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对北京的香山公园、百望山森林公园、西山林场、密云水库以及山东的红叶谷景区、石门坊等地黄栌胫跳甲的危害情况、生活习性进行调查,同时在北京地区进行综合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北京地区发生率明显高于山东地区,且黄栌分布的区域均有黄栌胫跳甲为害,严重时会造成黄栌叶片缺刻、损伤甚至只剩叶柄,严重影响黄栌的正常生长和秋季观赏效果。黄栌胫跳甲的发生情况与生境因素和气候因子有明显关系,同时化学药剂和人工修剪等方式对其有明显防治效果,采用苦参碱1 500倍稀释液、杀苏水剂1 500倍稀释液、木烟碱 3 000倍稀释液、桉油精1 200倍稀释液和除虫脲2 000倍稀释液喷洒黄栌树冠,对幼虫的防效可达96%以上。
关键词 黄栌;黄栌胫跳甲;危害;综合管理
中图分类号 S7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5)20-156-03
Abstract Through researching on Beijing Fragrant Hill Park, Baiwangshan Forest Park, West Hill Forest, Miyun Reservoir, compare the situation of Ophrida xanthospilota damage and life habit with Shandong red leaves valley scenic area, Shimenfang and etc, and do comprehensiv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experiment in Beijing area at the same time. Result shows that: the incidenc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Beijing area than that in Shandong Province, and Ophrida xanthospilota exist in every Cotinus coggygria distribution region, seriously cause cotinus leaves incised, damage, or only leave over petiole, great affect the normal growth and autumn ornamental effect of Cotinus coggygria. Occurrence of flea beetle is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climatic factors. At the same time, chemicals, artificial pruning and other methods prevention have obvious treatment effect. The Matrine of 1 500 times fluid, killing Su agent 1 500 times fluid, wood nicotine 3 000 times liquid, eucalyptol 1 200 times fluid and diflubenzuron 2 000 times liquid, spray the canopy, the rate of preventing the larvae will be above 96%.
Key words Cotinus coggygria; Ophrida xanthospilota; Harm;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黄栌胫跳甲(Ophrida xanthospilota Baly)又名黄点直缘跳甲,属于鞘翅目叶甲科[1]。该虫主要分布在北京、河北、山东、四川等地区[1-3]。国内一些学者近年也对其进行研究报道,白锦涛等[1]最早报道了黄栌胫跳甲的生物学特性;唐冠中等[4]对河北地区黄栌胫跳甲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袁菲等[5]对北京地区黄栌胫跳甲幼虫、蛹的空间分布等进行了研究;王小军[6]研究了应用苦参碱乳油防治黄栌胫跳甲幼虫的效果。上述研究中均指出黄栌胫跳甲幼虫为害黄栌(Cotinus coggygria)会对黄栌景观造成严重影响,但并未涉及北京地区的危害情况及影响评价和虫害发生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及综合防治方面的研究。
