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良才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评价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也就成为一个摆在语文老师面前的难题。要摆脱评价即考试的怪圈,要让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春暖花开”,就要从“素质”入手。
首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即建立一种发展性的评价体系,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其次《语文课程标准》又指出:“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尤其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这种探究,既有学生个体的独立钻研,也有学生群体的讨论切磋,所以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要多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在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实践中,语文老师要真正重视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反馈与评价,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综合性学习评价体系,走出综合性学习应试的误区。下面是我对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的几点思考:
一、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存在的误区
1.考试少考,教师就“教”的少
长期存在的应试教育,让语文教师的教学始终围绕着中考这个指挥棒转,你考试不考这方面的内容或考得少,让教师花大量的时间去“教”综合性学习课,这究竟现不现实?考试后学生的成绩差了,教师成了众矢之的,学生和家长怨声载道,教师名利受损,真正得不偿失。
本人认为他们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错误有两点:第一,错误地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单纯用考试来评价的;第二,错误地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教出来的。可见,围绕着中考这个指挥棒转的教师,对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的认识,还停留在应试教育的范畴。这样是对语文新课程标准的不理解,是对综合性学习认识不深,更是对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的误解。
2.教师评价多,学生自主评价、相互评价少
教师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仍然占主体地位,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性” 。综合性学习是从过去的语文活动发展而来的,它的活动内容的“综合性”要求和“探究性”特征使得综合性学习表现出的能力层面远远高于过去的语文活动,它强调的是一个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学习过程。其评价也是提倡多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教师对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特别是学生自主评价,没有给予高度重视,教师自己代替了学生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是违背素质教育的,也是不符合课程改革要求的。
3.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过多强调共性
教师在评价语文综合性学习强调共性,一班的学生只是用一个标准,关注学生仅仅单个方面,往往只关注综合性学习的最终结果。这样做忽视了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在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中,我们不能以点代面,以偏概全,这样将抹杀学生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提高学生全面的语文素质。
二、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要走出应试,走进素质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要走出应试,走进素质,建立与语文新课程相适应的评价体系,即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走出对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应试误区,树立大语文观,构建符合提高语文素质要求的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体系。如何构建这一符合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呢?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重视学生自我总结、评价
有的教师把综合性学习当成了语文课堂的延伸,不肯或不敢把自主权交给学生,始终控制着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这种评价主体是单向的,是以教师评价为主体的。这样,对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既增加了语文教师的工作量,又让学生处于被动评价地位,学生没有了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就丧失了对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应当构建学生、教师、家长等共同参与的评价体系,鼓励学生自我总结、评价。
学生的评价方式是非常灵活的:
(1)自评。自我评价是学生依据每个主题课的各个项目编成各种评分表,由学生自评,填写相应项目。也可采用学生自我鉴定的方式,请学生把在学习中的自身感受、体验等写成书面材料。
(2)互评和他评。可以是小组互评或师生互评,还可采用由家长或社区介入等多种民主评议的方法。
(3)自评、互评和他评相结合。
当然,在学生评价过程中,教师不是置身事外,而是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学生的评价进行指导,提出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
2.实现评价方法多样化,重视质性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方法是“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更应重视定性评价。”对于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应该从过分强调量化转向关注分析的把握。如在开展《到民间去采风》的综合性学习中,对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的成果,不能单单用成绩或者等级来评价,这样评价过于简单化,这种评价只是评价了简单的教育表面现象,事实上丢失了教育中最有意义、最根本的内容。
课程改革也提出来了质性评价的手段与方法。交量化评价方法与质性评价方法相结合,适应综合评价的需要。
教师要对学生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料和考试结果进行分析,客观地描述学生语文学习的进步和不足,并提出建议。用最有代表性的事实来评价学生。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
3.实现评价内容的综合化,重视综合素质的发展
综合性学习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團结协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对它的内容进行评价时,重点是对知识以外的创新、探究、合作与实践等能力进行评价,以适应人才发展多样化的要求。
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综合。综合性学习内容的设置就是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进行有机统一,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既能提高语文素养,又能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我们引导学生开展了“到民间去采风”“桥”“为本地人物立传”等综合性学习,让学生领悟人生道理,关注身边的人文地理,学会合作,学会探究,学会创新。因此,在对综合性学习进行评价时就应该实现评价内容的综合化,重视综合素质的发展,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4.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重视形成性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认为综合性学习:“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提倡采用成长记录的方式,收集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如,关于学生平时表现和兴趣潜能的记录、学生的自我反思和小结、教师和同学的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等。”
终结性评价是面向过去,关注结果的评价;形成性评价是面向未来,关注过程的评价。以前对于综合性学习的评价仍过于关注综合性学习的结果,忽视学生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比如“社会用字调查”这一综合性学习活动,学生分组进行调查,有的小组能够积极地合作,认真观察,很快就掌握了大量的社会上汉字使用情况,但是缺少分类、概括的能力;有的小组合作得不好,但有较强的分析、概括能力。各小组活动情况不一样,我们在评价是就应当关注过程,对学生正面地鼓励,对小组在活动中进行肯定性、激励性评价,并用文字等的形式记录下来。
因此,在对综合性学习评价要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重视形成性评价,注重过程。让学生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只要构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从素质教育出发,何愁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不“春暖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