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锋 杨辉
【摘要】目的 分析冠脉内支架植入治疗对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干预作用,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1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狭窄≥70%)25例为实验组,同时选取冠状动脉照影阴性者25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在行冠脉内支架植入手术前、治疗5个月后的心率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在冠脉内支架植入前,实验组每5 min窦性RR间期均值标准差(SDANN)、每5 minRR间期标准差均值(SDNNindex)、正常连续窦性RR间期差值均方根(rMSSD)及正常窦性RR间期总体标准差(SDNN)等情况较对照组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5个月,实验组治疗前与治疗后以上指标均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脉内支架植入治疗能快速恢复患者心脏自主神经的平衡,改善心脏的心率变异性,值得推广与使用。
【关键词】冠脉内支架植入;冠心病;心率变异性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5.10..02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血管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以致血管腔变窄或不顺畅,从而出现缺氧及心肌缺血的现象,最终导致心脏病。冠心病主要分为心绞痛、缺血性心力衰竭、猝死、心肌梗死及无症状心肌缺血等[1]。心率变异性是反映自主神经系统活性和评估心脏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平衡性及张力、预测恶性心律失常与猝死及反映自主神经系统活动量化情况的重要参照[2]。若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持续降低则可能发生了恶性心律失常,严重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我院针对冠心病患者采用冠脉内支架植入术进行治疗,有效改善了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指标,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選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1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25例为实验组,同时选取冠状动脉照影阴性者25例为对照组,对照组男16例,女9例,年龄46~78岁,平均年龄(61.54±3.67)岁;实验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44~76岁,平均年龄(59.83±2.97)岁。排除患有房室或束支阻滞、甲状腺功能亢进、慢性阻塞性肺病等疾病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采用西门子数字减影机行选择性左右冠状动脉造影,得出造影结果后,根据造影结果进行冠脉内支架植入手术治疗冠心病。分析心率变异性变化情况则是采用美国PI公司12导联动态心电图记录分析系统进行分析,记录患者治疗前及治疗5个月后的全天长程动态心电图。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5个月的心率变异性指标的变化,具体有:SDANN、SDNNindex、rMSSD及SDNN等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实验组在冠脉内支架植入前各项指标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5个月,实验组治疗前与治疗后各项指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心率变异性是反映自主神经系统活性和评估心脏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平衡性及张力的重要参照,是预测心律失常与猝死的重要指标,若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持续降低则可能发生了恶性心律失常,此类疾病严重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临床证明,冠心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指标比健康人群更低,发生心源性猝死的可能性较大,心率变异性反映交感神经及迷走神经活性,若心率变异性降低,则为迷走神经受损[3]。
临床上认为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降低的可能是(1)患者的心脏迷走神经反射中枢损伤及冠状动脉变窄而导致心肌缺血的自主神经损伤;(2)患者的心肌缺血导致神经体液对窦房结功能的调节失衡;(3)冠状动脉变窄导致心肌缺血而对神经末梢及心室壁产生化学刺激[4]。心率变异性是目前判断心脏自主神经活性最好的参照,冠心病患者一方面因为心肌缺血导致心脏迷走神经反射损伤,失去了对心脏的保护能力,另一方面因交感神经活性的增强导致了猝死及恶性心律失常等现象的发生。治疗冠心病采用冠脉内支架植入手术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因心肌缺血导致的心率变异性指标,防止猝死及恶性心律失常状况的发生[5]。除此之外,能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指标的还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和β-受体阻滞剂类药物,在治疗过程中,实验组患者还采用了以上两种药物进行配合治疗,对改善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情况有明显作用。
综上所述,采用冠脉内支架植入手术治疗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干预作用明显,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心率变异性的各项指标,有利于冠心病患者的预后,值得推广与使用。
参考文献
[1] 张 玲,孙学文,李 枫,等.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J].安徽医药,2010,14(10):1176-1177.
[2] 刘 扬,李招兵,陈泳波,等.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心率变异性的变化[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4):
2866-2867.
[3] 李丹辉,向定成,罗望盛,等.劳力型心绞痛患者的基础心率变异性及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12,29(5):820-822.
[4] 饶世俊,施陈刚,苏微微,等.冠心病合并脑梗死患者心率变异性及心律失常的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7):1231-1233.
[5] 陈平安,刘 震,李韶南,等.冠状动脉病变情况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12):2151-2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