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015-10-21 17:20刘炉山
开心素质教育 2015年10期
关键词:倒数分母阶段

刘炉山

问题意识也就是在认识一项活动中所产生的疑惑、理论性等相关认识或意识,从心理上出现的怀疑、探索和焦虑等,这种心理可以积极引导人们进行问题探索并解决问题。对于学生来讲具有一定的问题意识,则有助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索问题,从而更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因此对于教师来讲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要注重关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一、强化课堂问题情境设计

教师应该根据理论知识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置合理的问题情境,把学习内容和问题情境相结合,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问题情境中,提出自己的疑问,以此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并投入精力深入探索问题。例如,教师在讲授“商不变的性质”时,教师应该首先给出例题:4300÷200,教师指导学生使用一般算法和“商不变性质”两种方法计算的时候,学生也就能够的到两个答案,分别是:20……1,20……100。为什么同一个算式却能够得出了两个不同的余数,教师也就需要针对这一问题积极进行引导,让学生自己积极探索到底是哪个答案正确。学生在经过自己的反复验算之后,自然也就能够得出“商不变性质”在被除数末尾有零并且商有余数除法中的应用可行性产生怀疑,并且自己也会积极思考努力探索这一问题出在哪里。

二、加大课堂数学“问题串”应用

在不同的数学学习与探索阶段设置不同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1.提出问题阶段:提问学生发现了哪些问题?其中最疑惑最主要的问题是哪个?2.推测阶段:所提出问题最有可能与所学过的哪些知识有关?3.思考阶段:了解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4.验证阶段:了解学生在验证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的应用可行性等等。例如,教师在教授“异分母分数加減法”这一课的内容时,给出了探索题■+■=?教师根据这个探索题,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启发学生思考问题:1.■+■=?与之前学到的分数加法的区别,它为什么不能直接算出结果呢?2.分母2与分母3各自代表着什么含义?3.联系已经学过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知识,寻找解题的方法。4.采取实践行动,根据发现与观察验证思考方式是否正确。教师以上提出的问题能够构成一个逻辑比较严谨的“问题串”,用线将其不同阶段的问题串起来,这样就给学生提供了问题解决的方法与路径。

三、加强课堂问题深度引导

小学生思维上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逻辑抽象概括能力较差,在问题认识上还是非常片面化的,不会用联系、整体的观点认识问题;第二是认识问题的模糊化,小学生有时已经感觉到了怎样做,但是却没有办法说出来,就算是能够说出来但是也不具备完整性,没有逻辑性;三是表面化,小学生对于问题仅是表面认识,并不能和理论相结合,也不能够正确应用数学思维进行问题思考。小学数学课堂上,每个学生的学习行为中都包含了丰富的信息,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及时捕捉,并关注学生的表现,让学生回答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表明自己的看法与观点,采用课堂讨论等教学手段与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思考,对学生在课堂上反馈的信息应该及时整合,分析学生具有这种认识与思维的原因,从而明确学生的思路,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指导与指引。例如,在复习“倒数”这一课程时,教师出示了这样一道题目:■的倒数是多少?学生有的回答一又三分之五,也就是二又三分之二,教师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为什么有这种认识,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对倒数的认识。这时,有的学生会说:求一个数的倒数,可以使用1来除以这个数,因此就得到了上述问题的解答方法与思路:1+■=1÷(1+■)=1÷1+1÷■=■+■=1■=2■,这样就能清楚学生出现错误的根源?笸(作者单位:江西省东乡县邓家中心完小)

猜你喜欢
倒数分母阶段
名师成长的四个阶段
假期之后,你想成为谁?
“去括号与去分母”检测题
找回“丢弃”的分母
不同的阶段 不同的方法
快速求最小公倍数
高三未了,你准备好了吗
多种方法比较分数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