是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的一大难题。其次,音乐欣赏不仅需要生动、具体的感性体验,而且还需要准确、深刻的理性认识。也就是说,欣赏音乐,不仅需要形象的思维能力,同时也需要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可是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尚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差。音乐老师要认识到这一困难。只要我们在教学中采用一些适合小学生掌握的方法,音乐欣赏课是完全可以上好的,是能够唤起学生的美感共鸣,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提高音乐素养的目的的。
二、在音乐课欣赏过程中从具体到抽象
音乐课的备课不同于其它科目,不需要把注意力过多地放在某些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上。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要多点拨,学生便可领会。在儿童初次欣赏器乐作品阶段,可以《龟兔赛跑》、《彼得与狼》等带解释词的音乐童话故事开始,以解释词作拐棍,帮助儿童理解;然后再欣赏直接模仿或近似模仿自然音响的作品,例如模仿钟声的《在钟表店里》、模仿鳥叫声的《百鸟朝凤》等。这两种直观性的听觉形象,儿童容易理解和接受。通过上述过渡,再逐步引导儿童欣赏纯音乐作品,就水到渠成不为其难了。
三、让学生动起来
音乐欣赏课不能单独的只坐在那儿听,可以让学生跟着老师的节奏动起来.让学生动起来是很有效的让学生接受音乐的办法,像音乐与美术,音乐与文学,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在实施过程中,应把握好应以音乐为教学主线,用其它学科的内容来加强对音乐的感受,体验,把握好"度"让它更有效地为音乐欣赏课服务。
在我给学生上音乐欣赏课时,我会让学生先画一副自己听到的画,让他们以自己的感受来描绘,这种教学方式有,其独特的审美教育的作用,让学生对艺术的欣赏达到了融会贯通,让他们理解艺术是相通的,比老师讲述给学生音乐的内涵以及情感更能激发学生对音乐本身的喜爱,也更能说明学生的内心世界对乐曲的理解。
例如我在教学《杜鹃圆舞曲》时,学生初听时用线条,点和圆圈来表示初次印象.复听时我给他们讲了挪威的森林,圆顶的尖顶的小房子歌唱的杜鹃鸟,清新的空气……他们的好奇心一下子提了起来,他们的图纸里多了旋律流动的波浪,他们告诉我这是听到的在唱歌的杜鹃;多了很多斜纹,这是感觉到田野上有微风吹过;多了小房子里面画了小鸟,天真的认为杜鹃鸟不小心地闯进小房子里不停地转圆圈,原来是乐曲在低吟……好美的画,好丰富地想象。这样的音乐欣赏课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时他们也很快乐。
四、说出音乐的意境、美感
贝多芬说:“当我作曲时,总是心理描着一幅图画,顺着那个轮廓前行。”可见,音乐作品是与一定的现实形态联系在一起,与人的生理、心理反映联系在一起的。在音乐欣赏课中让学生投身其中,诱导他们通过联想法来具体感受音乐的美。关键是让学生体验音乐作品所抒发的感情,并对作曲家描绘的“音画”展开想象和联想。例如在欣赏约翰·斯特劳斯的《春之声》圆舞曲后,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这是一首赞美春天的圆舞曲,乐曲把我们带到了充满春意的大自然中,你们一定对春天充满了美好的遐想,脑海中会呈现出怎样的情景呢?让学生自己展开想象回答,有的说:“我仿佛在郊外散步,温暖的阳光照在绿草地上,花儿在点头,鸟儿在歌唱……”;有的说:“我仿佛看到同学们迎着春天的朝阳,到学校去学习文化知识……”,他们把对大自然的热爱,对未来的憧憬与希望都表达出来了。大家的想象虽然不同,但又都符合作品标题的含义,都统一在作者塑造的音乐形象中,这就是联想产生的创造教育效果。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课的欣赏教学,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积极引导,寻求最恰当的教学途径,全面提高音乐素质,使学生具有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表现力。
参考文献:
1.中国音乐词典.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
2.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9
3.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纲要.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研究所,1959
4.民族音乐概论.人民音乐出版社,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