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中成
【摘 要】目的:探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建立及应用效果。方法:本县在2002年1月至2003年1月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观察应急处理机制建立前后主要传染病的发病率、罹患率及二代发病率情况情况。结果:与应急处理机制建立前相比,应急处理机制建立后,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虫媒传染病的发病率明显降低(p<0.05)。与应急处理机制建立前相比,应急处理机制建立后,甲型肝炎、麻疹的罹患率及二代发病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可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具有良好的预防及控制作用,值得推荐。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建立;应用效果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已经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的、对公众健康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损失的传染病疫情和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疫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危害公共健康的突发公共事件[1-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极大,不仅对人民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而且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对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本县在2002年4月至2003年4月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观察应急处理机制建立前后主要传染病的发病率、罹患率及二代发病率情况情况。现将具体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的人口数字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疫情资料来源于国家疫情监测报表。在2001年,我县共有人口数465400人,在2002年我县共有人口数472600人。
1.2 方法
我县建立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为:(1)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组织、应急预案及应急指挥系统(包括应急指挥室及应急工作队)。(2)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组织、应急指挥室及应急工作队人员的培训工作及演练工作,强化其应急事件处理能力。(3)建立和完善应急网络情报系统,加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避免时间蔓延扩大。(4)配备先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实验室检测设备、加强实验室建设、配备专业实验室检验人员,提高应急事件检测水平及应急防控能力。(5)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储存充足的应急事件接种疫苗,配备应急事件专用车辆,保证应急事件后勤共做有条不紊地进行,为应急事件的处理提供保障。
1.3 观察指标
观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建立前后主要传染病的发病率、罹患率及二代发病率情况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我们采用SPSS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并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并作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建立前后主要传染病的发病率比较
与应急处理机制建立前相比,应急处理机制建立后,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虫媒传染病的发病率明显降低(p<0.05)。见表1。
表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建立前后主要传染病的发病率比较
组别 人口数 呼吸道传染病
(/十万) 消化道传染病
(/十万) 虫媒传染病
(/十万)
应急处理机制建立前 465400 526(113.0) 248(53.3) 15(3.2)
应急处理机制建立后 472600 329(69.6) 180(38.1) 3(0.6)
χ2 146.1 89.6 36.5
P <0.05 <0.05 <0.05
2.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建立前后爆发疫情的控制效果分析
与应急处理机制建立前相比,应急处理机制建立后,甲型肝炎、麻疹的罹患率及二代发病率明显降低(p<0.05)。见表2。
表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建立前后爆发疫情的控制效果分析
组别 爆发(起) 罹患率(%) 二代发病率(%)
应急处理机制建立前 甲型肝炎 5 9.9 2.0
麻疹 13 19.0 5.2
应急处理机制建立后 甲型肝炎 2 3.1* 0*
麻疹 7 7.6* 0*
注:*表示与应急处理机制建立前相比,p<0.05。
3 讨论
近年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国内外频繁发生。国际上第一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香港发生,在以前仅能感染禽类的禽流感病毒亚型感染人类,导致6发生死亡。在2003年,“非典”疾病爆发后,更加暴露了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无完善健全的应急处理机制,应急处理效率低、处理效果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巨大危害,例如在流行性疾病爆发后,大批的患者被感染,患者的身体健康受到了严重危害,严重者甚至导致患者发生死亡,此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爆发后,容易造成人们恐慌,严重破坏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正是由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严重危害,所以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显得迫在眉睫[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的建立,建立了应急事件组织机构,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落实了组织保证;应急处理预案的完善为应急事件的处理提供了方案支持,做到有条不紊地进行应急处理;应急指挥系统的建立,在应急事件的预防及爆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疫情控制中起着指挥领导作用;疫情情报系统的建立,能夠加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控,在事件发生后能够第一时间了解事件发展动态情况,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防止疫情扩散;改善实验室条件,配制先进检测设备及专业检验人员,能够提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后勤保障工作的完善,能够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提供支撑及有力保障,保证应急措施的实施能够顺利进行。
本市在2002年之前未制定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在2002年1月至2003年1月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将2年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情况比较后发现:与应急处理机制建立前相比,应急处理机制建立后,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虫媒传染病的发病率明显降低(p<0.05)。与应急处理机制建立前相比,应急处理机制建立后,甲型肝炎、麻疹的罹患率及二代发病率明显降低(p<0.05)。本研究说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的建立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具有良好的预防及控制作用,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赵飞,傅承主,矫涌本.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系统建设研究[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2012,9(2):25-29.
[2]邸泽青.我国卫生应急现状和发展策略探讨[J].中国公共卫生信息管理,2008,24(5):639-640.
[3]谭国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建立及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3,4(21):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