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谊早期教育思想浅析

2015-10-21 19:58赵玥
新西部·中旬刊 2015年2期
关键词:胎教贾谊道德教育

赵玥

【摘 要】 贾谊不仅是西汉时期卓越的政治家,也是著名的早期教育家。文章阐释了贾谊早期教育思想包括胎教思想、婴幼儿教育思想和道德教育思想。认为其对我国古代早期教育思想的探索做出了卓越贡献,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贾谊;早期教育思想;胎教;婴幼儿教育;道德教育

贾谊(前200-前168年),洛阳(今河南洛阳)人,西汉初年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18岁时,即以能诵读诗书、善为文章称誉于郡中。20余岁,廷尉吴公以其颇通诸家之书,荐于汉文帝,召为博士,不久升迁为太中大夫。后因遭谗言被贬为长沙王太傅,继又为文帝少子梁怀王刘楫太傅。由于怀王在一次骑猎中不幸坠马身亡,贾谊陷入极度的悲痛和自责之中,年余竟忧郁而终,时年33岁。

在贾谊暂短的生命历程中,作为思想家他主张采取军事反击和德化并行的方法对付匈奴,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思想维护中央政权,被西汉统治者所采纳,在维护中央集权的斗争中起了积极作用。两度8年的太傅生活经历,奠定了贾谊教育思想的实践基础。在其对太子教育的过程中,贾谊在总结了先贤的经验和思想,阐述了其早期教育思想。《新书》是研究贾谊教育思想的重要依据。

贾谊开启了系统研究胎教理论之先河,在总结汉代以前有关胎教经验的基础上,对胎教思想作了专门论述,提出了较为系统的胎教思想。

1、重视胎教在人生中的作用

胎教是指母亲在怀孕期间,有意识地利用外界环境直接或间接地通过母体的生理、心理变化,影响胎儿生长发育,使之达到有益于胎儿智力和身体发育,为出生后身心健康发展打好良好基础的一种手段。在我国商周时代,就有胎教的记载和传统,常见于哲学、医学、教育学、文学等著作中,但未能形成系统的思想体系。[1]贾谊在系统总结历代重视胎教思想的基础上,在亲身经历教育太子的实践中,认识胎教的重要性。賈谊认为,胎儿是人生之本,是生命的起点,胎儿发育是否良好,素质如何,将决定人生未来的发展,大家都不可忽视。要求得人生好的结果,必须从人生开始就要慎重对待胎教。“易曰:‘正其本而万物理,失之毫厘,差以千里,故君子慎始。”[2]

2、注重婚配对象的选择

贾谊认为,胎教的第一步就是择良偶。“素成,谨为子孙婚妻嫁女,必择孝悌世世有行义者,如是则其子孙慈孝,不敢淫暴,党无不善,三族辅之。故凤凰生而有仁义之意,虎狼生而有贪戾之心,两者不等,各以其母。”[3]就是说先辈的品行对子女有直接影响,要为子孙娶妻嫁女选择有德行的配偶,这种良偶必须是世代有仁义者,其子孙在母亲教育影响下,养成慈孝品德,为孩子一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否则,就会贻误子女的一生发展,也会给社会发展造成影响。

3、强调胎教环境的创设

贾谊认为,要使胎儿得到良好的发育,必须创设良好的胎儿成长环境,这个环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母体的饮食起居,二是母体心理状态。对于母体饮食起居,贾谊认为以饮食调节为主,孕妇的饮食要有专门管理,要营养,利于胎儿发育成长。“青史氏之记曰:‘古者胎教之道,王后有身,七月而就蒌室,——所求滋味者非正味,则太宰荷斗而不敢煎调,而曰不敢以侍王太子。”[4]对于母体心理环境的调节,贾谊认为,要使孕妇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是胎教的重要条件,并以“周妃后妊成王于身,立而不跛,坐而不差,笑而不諠,独处不倨,虽怒不骂”为例,说明了孕妇的心理变化对胎儿成长的影响,告诫人们胎儿与母体具有心灵感应。当母体保持正常心态时,会促进胎儿良好发育,反之就是产生不良后果。孕妇须行坐端严,性情和悦,笑时不宜放声喧哗,独居时不懈怠放肆,发怒时要不能骂人。在医学并不发达的汉代,贾谊能够认识到胎教的重要性及其途径,是前无古人的。

在婴幼儿教育方面,贾谊总结了先贤早期教育的经验,继承了孔子“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思想,认为早期教育是人一生人格形成的基础,是人接受教育的最佳时期,并且强调要按照儿童发展不同阶段的心智水平,施加不同的教育,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1、早期教育是人格形成的最佳时期

贾谊认为,儿童在婴幼儿时期,没有受到各种社会影响,处于心灵纯真状态,思想单纯,可塑性强,容易接受教育,易于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但也容易感染不良的社会习俗。因此,从人出生就抓紧教育,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以太子教育为例,阐述了其思想。“天下之命,县于太子。太子之善,在于蚤谕教与选左右。心未滥而先谕教,则化易成也。夫开于道术,知义之指,则教之功也。若其服习积贯,则左右而已矣。”[5]如果在幼儿心性未定时忽视了对其教育,则以后要用更多更好的精力纠正,则是事倍功半。