黄栌为漆树科黄栌属落叶大灌木或小乔木,秋季叶色逐渐变红,鲜艳夺目,是我国华北地区重要的秋季彩叶树种,被广泛应用于风景林建设,是北京地区的主要观赏树种之一[7-8]。其中,以北京香山公园、密云水库、八达岭红叶区、百望山公园等地尤为出名。另外,山东的济南红叶谷景区、临朐石门坊景区等也有大面积的黄栌观赏林。但近年来由于气候、环境等影响,北京地区的黄栌正在遭受黄栌胫跳甲的巨大威胁。其幼虫、成虫均为害黄栌,幼虫取食花蕾、幼芽、叶片,形成残缺、窟窿,严重时将成片树木的花蕾、幼芽、嫩叶吃光,夏秋季成虫取食叶片补充营养,造成黄栌叶片缺刻、孔洞,严重时仅剩叶脉和叶柄,大发生时能将叶片吃光,致使黄栌枯枝死亡,严重影响黄栌的生长和观赏效果。为此,笔者调查了北京及山东等地黄栌胫跳甲的发生情况,研究了其发生与气候因子的关系,同时根据药剂试验提出了综合管理措施,旨在为黄栌胫跳甲的防控提供参考。
1 调查地点与研究方法
1.1 调查地点 2010~2013年对北京地区的香山公园、北京西山试验林场、西山国家森林公园、百望山森林公园、密云水库西岸以及山东的济南红叶谷景区、潍坊临朐石门坊景区等地黄栌林进行虫害观测和调查。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在调查地点根据不同树龄分别设置新种植黄栌、树龄5~10年黄栌林、树龄10年以上黄栌林投影面积为20 m×20 m的樣地各2块,且均为半阳坡,坡度为25°~40°。在全面踏查的基础上,根据典型取样法每样地随机调查20株黄栌,进行虫害统计,调查记录虫口密度、危害程度、嫩梢及花芽和叶片受害程度,于3~5月调查记录幼虫危害情况,7~8月观测成虫危害情况,9~10月观测叶片变红效果。虫口密度:调查每株样树东、西、南、北、中5个枝条,每枝条长度为20 cm,统计虫口数量。
1.2.2 生活史及习性观察。在北京香山公园进行,采用林间观察和室内饲养2种方式。林间观察选取相同树龄的样树,每2~3 d观察一次, 室内饲养采用盆栽2年生黄栌树并套罩纱网,每日观察一次,记录各虫态形态特征、生活史、习性。同时利用HOBO气象仪记录室内、林间温湿度,分析黄栌胫跳甲世代及发生情况与温湿度变化的关系。
2 结果与分析
2.1 黄栌胫跳甲的生物学特性
黄栌胫跳甲在北京香山地区1年发生1代,以卵在2年生黄栌枝条杈或树疤上越冬。翌年4月上旬,黄栌发芽显蕾时,过冬卵开始孵化,4月下旬为孵化盛期,5月初93%以上的卵孵化,5月中旬大量幼虫老熟,陆续坠地,并钻入1~3 cm的土层中作土茧化蛹。蛹期为20~30 d,6月初成虫开始羽化,取食黄栌叶补充营养,6~7月大量成虫出现,成虫寿命为2~3个月。7月上旬开始交尾产卵,卵多产在黄栌2~3年生小枝的分杈处,卵成块,每块含卵10~30粒,外被有黑褐色糊状物。直至9、10月份仍可见成虫和新产的卵(表1)。
2.2 黄栌胫跳甲的发生与危害
经调查和观测发现黄栌胫跳甲主要以幼虫为害黄栌的春季新抽嫩梢和嫩叶,造成嫩叶缺刻或仅剩叶柄,取食花蕾将整个花序萎蔫变黑下垂形成焦枯。夏秋季成虫取食叶片补充营养,造成黄栌叶片缺刻、孔洞,严重时仅剩叶脉和叶柄,大发生能将叶片吃光,致使黄栌枯枝死亡,严重影响黄栌的生长和观赏效果。该虫分布于海拔为100~500 m的林区,在海拔500 m以上的林区受害情况较轻,北京地区该虫发生程度明显高于山东地区(表2)。北京地区一般幼虫为害嫩梢,造成枯萎率为15%~39%,部分新叶缺刻率达50%以上,局部严重的高达100%。
2.3 北京地区黄栌胫跳甲发生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北京地区影响黄栌虫害的生态因子很多,如地理位置、群落配置、小气候(温度、相对湿度、光照、降雨量)、立地情况(海拔、坡向、坡度、土壤状况)等,各因子间相互影响,共同制约虫害的发生。在野外调查中,受各样地立地条件复杂、环境因子不同的制约,很难明确某一单因子的重要作用,但存在一定的规律。
2.3.1 黄栌胫跳甲发生与温度的关系。
黄栌胫跳甲的发生世代与温度有密切的关系。通过观测发现,北京地区4月初日均温超过10 ℃时,黄栌开始发芽,黄栌胫跳甲陆续孵化;4月上旬至5月底,日均温主要在10~20 ℃,为黄栌胫跳甲幼虫发生危害期;6月上、中旬至8月,日均温在20~30 ℃时为黄栌胫跳甲成虫发生期;9月至9月中、下旬,日均温低于20 ℃,成虫交配产卵后逐渐减少(图1)。可见,黄栌胫跳甲的适温范围为21~30 ℃,在该温度范围内成虫活动、取食最盛,生存率高。温度低于20 ℃或高于30 ℃时,成虫活动明显减少,特别是夏季高温季节,食量剧减,繁殖率下降,发生较轻。
2.3.2 黄栌胫跳甲发生与湿度的关系。
湿度对黄栌胫跳甲的发生也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卵期。黄栌胫跳甲卵块虽有成虫排泄物覆盖保护,北京地区11月初降雨量少,保护层会干裂出现隙缝,一部分卵粒会失水干瘪,调查中发现2012年北京地区黄栌胫跳甲干瘪卵率达23.6%。卵在相对湿度低于90%时,孵化率低,相对湿度高于90%时孵化率随湿度上升而增加。幼虫期由于食料内水分充足,湿度对其生存的影响比卵期小。土层深厚、湿度适中有利于幼虫化蛹。土壤缺水干旱,使蛹体干缩死亡,土壤过湿,蛹易感病发霉。天气晴朗、气温较高有利于成虫羽化,阴雨低温天气则不利于成虫羽化。
