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民主理论形成的理论和现实基础

2015-10-21 17:47李镭张冬冬王碧玉
华人时刊·中旬刊 2015年3期

李镭 张冬冬 王碧玉

【摘要】近年来,对民主理论研究最有影响力的,非罗伯特.A.达尔莫属,其民主理论即多元民主理论得到了世界性的认可。以下将介绍达尔多元民主理论的理论基础和主要内容,以及对我国民主化进程的启示。

【关键词】多元民主;精英主义;社会制衡

中图分类号:D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3-005-01

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臣民观念的进一步摒弃,使得我国人民对自由和民主的追求热情不断高涨。不论是美国的总统制,德国的议会共和制,法国的半议会半总统制,甚至古希腊的城邦制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都吸引着中国广大人民的眼睛。但是在这里,我们暂且不去论证哪种制度好,也不必去钻研是真的很民主还是徒有其表。因为对于每个国家来说,照搬别国的制度和经验是完全行不通的,比如埃及、索马里,最后得到的只有政局动荡、民不聊生,和渔翁得利。只有结合本国国情,循序渐进才是真正的对国家。对人民的负责。近年来,对民主理论研究最有影响力的,非罗伯特·A·达尔莫属,其民主理论即多元民主理论得到了世界性的认可。以下将介绍达尔多元民主理论的理论基础和主要内容,以及对我国民主化进程的启示。

一、理论基础

任何思想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其后都有着坚实的理论依据。达尔的多元民主理论就是建立在众多思想理论的基础之上的。这里主要介绍二种理论:麦迪逊式民主、精英主义理论和社会制衡思想。

曾任美国总统的麦迪逊是美国多元民主理论的先驱者。麦迪逊认为,社会中存在着不同的利益集团,而他们之间的利益却常常是有冲突的、是矛盾的。麦迪逊式民主就是为了解决这一冲突的民主理论,总结其观点麦迪逊担心,如果不加以限制,任何个人或团体都将对他人施加暴政。因此“希望在多数人的权力和少数人的权力之间达成某种妥协,也希望在所有成年公民的政治平等和限制其主权的渴望之间达成某种妥协”①,便是其理论围绕的中心点。麦迪逊期望高度多元化带来的对社会中的各种不同的利益派别的制衡。

20世纪精英主义理论的代表是韦伯和熊彼特。韦伯认为对国家的管理是一种职业,这种职业的追求者往往是对政治有敏感度,并且对公共事务感兴趣的具备一定才能的精英。普通民众是没有这种能力的,他们所能做的不过是在领导者之间加以选择。熊彼特在《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书中将民主看作是竞争政治领导权的政治方法。他认为人民的作用仅限于产生政府,选出社会精英来进行对政府的管理。因此,他将民主定义为:民主方法是为了达到政治决定的一种制度上的安排,在这种安排中,某些人通过竞选人民选票而得到做出决定的权力。②他坚持认为“民主并不是指,也不可能指,人民是确实在那里统治的”。③

托克维尔的社会制衡对达尔的多元民主理论也有很重要的影响。在《论美国的民主》-书中,集中体现了托克维尔的社会制衡的思想。托克维尔强调,一种特定类型的社会对于民主的重要性,在这样的社会中,权力和各种社会功能以一种分散化的方式由众多相对独立的社团、组织和群众来行使。他强调如下因素的重要性:独立的报纸、作为一种独立职业的律师、政治社团以及参与公民生活的其他团体,不仅包括同业公司和制造公司,也包括成千上万的其他种类的社团

不管是宗教的還是道德的,严肃的还是轻浮的,涉及而广泛的还是有限的,大型的还是小型的。托克维尔是第一个认识到民主的体制与多元的社会政体具有亲和性的人之一。④

二、现实基础

美国作为移民性质的国家,从一开始就具有多元的基础。同时,广大的移民又有着同一个目标:摆脱封建的束缚,追求民主和幸福的生活。达尔的多元民主理论正是基于这样的社会存在而产生的社会意识。18世纪的北美大陆一望无际、地广人稀,只要肯付出劳动,谁都能成为土地的主人,经济机会俯拾皆是,这是一个充满魅力的新世界。从美国早期的建国历程来看,美国政体是有意识的产物。⑤早期的美国人期望利用人类的理性来打造一个不同与其他国家的,廉洁、自由的新的国家。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各种利益集团纷纷发展起来,对政府行为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政府的角色也开始发生变化。美国是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典型代表,利益集团是其基本社会单元。阿瑟·本利特在其《政治的过程》一书中指出,政府就是“一个或一系列有差别的,具有代表性的利益集团的调节的过程。”@

注释:

①罗伯特.A.达尔.民主理论的前言[M].东方出版社,2009:1

②③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M]商务印书馆,1979:337.

④Robert 'A'Dahl,A Preface to Economic Democracy[M].Berke-ley an Los Angeles,1985:46

⑤维尔美国政治[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81:5.

⑥阿瑟·本利特政治的过程[M].哈佛大学出版社,1967: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