2、重视环境对幼儿的影响作用

贾谊认为,成长环境对幼儿的影响巨大,环境优劣直接决定孩子未来发展,要求“选左右,选贤良”创设利于幼儿成长的良好环境。贾谊以成王幼儿时教育为例,指出“昔者,周成王幼在襁褓之中,召公为太保,周公为太傅,太公为太师。保,保其身体;傅,傅之德义;师,道之教训,三公之职也。于是为置三少,皆上大夫也。曰少保、少傅、少师,是与太子燕者也。故孩提有识,三公三少固明孝仁礼义以道习之,逐去邪人,不使见恶行。”[6]以此说明,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营造幼儿成长的良好环境非常重要。要使幼儿接触的都是有德行有道德的人和事,看到听到的都是符合礼仪的言论和行为,这样幼儿从小就会从中得到陶冶,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3、幼儿教育要符合孩子的年龄特征

贾谊认为,早期教育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教育是否根据儿童不同年龄特征,恰当地转换教育方法。婴幼儿时期由于身体赢弱,必须养护结合,不仅要“傅之道义”“道之教训”,更重要的是“保其身体”。待儿童少长以后,在学业和品德上就不可有丝毫的迁就,随时严格检查他们学业和品行状态,对学业不工和品行不端者,应不惜“罚其不则而匡其不及”。孩子到了成人之后,身心已经长大成熟,自我控制和鉴别能力已经初步具备,在这个时候,严格的管教已经失去作用,应该免去“保傅之严”,代之以善意的劝勉,并进行适当地提示。[7]在两千多年前的古代,贾谊的理论已经能够认识到尊重儿童成长的规律,按照儿童成长的不同阶段,进行不同教育的重要性。

纵观贾谊的早期教育思想,我们可以看出,在早期教育的内容选择方面,始终把品德修养作为早期教育的核心内容。贾谊作为提倡以儒学思想为治国理念的政治家,在早期教育思想中继承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道德教育的传统,以儒家道德教育作为早期教育的主要内容。

1、“儒学为主”的教育内容

贾谊认为,儿童从小要接受儒家道德教育,才能扬善抑恶,成为圣贤。在《新书·傅职》中明确表达了其思想。主张以春秋为主要教育内容,以改善儿童心灵,使其革心、知礼、明志,成人成圣。在此基础上,贾认为教育要使人向善避恶,必须确立善恶的标准,不然就会使人无所适从。在《新书·道术》中,贾谊在回答“请问品善之体何如?”对“慈与嚚、孝与孽、忠与倍、惠与困、友与虐、悌与敖、恭与媟、敬与嫚、贞与伪、信与慢、平与险、清与浊、廉与贪、公与私、正与邪”等62对正反相对的道德观念进行了具体解释,划分了道德标准,说明善恶标准。

2、“典型示范”的教育作用

作为太傅的贾谊,认为太子的道德养成对于全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具有示范引导作用,只有从小培养其具有“仁、义、礼、信、公、法”等道德观念,才能化民为善。“人主仁而境内和矣,故其士民莫弗亲也;人主义而境内理矣,故其士民莫弗顺也;人主有礼而境内肃矣,故其士民莫弗敬也;人主有信而境内贞矣,故其士民莫弗信也;人主公而境内服矣,故其士民莫弗戴也;人主法而境内轨矣,故其士民莫弗辅也。”[8]

3、“积少成多”的教育方法

贾谊认为,儿童品德的发展是从萌芽开始,通过日积月累才能养成。“善不可谓小而无益,不善不可谓小而无伤”,“当夫轻始而傲微,则其流必至于大乱也”,“焰焰不灭,炎炎奈何;萌芽不伐,且折斧柯”。[9] 儿童品行的形成就是在无数细微小事的表现中积累起来的,因此,在教育方法上,要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对于儿童品行中的细微的优点,要及时给予肯定,让其发扬广大,对于儿童品行中的微小的缺点,也不能忽视,要及时给予纠正,小错不纠必成大患,就会断送其一生。

综上所述,处在两千多年前的贾谊,在自己从事教育的实践中,继承和发展了以往先贤们早期教育的思想,在胎儿教育、婴幼儿教育方面的研究形成了其独特的思想体系,成为我国早期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早期教育思想做出了重要贡献。

当然,我们也看到在贾谊早期教育思想中,由于历史的局限性,使得许多观点带有主观臆断和迷信色彩,过分夸大胎教对人格形成的影响,忽视人的品质可以通过教育改变等等。对待历史人物,我们必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在当今重视早期教育的形势下,借鉴贾谊早期教育思想,为现实服务。

【参考文献】

[1] 李伟艳.中国胎教经验及其现实意义[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0(1)64-66.

[2][3][4] 贾谊.新书·胎教.

[5][6] 贾谊.新书·保傅.

[7] 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14.

[8] 贾谊.新书·道术.

[9] 贾谊.新書·审微.

【作者简介】

赵 玥(1988-)女,任职于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前教育系,硕士,研究方向:学前教育学.

猜你喜欢
胎教贾谊道德教育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胎教
以“道德教育”为主线的学校德育研究
辩汉文帝不用贾谊
德性培养:道德教育的应然选择
漫画
胎教
怀才不遇的贾谊
庞学光:深化学校道德教育改革
全面解读胎教7大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