2.3.3 黄栌胫跳甲发生与寄主的关系。
黄栌虫害发生与黄栌的树龄及树的生长姿态(丛生灌木或独立小乔木)有着直接关系。树龄越老的黄栌长势越差,树势普遍衰弱,易遭受虫害的威胁。丛状矮生黄栌的受害程度重于小乔木状直立生长的黄栌。树冠外围的虫口密度大于树冠内部。林分组成和林分密度与虫害的发生也有密切关系,黄栌阔叶混交林和常绿混交林的虫害发生情况要明显低于黄栌纯林(表3)。
2.3.4 发生与海拔的关系。
海拔是影响虫害发生情况的一个主要因素,虫害从低海拔向高海拔发展,低海拔较高海拔严重(表4)。阳坡山脚处黄栌受害严重,有些枝干濒临枯死,阴坡虫口密度低,危害轻微。
3 综合治理
黄栌胫跳甲是黄栌上的主要虫害之一,其發生和危害直接影响着黄栌的观赏效果,按照“预防为主,化防为辅,综合防控”的管理原则,结合黄栌胫跳甲在北京地区的生活习性和黄栌的生长特点,通过人工修剪试验、黄板诱捕试验、寄生蜂饲养、药剂试验等综合治理措施能够有效地控制其危害。
3.1 人工防治
人工防治跳甲一直是日常绿化养护中常用的方式,比较常见的有人工修剪枝条和人工刮除卵块2种。人工修剪枝条后并带出林间集中处理,可以阻止幼虫转移为害更多的嫩梢,达到控制虫源的效果,可大幅减少成虫数量。人工刮除卵块效果更加明显,2012年在北京西山林场进行试验,随机取100株2~3年生黄栌进行试验,发现人工刮除卵块对减少黄栌胫跳甲的虫口密度效果明显,尤其是针对树高在2 m以下的新植黄栌,幼虫发生率与对照树相比降低60%以上,在生产中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是一种简单易行、有效的防治措施。
3.2 优化植物配置
在北京地区的调查中发现,黄栌胫跳甲的发生与群落配置及黄栌树龄有着直接关系。树龄越老的黄栌长势越差,树势普遍衰弱,易遭受虫害的威胁。丛状矮生黄栌的受害程度重于小乔木状直立生长的黄栌。而黄栌阔叶混交林和黄栌侧柏常绿混交林的虫害发生情况要明显低于黄栌纯林。
3.3 加强林地管理
通过施肥、浇水能显著提高黄栌长势从而有效降低虫害威胁,同时在黄栌胫跳甲幼虫入土化蛹盛期,结合中耕除草,耕翻树冠下表土,及时清理林地垃圾,以破坏化蛹场所,减少羽化成虫的数量,可取得理想的控制效果。
3.4 化學防治
化学药剂对黄栌胫跳甲有明显防治效果,通过林间及室内药剂试验对比发现使用无公害药剂苦参碱1 500倍稀释液、杀苏水剂1 500倍稀释液、木烟碱3 000倍稀释液、桉油精1 200倍稀释液和除虫脲2 000倍稀释液常规喷雾,苯氧威25%粉剂、杀苏20%粉剂喷粉,苯氧威烟剂喷粉,防治效果显著,防效达到96%以上,能够有效降低其幼虫危害,但试验中也发现由于黄栌胫跳甲成虫有很强的跳跃性,药剂对黄栌胫跳甲成虫的防治效果较差。
3.5 黄板防治
针对化学药剂防治黄栌胫跳甲较困难的情况,2013年8~9月在北京地区黄栌林又进行了不同高度和不同悬挂方式黄板诱捕试验,发现黄板悬挂在树冠外围比在树冠内部诱捕效果好,防治效果最好的诱捕成虫量也不到黄板诱捕昆虫总量的5%,说明适合防治黄栌胫跳甲成虫的方法还需要进一步试验。
3.6 生物防治
根据文献记载可利用屬蝽等天敌防治胫跳甲危害[1]。通过在北京地区的香山公园、百望山森林公园、西山林场、密云水库等黄栌林采集黄栌胫跳甲卵块、幼虫,进行人工饲养,分离寄生在其卵、幼虫内的寄生天敌的筛选试验,发现卵块中有寄生蜂,幼虫未发现有寄生蜂,卵块寄生蜂有2种,即赤眼蜂科异赤眼蜂属(Asynacta Foerser)的跳甲异赤眼蜂(Asynacta ophriolae Lin, 1993)和跳小蜂科卵跳小蜂属(Ooencyrtus Ashmead)暂未定种。通过后续的寄生蜂繁殖试验可以进一步确定该2种寄生天敌对黄栌胫跳甲的防治效果。
参考文献
[1] 白锦涛,张小娣.黄点直缘跳甲生物学特征初步研究[J].中国森林病虫,1990(2):5-6.
[2] 杜万光.香山公园黄栌黄点直缘跳甲虫害的发生及防治技术[J].林业调查规划,2011(2):95-100.
[3] 萧刚柔.中国森林昆虫[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2:543-545.
[4] 唐冠中,宋洪普,马利红,等.黄栌黄点直缘跳甲生物学特性研究初报[J].河北林业科技,2011(1):25-26.
[5] 袁菲,宋秀芬,刘曦,等.北京地区黄栌胫跳甲幼虫和蛹的空间分布[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3(11):130-133.
[6] 王小军.应用1.2%苦参碱·烟碱乳油防治黄栌胫跳甲幼虫试验[J].中国森林病虫,2014(4):38-39.
[7] 李海龙,李瑞亮.黄栌属植物研究进展[J].陕西林业科技,2009(6):22-27.
[8] 陈书文,李娟娟,雷新彦,等.观赏植物黄栌快繁技术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5,33(9):117-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