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文教学与职业素质开发

2015-10-21 05:12李淑蓉
现代企业教育·下半月 2015年1期
关键词:应用文素质意识

李淑蓉

摘要:在应用文课堂教学中,实现应用文写作能力培养的同时开发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学生的企业文化素质,审美意识,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在应用文活动课中培养团队合作意识,锻炼心理素质,形成多种能力。

关键词:应用文职业素质企业文化教学途径

职业素质是指劳动者在一定的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劳动实践和自我修养等途径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职业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内在基本品质。例如:画家,颜色的辨别能力、空间的想象能力;作家,敏锐的感受力、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等。在应用文教学中实现职业素质教育,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一、以教材为蓝本,挖掘优秀应用文章的内在感染力,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养,培养学生的企业文化素质

应用文与其它文学作品相比,其突出的特点表现为:有较强的实用性、政策性、针对性、程式性等特点。不难看出,由于应用文具备的这些特性,决定了优秀的应用文章有着较强的思想性、政策性及法规性。抓住这些特点,挖掘其内在的感染力,对学生进行适时的思想政治教育,守法意识教育以及严谨的工作、学习态度的培养,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职业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企业要培养全体员工最好的习惯:操作认真的习惯、负责任的习惯、使命感和事业心的习惯。在应用文学习中,教师不仅要分析文章的写作格式,而且要将文章的深刻的思想性与学生切身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高度的思想政治觉悟,树立学生的荣誉感、责任心,以至在最紧要关头能够正确地对待集体与个人利益,能有坚定的政治立场、高尚的职业道德素养。如“规章制度”是很好的遵纪守法的教育;“演讲稿”、模拟“求职招聘”是很好的培养自信心、竞争意识的教育;通过学习调查报告、查账报告、纳税检查报告等,可以让学生从中了解到文中所揭发或依法严肃处理的官僚主义,失职渎职,贪污盗窃,违法乱纪等社会不良现象,可以提高学生明辨事非的能力,可以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唤起学生对某些社会问题的思考;还可以学习到调查人员、查帐人员、纳税检查人员的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精神,这种精神应该是一个企业的文化核心。另外,还可通过应用文中严谨的逻辑性、格式的完整性、语言表达的准确性等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规范化培训,以培养学生无论在今后做什么都能做到严谨、规范、完美。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讲活、讲精应用文,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够提高他们的职业素质。对企业的文化也会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从以上的简述中可以看出,以应用文为媒介,拉近学校教育和企业文化的距离,培养学生的企业文化素质也是可能的。

二、转变观念,以实用教学为主,深入挖掘教材中潜在的艺术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审美素质也是一个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一个人只有具备能发现自己职业是美的能力的时候,他才有可能爱上自己的职业岗位,并做出成绩。一个爱好语文学科的学生不一定爱好应用文写作,能写一篇美文的学生,不一定能写一篇像样的应用文,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他们主观上就喜欢语文课,认为很多的文章可以给予美的享受,而应用文都是理论性的,条条框框的论述的东西。这些头脑里固有的观念蒙蔽了他们的眼睛,使他们不可能创造性地发现应用文的“美”。应用文枯燥、乏味,已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如果我们的老师们不是只抱着“实用性”不放,而是带着我们的学生在所谓的枯燥、乏味的应用文中发现美、感受美,那么,我们的学生就会得到这样一个信息:事无绝对,只要肯做,就会发生兴趣,找到乐趣、找到美,这就如同给我们的学生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因此,转变观念,将应用文的实用性与艺术性和谐地统一在我们的应用文教学中,就成为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的重要途径了。

实用性应该说是一切文章的共同要求。应用文的实用性是着手处理某项具体事务,直截了当地解决某个实际问题,而文学作品的应用性是间接的,它是通过塑造典型,力求用鲜明的形象去感染读者,引起读者的共鸣与遐想,讲究的是艺术手段与效果。它的区别在于应用文注重的是实际应用,而文学作品强调的是艺术反映。其实,一切文章都有艺术性。应用文也并不是一律拒绝、完全排斥艺术性的,如李斯的《谏逐客书》,原本是一篇奏章,却成功地运用了文学表现手段,成为优秀的文学作品。再如冯纪新的《势在必行——对农村责任制的调查》,此文写的生动具体,寓情寓理,语言朴实、形象、简洁、明确,是一篇集艺术性与实用性为一体的优秀应用文。类似的文章在应用文中数不胜数,都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其实,我们在这里强调的应用文的艺术性、审美价值,主要还是表现在诸如它的格式美、理性美、逻辑美、语言的质朴、庄重、简洁美。应用文作为一种精神产品,文章中往往蕴含着逻辑思维的智慧,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引导学生去鉴赏这些美,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力,使学生从中体会出艺术美、智慧美,以达到陶冶情操之目的,养成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这样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会用美去观察生活,热爱生活。

