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资源型城市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一类特殊的城市群体,这类城市往往因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兴盛发展,随着资源开发进入后期乃至逐渐枯竭,这类城市会出现产业结构单一、就业困难、经济发展动力后续不足、环境恶化等经济和社会问题,从而必然要经历衰退—转型振兴或消亡的过程。本文以江西省萍乡市为例,在分析了萍乡市煤炭产业现状和萍乡市可持续发展动力不足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因地制宜发展其它相关制造业、旅游业、现代农业等可持续发展路径。
关键词:资源枯竭;萍乡;可持续发展
一、萍乡市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困境
1、萍乡市煤炭产业现状
被誉为“江南煤都”江西省萍市是一座因煤而立、因煤而发展起来的典型的资源型城市。煤炭开采业一直都是萍乡市的支柱产业,但其煤炭资源历经100多年的大规模机械化开采后面临枯竭,在2008年被国务院列为首批12座资源枯竭型城市之一。据统计,萍乡已累计探明煤炭资源总量7.52亿吨,可开采量为4.01亿吨,现已开采原煤3亿吨,占可开采储量的74.8%。现矿区工业保有储量约2.215亿吨,占累计探明储量的29.5%,剩余可开采储量只有1.2亿吨,且近40%为劣质煤,全市重点矿山均已进入资源枯竭或严重危机程度。并且目前基本处于深层采掘,开采难度大,开采过程中提升运输、通风、抽水等方面的成本较高。若按现有生产能力,萍乡在10年内就会因煤炭资源枯竭而造成大批矿井关停。登记注册的煤炭采掘单位已由2012年的484家锐减至2013年的303家。目前煤炭资源对萍乡市国民经济发展的保证程度总体呈下降趋势,煤炭采掘业对于萍乡市国民经济的贡献也停滞不前(表一)。
2、萍乡经济发展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
从三次产业结构上看,第一产业的比重逐年下降,第三产业略有增长,但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而第二产业严重依赖资源型产业,如钢铁、水泥、煤炭、陶瓷、炼焦、电力等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一半以上,产业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
3、社会及环境问题突显
由于煤炭资源枯竭,萍乡市主要煤矿企业经营困难,效益下滑,造成大量工人下岗。据统计,萍乡市煤炭行业共有在册职工15.94万人,其中下岗职工就有8.71万人,占到了全市失业下岗人员的64.66%,由此带来了巨大的社会负担。同时由于多年来依赖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发展经济,萍乡市环境问题也较为严重:早在1998年就被国务院划定为全国酸雨控制区;多年的煤炭开采产生了约近亿吨的煤矸石堆存量,占用土地面积8000余亩;多年的采掘已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全市仍有近50万人生活用水困难,约20万亩农田灌溉受到影响。
二、萍乡市可持续发展路径选择分析
资源枯竭型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三个方面:生态的可持续性、经济的可持续性、社会的可持续性,三者分别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和目的[1]。萍乡市可持续发展也应当充分考虑这三个方面。
1、提升传统优势产业
以煤炭资源为主的采掘业及相关产业在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仍将是萍乡市产业结构中的主导产业。通过对现有煤炭生产企业进行技术改造,转变粗放式的生产方式,科学有序利用好现有煤炭资源,必然可以延长煤炭产业对于萍乡市国民经济发展贡献的时限。同时积极利用萍乡市享受国家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三项政策” [2]争取相关技术改造资金和税收优惠,促进煤炭企业的兼并重组,并完善煤炭企业的市场退出机制,必然可以促进现有煤炭企业效益的提升,减轻社会负担。
2、培育新的主导主业
从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成功经验看,其核心是接续替代产业的选择与培育。近年来萍乡已逐步形成了除煤炭以外的,以水泥、烟花鞭炮和工业陶瓷为主的工业体系。水泥、烟花鞭炮和工业陶瓷的产量产值稳步增长。但水泥仍然为高污染高耗能产业,不宜作为替代接续产业发展。而随着国家发展对电力需求的迅猛增长,萍乡市的工业陶瓷将会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另外,根据PCDL模型对萍乡市接续产业的分析结果,制造业中区位优势明显的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塑料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增长率较快的工艺品及其制造业等可作为萍乡市的接续产业[3]。
3、培育旅游业等第三产业
旅游业有“无烟产业”和“永远的朝阳产业”之称,在众多资源型城市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中發挥了重要作用[4][5]。萍乡市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民俗文化活动,以红色安源为代表的红色旅游资源、以武功山为代表的绿色旅游资源、以杨岐山禅宗为代表的古色旅游资源交相辉映。在城市转型中,合理整合规划各类旅游资源,必然能够促进就业,改变萍乡市第三产业发展缓慢的状况,促进萍乡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袁占亭.资源型城市环境治理与生态重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246,349,251-254.
[2]谭清萍.萍乡市推进资源性城市转型政策措施和成效浅析[J].江西煤炭科技.2010,(1):61-62.
[3]刘春燕,谢萍,毛端谦.资源衰退型城市接续产业选择研究——以江西省萍乡市为例[J].地理科学.2014,(2):192-196.
[4]郭竞营,王琴梅.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中的旅游业发展探讨——以陕西铜川为例[J].理论与改革.2008,(2):141-143.
[5]张家友,胡剑波.资源枯竭型城市向低炭经济转型之路:旅游资源开发——以个旧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9:5459-5462.
作者简介:文瑚霞(1978-),女,湖南株洲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人文地理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