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忠
摘 要:对话式教学遵循了数学学科的教学特点和学习规律,在这一背景下以问题沟通、方法探讨、民主互助等方式来使教师与学生协同合作,共同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主要探究对话式教学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提升教学效率,如何发挥高效作用。
关键词:问题意识;求知欲;对话气氛;竞争意识
一、“对话式”教学法的应用对小学数学课堂的影响
对话式教学是践行新课标理念、倡导学生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强化生生合作的教学方法,同时也是适合学生发展的一种有效教学法。对话式教学的“对话”主要体现为师生之间的交流对话、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交流、教师对教材内容的研读以及学生对教材的学习与思考四个方面。教师与学生通过各自对教材的自我解读,结合课堂实践教学的应用,促进对话在教学中真正产生,且以多次出现、多种多样的形式来完成整体教学的
任务。
二、实践“对话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遇到的问题
篇幅有限,笔者仅就对话式教学应用过程中常见问题之“是非判断”加以简述。教师往往在对话教学中只采纳或是评论学生正确的回答与想法,对于那些错误的回答、千奇百怪的提问、不予认同的质问等多数采用回避策略,要么避而不答,要么轻描淡写不予置评,由此极易造成对话式教学的本质偏离,使其流于形式,阻碍学生的思维发展。比如,在学习如何变化图形的时候,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在学习过轴对称图形后,能不能指出人脸的对称轴是哪里呢?”大多数同学都能正确答出人脸可按左右分成两个轴对称的相同部分。然而,有同学提出:“为什么不能将人脸按上、下分的方法分成上下两部分呢?”由此引发其他学生取笑,教师对此也未及时作出纠正与解释,白白错过了巩固圆形轴对称概念知识的机会。可见这种求“对”避“错”的对话式教学法不仅是对该方法的曲解,学生的思维也难以真正得到锻炼。
三、借助“对话式”教学法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方法
人能在对话中得以存在,意义能在对话中生成。对话式教学的开展先要将学生从传统学习理念中释放出来,让他们接触开放、接触创造、懂得分享、懂得尊重,这是教学的目的,同样也是人文精神所在。学生通过对话式教学的启发,经历亲自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了主动探究,也能够在对话交流中逐渐领悟解决问题的方法。
1.以培养问题意识为目的设计问题,引发学生求知欲
“若想教学取得成功,最关键的要素即在于设法让学生对课程萌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是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对教学的观点。作为优良的学习品质之一,兴趣是促使学生追求知识内在的最大动力。数学作为一门侧重培养逻辑与思维的灵敏度的自然科学,需要学习大量的数量变化、运算公式及空间概念结构等,因此难以像体育、音乐课程那般有趣轻松,也正因为这样的特性,使得学生兴趣的激发成为影响这门学科教学效果的关键点。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所以教师在讲课时要准确把握课程进度,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如将知识融入小故事,用小动物或卡通人物来充当故事角色等,以提升教学的趣味性。
2.以学生为中心营造对话气氛,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具体来说,“对话式教学”注重的是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交流与对话,是两者基于平等民主、和谐协作的基础上开展的学习过程。所以,教师事先要充分做好备课准备,预设能够营造愉悦气氛的对话情境,让学生能够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下实现教学的有序进行。新课程标准倡导课堂要以学生为中心,以生为本,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者,要转变地位,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者、合作伙伴。因此“对话式教学”同样应秉持这一理念,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比如,在学习正方形和长方形时,可以让学生先行思考图形特征,得出“长方形上、下、左、右四边都是相互对等的,且四个角也都是直角”的结论,此时,教师再提问:“老师这里有几样工具,如三角尺、直尺和不同面积的长方形纸张,同学们能不能用这些工具证明给老师你们是如何得出这个结论的呢?”教师再在这些工具论证的不同结果中挑选几个典型加以追问,让多种思维得到交织与融合,充分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
3.以思维冲突为手段适时分类追问,激发学生竞争意识
在学习“比例”的時候,可以融入生活情境,让问题更贴近学生实际,更具有启发性。首先可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视频,让学生查看学校门口车辆行驶录像,然后提问:“同学们觉得路口这个红绿灯的时间应该怎么设置好呢?”学生由此展开热烈讨论,提出了时段问题和车流问题,教师再发出提问:“如果老师想安装一个红绿灯,应该考虑哪些因素呢?”学生再次展开激烈议论,各抒己见,课堂气氛异常活跃,答案五花八门,但多数学生已经有了关于“比例分配”的意识,使得课堂环节得到很好过渡。同时,学生的思维不仅得到启发,也促进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启发,带动课堂气氛之余,也调动了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陈惠芳.小学数学生态课堂“对话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5).
编辑 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