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圳生 邓洁莹
【摘 要】课外体育活动是相对于教学计划内体育课程而言的,是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以强身健体、愉悦心情为目的所参加的体育性活动,其作为大学生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形式,对学生的体质健康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本研究旨在通过一定规模的调查实践,运用科学的论证方法,以华南师范大学为例全面系统地分析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促进学校加强开展大学生主题群众性课外体育锻炼活动提供理论依据,从而辅助学校更好地贯彻落实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精神及相关通知要求,深化学校体育改革,促进大学生增加体育锻炼、增强体魄、提高健康水平。
【关键词】体育锻炼;身体素质;生活习惯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3-126-02
白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颁布以来,全国各高校普遍重视学校体育工作,广泛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等工作和活动,华南师范大学一直以来都很好地贯彻落实了该通知的精神并有效地促进了该校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为了探讨该通知贯彻实施的情况,以及了解大学生身体素质和生活习惯的现状,我们以华南师范大学大学城校区各学院各专业大学生共计104人为调查样本进行了调研分析。
此次调研对象年龄分布在18-23岁之间,其中男生人数占31.73%,女生人数占68.27%,与我校男女3∶7的比例基本吻合,符合华师基本实际,信度、效度较高。
一、华南师范大学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及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
(一)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呈现相对偏弱并趋于继续下降的现状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除了必要的上课、吃饭和户外娱乐需要走出宿舍外,大学生更多地选择了呆在室内,利用互联网与外界进行接触和交流。而长期呆在室内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活动极其匮乏,体质健康水平不甚乐观。
经调查,我们发现华南师范大学学生对白身的体质健康水平白我感觉普遍偏向“一般”及“亚健康”状态(77.21%),甚至有少数觉得白己处于“不健康”状态(5.94%)。此外有超过五成的学生认为上体育课比较累,而据校内体育老师的说法,大学生体育课程的强度实际上比中小学生要小很多。由此可见,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确实偏弱。
然而在这样的情况下,仍然有38.61%的学生表示不怎么喜欢体育课,13.86%的学生明确表示白己不喜欢体育课,过五成的学生表示自己在课余时间基本不会参加任何的体育锻炼,可见很多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非常淡薄,体育锻炼现状堪忧。
(二)大学生互联网依赖程度强、闲暇时间少、群众性体育活动载体不足、学校配套设施及机制不完善,学生体育锻炼缺乏
伴随互联网的普及,大学生應用于上网的时间日趋增长,上课以外的闲暇时间并不多,即可供用于娱乐、锻炼等课余活动的时间较少,这导致学生体育锻炼匮乏。调研数据显示,华南师范大学学生逾五成学生“近一年来每天闲暇时间”为2个小时以内。其中多选项“闲暇时间你通常从事的主要活动”有65.35%学生选择“上网”、50.5%选择“看电视、电影”,仅有30%左右的学生选择“参加体育活动”。而仅有22.22%愿意“你愿意参加学校组织的体育俱乐部活动”。显然华师学生对于互联网依赖程度非常大,而群众性体育活动锻炼缺乏。
除了学生自身原因外,学校配套体育设施及机制的不完善也是大学生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在“你认为要改变或者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该从哪些途径着手”方而有25.74%学生选择“强化大学生体质状况的监管”、22.77%“改革体育课程教学”、35.64%“改革体育场地设施条件”,即总体上呈现出学生认为我校配套设施及机制不完善,这也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同学们的课外体育锻炼。
综上分析,华南师范大学学生群众性课外体育锻炼缺乏,体质健康水平状况与《教育部关于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公告》的“大学生身体素质继续呈现缓慢下降”结论相一致。引导学生增加体育锻炼、增强体魄、提高健康水平已经成为学校亟需重视的问题。
二、华南师范大学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偏弱、课外体育锻炼缺乏的原因
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偏弱、课外体育锻炼缺乏的原因我们在前文已经略有提到,如大学生课余时间较少、学校配套设施不完善等,但是除此之外,我们发现还存在更深层的原因。
(一)生活方式非科学化,生活习惯失律化
大学生生活丰富多样,自主性较强,规律性较低。大部分学生上了大学后生活方式发生改变,并且趋向不合理不科学,调查显示“天天吃早餐”学生占比重58.42%。研究表明早餐对于人体健康极为重要,早餐距离前一晚餐的时间最长,一般在12小时以上,体内储存的糖原已经消耗殆尽,应及时补充以免出现血糖过低,故不吃早餐会导致能量和营养摄入不足,严重影响身体健康。对于“牛奶”、“鸡蛋”等人体每日需摄入的营养物质,数据显示有85.15%表示有时才喝,而根据科学研究,成人每天应至少保证250ml(一袋)的牛奶摄入量。该数据体现大学生生活方式存在较大不科学性。同时,大部分学生需兼顾学生工作、学业等,严重影响作息,有47.52%的学生在过去一年平均每日睡眠时间为6-7小时,7-8小时的有32.67%,不足六小时有14.85%,而研究认为脑力劳动者一天需保证8小时的睡眠,显然大部分大学生没有达标。睡眠对于人体极为重要,长期熬夜或者睡眠不足容易使体质变酸,引发身体疾病。至于对闲暇时间的利用上,65.35%“上网”,50.5%“看电影、电视”,只有不足1/3的学生选择体育锻炼。因之,大学生生活习惯出现失律化现象,严重影响体质。
(二)学生锻炼意识淡薄,体质下降
据调研,学生锻炼意识淡薄也是大学生锻炼缺失,身体素质下降的重要原因。
数据显示,仅6.93%的大学生很关注学校所组织的大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情况,大部分人并不那么关注,在意识上的缺失使大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兴趣也大打折扣。仅13.86%的大学生表示非常喜欢上体育课,大部分人表示除体育课外,只有有时间才去参加课外体育锻炼。但较为欣慰的是,有50.5%的学生表示每次参加锻炼都能达到30-60分钟。关于参加学校组织的体育俱乐部的锻炼,仅有7.92%的人表示非常愿意参加,而34.65%的学生表示要视情况而定,例如活动形式及兴趣。这表明大学生在自主锻炼意识总体情况较弱。在“为什么学生不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一项的调研中,数据显示66.34%的学生表示因没养成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49.5%的学生认为因怕吃苦与怕累,甚至有20.79%的人认为锻炼没必要。这些现象的产生都表明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有失偏颇,意识淡薄。
(三)主客观锻炼环境限制
首先从主观维度观照,华师在校大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认识存在不到位现象,自主锻炼意识较为薄弱,需要外部机制加以引导及激励。从客观维度观照,我校关于引导大学生增加体育锻炼的相关制度和政策还是相对较少,学生较喜欢的项目也因场地限制和资源限制不能较好推进,例如40.59%的学生对羽毛球、乒乓球等运动十分热爱,但认为学校租借羽毛球场和乒乓球场费用较高,场地配置不便。主客观限制使学生锻炼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三、结语
基于以上相对全面系统的调研及科学的分析,本研究认为我校学生互联网依赖程度强、闲暇时间少、群众性体育活动载体不足、学校配套设施及机制不完善,学生体育锻炼缺乏,因此形成体质健康水平呈现相对偏弱并趋于继续下降的现状。因之,引导学生增加体育锻炼、增强体魄、提高健康水平已经成为学校亟需重视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徐玉娟南京市高校高年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调查与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公告[R].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