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诗和
【摘 要】 初中数学教师在知识教学时应当采取更多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了解学生的一些基本心理状态,利用一些典型的心理效应来辅助课堂教学的展开。本文提出了以下几种应用:“沉锚效应”的应用;“7-2法则”与“首因效应”的应用;“悬念效应”的应用。
【关键词】 初中;数学;心理效应;应用;探究
很多时候,之所以会产生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现象,其实是教师忽略了对于学生们一些很典型的心理效应的认知。对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而言,教师在知识教学时应当采取更多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要了解学生的一些基本心理状态,并且科学的利用一些典型的心理效应来辅助课堂教学的展开。这不仅能够更有针对性的进行知识讲授,在这样的前提下也能够保障学生对于教学内容有更好的吸收,进而全面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沉锚效应”的应用
“沉锚效应”是经常会在数学课堂上出现的一种心理效应,对于这一心理效应的认知将会帮助教师更加科学合理的展开课堂教学的设计。在谈到“沉锚效应”前,有一个非常典型的小实例。有两家相邻的粥铺,卖的粥都差不多,但是第一家店每天结算时总是会比第二家多出几百块的营业额。原来,第一家粥铺的店员在给客人端出热粥后总是会问“加一个鸡蛋还是加两个鸡蛋?”而第二家粥铺的店员通常会问“需要加鸡蛋吗?”第一家店的客人通常会选择加一个或者两个,而第二家客人则会选择加或者不加。这样差别就产生了。这个例子告诉我们,人往往会直接受到第一信息的影响,接受到的第一信息会带给人最直接的印象,就像沉到海底的锚一样。这个效用也带给数学课程的教学一些非常有价值的启示。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预防“沉锚效应”,尽量不要把学生的思维固定在某处。设计的问题一定要有针对性,尤其是知识教学的核心环节设计的首要问题一定要清晰明确,迅速集中学生的思维,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对于问题的思考探究,进而深化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吸收。如学习“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时,需要让学生知道,有理数由符号和绝对值两部分构成。有如下几种问题设置的方式:①有理数由符号和绝对值两部分构成,是不是?②有理数除了需要确定符号之外,还需要确定什么?③确定一个有理数需要确定两部分,是哪两部分?④有理数由几部分构成呢?这四种问题设计的方式,第一种太过简单,“锚”太明显,对于学生的思维锻炼效果不佳;第四种则太隐蔽,“锚”藏的太深,学生很难快速准确的获知答案;中间两种则是更加科学合理的设计形式,不仅让问题清晰直观,提问的重点也非常明确。这样的设计方式才更符合“沉锚效应”,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够促进学生对于知识有更好的理解与吸收。
二、“7-2法则”与“首因效应”的应用
“7-2法则”与“首因效应”都是能够为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带来很重要的教学引导的心理效应。“7-2法则”是对于学生在接触到新知识时的记忆容量的一种呈现,这也带给教师一些很好的教学启示,让教师能够更合理的设置教学内容。“首因效应”则是一种应用更为广泛的心理效应,简言之就是人们常说的“先入为主”的心理效应。人们在接触到一些信息、咨询时,往往会对于先进入的内容有更大的接受程度,即使后来的内容更具说服力或者更为合理,人也会倾向于对于先进入的内容有更大的接受空间。这些心理效应都会为实际教学过程带来一定的指导,合理的利用这些心理效应将会让教师更有效的进行知识教学的设计。
首因效应是指对第一次接触到的事物所形成的印象,对后来的认识起到了先入为主的作用。“7-2法则”是指人们在短时间内记忆的容量为“7-2”,如:给出一组随机数字“71862935286”,读一遍后按照原来的顺序默写出来,一般人写对的数字在5~9之间。“首因效应”告诉我们,第一印象至关重要,对于初学的知识一定要让学生有一个“至关重要”的正确印象;“7-2法则”告诉我们,学生的记忆容量是有限的,不是越多越好。教师只要抓住学生的这些心理,就会更明确课堂教学应当有的设计模式与设计方向,这些都会为知识教学的提升带来积极辅助。
三、“悬念效应”的应用
“悬念效应”则是一种更为常见的心理,这一心理也能够为数学课程的教学带来一定的影响。教师在进行知识教学时要善于设计一些有意思的悬念,这将会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并且能够促进学生对于很多内容展开更深入的挖掘。合理的利用“悬念”效应不仅非常有助于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这也会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到数学课程的学习乐趣。
如,解方程时,整式方程的根代入方程可使两边相等,从而知道所解方程是否正确,这一点学生都十分熟悉。而解分式方程时,学生如果也把解得的根代入方程,却有可能使原方程无意义。这样可以促使学生进一步深刻思考分式方程验根的必要性,以及分式方程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这种可能。当然,也可以设计一些“知识陷阱”,有意识地设计一些迷惑性题目,让学生思考后获取“原来如此”的效果。灵活的利用悬念效应不仅能够极大的活跃学生的思维,这也会深化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挖掘,进而让学生对于教学内容有更好的理解与掌握。
在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一些典型的心理效应来辅助知识教學,这往往能够为课堂教学带来极大的辅助。无论是在知识的接受、问题的思考与剖析还是知识点的验证过程中,每一个学习的环节学生都会受到一些典型的心理效应的影响。教师如果熟悉这些心理效应并且合理的利用这些内容,就能够做出更为合理的教学设计,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够推动课堂教学效率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周恬君.“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下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研究[D]. 苏州大学 2014
[2]魏玉华.初中数学实验的理论探索与教学设计研究[D]. 南京师范大学 2014
[3]胡君.海南农村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实践研究[D]. 海南师范大学 2014
[4]王培.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研究[D]. 陕西师范大学 2014
[5]张雪.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提出现状与原因分析[D]. 合肥师范学院 2014
[6]祝翠.基于“乐学”思想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研究[D]. 黄冈师范学院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