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梅
摘要:教学是一门艺术,预设≠生成,课堂里总会有预料之外的状况发生,这就需要教师运用自己的智慧和经验去应对,实现动态生成,将课堂引向精彩。
关键词:课堂教学;动态生成
现代教学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是预设教案的机械执行,而是在课堂上重新生成、不断组织的过程,是人性不断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教师的服务对象是学生,是具有不同个性的鲜活的生命,他们有思想,会思考,不可能完全根据你的课前预设来进行课堂学习。布卢姆指出:“没有预料不到的结果,教学就不能成为一门艺术。”这也就是教育的魅力所在。作为教师,在课堂中总会遇到一些预设外的“突发状况”,如果能很好地运用自己的智慧和经验,也可以将动态生成的课堂引向精彩。
教学片断1:黄土高原的温度带
《黄土高原》这一节是人教版新教材第六章第三节的内容。笔者在导入的时候,设计了两个温故知新的小问题:1、黄土高原位于四大地理区域的 地区,其特點是 。2、从位置看,黄土高原大多数地区属于我国温度带中的 带。
第一遍教学:导入黄土高原的图片,请同学们回顾一些本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提出了以上的两个问题。因为考虑到这是已经学过的知识,因此在提问时笔者并未展示地图。第一个问题大部分学生没有问题,回答正确;第二题,学生们的答案却是“中温带”。
生:为什么不是中温带呢?
师:黄土高原的纬度比东北三省要低,与华北平原纬度位置相近,大部分是暖温带,但是也有部分是中温带,以暖温带为主。
生:……
师:下面我们就要来学习黄土高原这个位于北方的区域,了解一个区域我们首先要认识它的位置……
[反思]虽然后来学生没有再提问,但是笔者知道学生们还是没有弄明白为什么黄土高原大部分在暖温带而不是中温带,关键问题是笔者没有预料到这里会有问题,因此没有准备地图。紧接着在第二个班又要上第二遍了,已经没有时间在课件中插图了,怎么办?也许可以做一些改变。
第二遍教学:同样地,在这个班也出现了一样的问题。
生:为什么不是中温带呢?
师:这里同学们有了疑问,别急。我们在弄明白它是中温带和暖温带之前,一定要弄清楚它的位置,对吗?请你们先找找它的位置。
生: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连秦岭,北以长城为界。
师:请你在中国地图上找到这个区域。找到了吗?如果你们明确了它在中国的位置,那么想要知道它是什么温度带,该找什么样的图呢?
生:中国的温度带图。
师:打开地图册P8在中国的温度带图上找找黄土高原的位置,看看它主要在哪个带?
生:大部分在暖温带。
[反思]同样的教学,明显第二遍比第一遍要好得多。通过学生的问题,一方面轻松地引导学生去认识黄土高原的位置,另一方面,也教会了学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要及时地使用地图。这样小小的改变,在鼓励学生思考的同时,教会了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使原来的问题(缺少地图)反而变成了学法指导,一下子提升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教学片断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是这一节的重点内容,课本中用了一副插图来告诉学生水土流失的原因,同时为了强调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教材中还安排了两个活动。
活动1:读图,说说水土流失与地表植被的关系。
活动2:讨论不同的土质(沙土和黏土)、不同的坡度(陡坡和缓坡)、不同的降水强度(暴雨和小雨)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为了能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并记住水土流失的原因,笔者在备课时找了一个水土流失实验的视频,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预设: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教材找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地形、植被、土质、降水以及人类不合理的活动。然后根据课本的活动组织讨论,配上视频加以佐证,加深学生的印象,最后总结。
生成: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在刚提出“什么造成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这一问题的时候,学生们在没有看书的情况下,第一反应就是植被稀少。于是笔者做了一些小小的改变。
师:同学们都认为植被稀少是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之一,那么我们就用一个小实验来验证一下你们的结论吧。(播放视频)
师: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生:植被可以保护土不被水冲走,同时也使水不至于流失。
师:植被稀少是水土流失的原因之一,这和你们之前的结论是一致的。那么在实验中为什么要取相同的水,还要在同一高度倒下呢?这说明什么也会对水土流失产生影响?
生:降水
师:什么样的降水使得水土流失严重?黄土高原的降水情况又如何呢?
生:暴雨水土流失会严重。黄土高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师:很好。降水集中多暴雨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第二个原因。在实验中你们注意到塑料板是如何放置的吗?这又是为什么?
生:倾斜,地形也会对水土流失产生影响。坡度越大水土流失就会越严重。
师:黄土高原的地形特征如何呢?
生:千沟万壑。
师: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地表起伏大,这是水土流失的第三个原因。不同的土质对水土流失会有影响吗?黏土和沙土哪个更容易水土流失?
生:沙土,土质疏松,容易水土流失。
师:黄土高原的土质疏松,这是水土流失的第四个原因。以上四个都是自然原因,人类的活动对水土流失会产生影响吗?请同学们根据课本的内容总结一下。
生:还有人类的不合理的活动,如滥垦滥伐、过度放牧等也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反思]实际生成的课堂与原先的预设完成的教学内容是一样的,不同的是,后者利用了学生上课时的第一反应——植被少是水土流失的原因,然后利用视频资料,一步步引导学生探究水土流失的其他原因。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教会学生在学习时要注意观察,善于思考,并且将前后的知识联系起来,明确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特点。很明显,预设的教法比较呆板,缺少创造性,学生只能通过读书、猜测来完成活动,缺少了思考的环节。可见,及时根据课堂变化来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并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可以将“动态生成的课堂”引向精彩。
课堂生成具有不可预测性和即时性,及时、正确地应对课堂生成不仅能够焕发师生双方的生命活力,而且能够推动教学过程的双向互动。没有生命气息的课堂教学是不具有生成性的。从生命力的高度来看,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过程。因此作为教师,笔者以为惟有积极实践课堂教学,积淀宝贵的教学经验,全力锤炼、发展教育机智,才能在课堂上灵活应付,自如应变,才能做到以变制变,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走向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