三、打通应用文教学与社会信息的通道,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求知欲望和创新意识

科学精神、求知欲望和创新意识是职业素质中的基础要素。当代社会不仅需要 “实用型”的技能型人才,更需要创造型的人才。创造型的人才应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如:科学研究能力、发明创造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以及掌握信息能力等等。所以,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著名数学家陈省身曾说:一些事情反复去做才能了解它、理解它、对它感兴趣;他还说,事情就是这样,反复去做,才能做的精、才能有创新。从中笔者理解:创新是一种发现,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思想。这样看来创新精神是可以培养的,而且简单到“反复去做”。现代世界是信息化的世界,信息就是资源,信息就是财富。谁掌握的信息量大,谁将走在成功的前边。应用文章在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里已成为信息积累和信息传播的载体,教师在教学中应看准这一特点,积极引导学生把握应用文与信息的关系,引导学生去广泛的阅读,在阅读中掌握信息,在分析信息中及时发现新问题、新知识、新情况,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求知欲望。如1990年2月7日《光明日報》刊登的一则预测报告《世界经济形势的发展趋势》。它指出西方各国经济将缓慢持续发展,西方各国为了遏制通货膨胀、控制经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今后将更加注重向提高效益和质量的方向发展[1]。1995年4月20日《中国财经报》刊登的一则工作研究《乡镇财源建设应从三方面入手》,从三方面提出了分税制下乡镇财政建设的独到的见解[2]。另外一些像调查报告、经济活动分析、经济学术论文等等,都是经济信息、经济动态的载体,引导学生关注经济的发展动向,注意研究新问题、新动向,将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另外,也可以通过案例学习,有意发现案例中的缺陷或美中不足,引导学生在把握信息的基础上,高屋建瓴地提出新问题、新见解,培养学生的洞察力、发现力,这样可以引导学生把眼光放得更远,调动他们思辨、创新的积极性。

总之,高职学生如果仅仅具备“做事”的能力,满足岗位的基本技能要求,将很难出色地、富有创造性地完成岗位工作,同时也将会深刻地影响自己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这是因为仅仅以某种技能去适应岗位要求,只能适应就业的需要,而不能适应创业的需要,创业

更需要有基本的企业文化素养,而创新精神是一种职业素质,也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四、在应用文活动课中培养团队合作意识,锻炼心理素质、形成多种能力

一个合格的职业学院的毕业生,除应具备较好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对企业文化有一定了解外,还应具有团队合作意识,良好的心理素质,这种要求反映了高职学生职业发展的内在需要。应用文学习中的各种活动,是可以实现这一需要的。

在应用文学习中,教师不仅要带领学生学习基本的理论知识,还要通过一定的活动实现能力的转移。比如,在讲完调查报告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组选一个与学生学习生活相关的话题,群策群力设计问卷、发放问卷、回收并统计问卷,然后根据统计和分析结果,以集体写作的形式撰写调查报告,评定成绩,荣辱与共。在这个活动中每个同学身上都有责任、义务,需要协商、共同完成,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合作。学习写作经济合同时,请学生两人一组,起草一份房屋租赁或买卖合同,各自来找对方的经济漏洞,从而领悟到经济合同中对措辞、条款等各方面的严格要求。学生在这种近乎游戏的过程中,既能学会许多本领,又能培养感情,增强合作意识。可见,在这个过程中,是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健康的心理的。

“每个人都期待被发现、被欣赏。”让学生把自己的写作成果展现出来,给他们一个充分展现自己的舞台,既能互相取长补短,提高写作能力,也能使他们找到自信,锻炼心理素质。如:上述中以集体写作的形式撰写的调查报告,可以在小组之间展开竞赛,上台展示。

在应用文课堂上,给学生展现自己的机会是多种形式的。教师向学生讲授理论知识、分析例文后,可要求学生根据例文的主题内容或本讲中所体现的社会、生活知识,草拟讲话提纲,在下次课的课前十分钟内进行演讲,或者采用讨论与对话的形式,也或者在演讲、讨论和对话训练的基础上,进行辩论训练。这些形式都可以从多个方面锻炼学生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锻炼信心。同时,辩论还可以让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和各种问题,在明辨是非中,坚持正确的观点。可以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敏捷的应变能力和严谨的语言表达能力。辩论能使学生在收集材料、分析研究、写作修改、语言表述等方面都得到锻炼。

五、总结

十六大代表魏书生曾说:“我觉得育人的最终目的是使人朝着人心灵深处真、善、美的愿望,向着社会所需要的方向发展,所以它的目的是实现两个发展:第一,人的发展,第二,人的发展要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把两者统一起来,我觉得这是教书育人的目的。”笔者在这里讨论应用文教学与职业素质教育的问题,就是想通过讨论实现应用文教材中所蕴含的思想、文化、精神的转移,来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为社会输送一批高素质的职业人才。

總之,应用文与社会、政治、经济等联系密切,又有独有的特点和多样的文体形式,应该看到通过应用文的学习实现职业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完全可能的。

参考文献:

[1]李蜀梅.浅谈应用文教学的方法[N].西藏日报,2000-09-27(3).

猜你喜欢
应用文素质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应用文写作:语言简练、得体、有效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高职应用文教学方法初探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