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语用”训练,让语文教学实现华丽的转身

2015-10-21 15:22李正娟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15年10期
关键词:语用训练课程改革小学语文

李正娟

【摘 要】 课改十年,语文课堂在形式上有了质的飞跃,而在实际效果上还不尽如人意。小学生普遍表现为“知道”和“懂得”,常常“得意而忘言”,说、写等语言运用能力较差。本文以此为切入点,探索如何增强语文教学的“语用”训练,从而和单纯分析式课堂说再见,实现语文教学华丽的转身。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语用训练;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为语文教学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这条路上我们带领学生走进文本,不断分析,不断理解,不断挖掘,却惟独缺少语言文字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较低的现实——说话词不达意,写作内容空洞,语病甚多。为此,立足今天的新课程改革,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文本教学的着力点,分析理解固然重要,积累运用也不能丢,巧妙的增强“语用”训练,逐步提高课堂效率,也真正的提高孩子们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一、以生活为出发点,拉近“语用”的距离

语文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与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语文教学不能脱离生活,离开了生活实际,语文将失去原有的色彩和生命的气息。因此,增强小学语文课堂“语用”训练,就要以学生生活为出发点,关注学生生活,发掘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整合点,从学生的角度去解读课文,推进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例如:六年级上册《姥姥的剪纸》一课教学,文字围绕剪纸生动形象的展示了“我”和姥姥之间的故事,让读者不得不赞叹姥姥高超的剪纸艺术,感怀浓浓的祖孙亲情。在第二部分教学时,教师紧紧抓住一个“拴”字,让学生找出三幅牛兔剪纸图,用心体会姥姥的勤劳和“我”的贪玩。孩子们对剪纸十分感兴趣,热烈的讨论和交流三幅图片的含义,教师不失时机的提出要求,师:“剪纸”凝聚了祖孙之间的情谊,同学们联系你自己的生活实际,可曾在某个瞬间,你也沐浴在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疼爱的温情里?这样的话题触动了学生身体最柔软的地方,孩子们纷纷低下头思考起来,几分钟后一个个小手接连的举起来,生:我最喜欢和爷爷一起放风筝的时候,风筝越飞越高,爷爷爽朗的笑声在空中回荡。师:叙述的真好!都把我们的思绪来到了一望无际的天空中。生:小时候我也很调皮,姥姥就用香喷喷的肉包子“拴”住我,每当到了吃饭的时候,我都会闻着香味跑回家......孩子们稚嫩的语言在教室里回荡,浓浓的亲情也氤氲开来。

只有抵达学生内心的,才能激起情感的涟漪。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以学生生活为出发点,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让学生在阅读中不由自主的,情不自禁的倾吐内心的情感,从而拉近阅读与语用的距离,实现了语文本位的回归。

二、以品味为切入点,夯实“语用”的基础

“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语言文字的魅力在于其深处寄寓的内涵、情感,而小学教材中选择的篇章,均经过反复打磨和甄选的佳作,或者彰显时代的精神,或者洋溢真挚的情感,或者浓缩伟大的情怀。教师要引导学生行走在文本中,认真揣摩,不断品味,感知文字的“温度”,不仅了解文字的表面意思,更要洞悉文字深处蕴含的深厚情感,不断增强学生体验,丰富内心积累,在“理解”和“懂得”的基础上提高“运用”的能力。

例如:四年级上册《桂花雨》一课教学中,在“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这个关键句中,在表面句意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心情。师:大家觉得这个句子“妙”吗?“妙”在哪里?孩子们略作沉思,生:我觉得比喻用得妙,把桂花纷纷落下的样子比作下雨。“对啊!对啊!”学生们随声附和着。师:同学们能体会出修辭的生动形象,真的不错!那作者当时是怎样的心情?怎样的感受呢?教师的引导瞬间打开了学生思维的闸门,孩子们抢着举起手来,生:妙在作者写这句话时的感受——既兴奋,又快乐。生:当时心中一定充满了无限的欣喜......师:同学们思维太活跃了,看来最美妙的文字不能仅仅依靠写作方法和技巧装扮,最重要的是真情实感的流露……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关键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让学生增强体验,在思维与智慧的交锋中,学生逐渐习得语言运用的方法,夯实语用基础,化“学”为“用”,真正提高语用水平。

三、以创新为着力点,实现“语用”的突破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其明确了语文教学一项重要的目标,即强化语用教学,让学生将“所学”化为“所用”,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而“运用”的灵魂是“创新”,这就要求新时期的语文课堂,必须将“读”“说”“写”的语用训练变一变形式,换一换方法,让学生在玩耍和嬉戏中掌握语用要领,由言到意,由意再到言,灵活的转换,个性的表达。

例如:六年级下册《三打白骨精》一课教学,因为学生对《西游记》电视剧已经非常熟悉,千篇一律的人物分析很难让学生打起精神来,为此,教师另辟蹊径,巧妙创设问题情境,让语文课堂百花齐放。师:我们要了解人物,必须走进人物的心里,同学们讨论讨论唐僧师徒的心目中,白骨精分别是怎样的?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打开了话匣子,热烈的讨论让课堂顿时活跃起来,生:唐僧眼中的白骨精是一个善良的施主。生:对,是好人家的姑娘。生:孙悟空的眼里白骨精是一个杀人无数的妖怪。沙僧眼中的白骨精是一个普通的村姑,或许能从她那里化来些斋饭。同学们纷纷点头称赞,又一个学生站起来,生:猪八戒眼中的白骨精是一个绝色美女,玲珑俊美。哈哈……同学们被他一语中的的分析逗得哄堂大笑,发言的热气更加高涨起来……

语用的最高境界是创新。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巧妙的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将对文本的理解转换为创新表达,由外在的学习转换为内在的需求,实现了语用的突破,也给语文教学涂上了一层更加绚丽的色彩。

总之,“语用”训练是一个长期积累和熏陶的过程,学生语用能力的获得也是一个螺旋提升的过程。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必须真正的关注教学的主体——学生,遵循学生语言发展的规律,创新新颖有趣,扎实有效的语用教学方法,引领学生自主走进问题,在不断的探索和积累中提高语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傅海梅.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探讨[J].才智.2011(11)

[2]张雷.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高效性[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06)

猜你喜欢
语用训练课程改革小学语文
以“语”为点 以“图”为径
层层递进,让语用训练扎实推进
警惕语用教学技术化与功利化倾向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项目教学法在微电影制作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