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霞
【摘 要】 课程整合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世界课程改革的重要趋势。跨学科教学作为课程整合的一种重要方式,也存在多样性。本文既是对以往课程整合方式的一种反思,又在实践基础上对如何是适合一线学校实际操作的跨学科教学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并通过四个主题案例的分析,来阐释跨学科教学实践中的要素和具体经验。
【关键词】 美术;课程;整合;跨学科;主题;教学
新时期的小学美术教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而是一种文化学习,更注重培养人文素养与美术素养,因为在整个人类社会历史中,美术本来就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是在情感、思想的表达、交流中产生发展的;小学美术教育不同于专业美术教育,它为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服务: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感知力、想象力、表现力等方面的能力,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要通过美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终身受益。
一、理性思考,师生从主观上认真对待
在跨学科整体思路的基础上,从简单的着手,从教师熟悉的着手。我们确立采用主题式跨学科教学的多学科课程模式。多学科课程模式首先尊重各学科本身的知识和学习目标的达成,因此,它并没有将分科教学对立开来,而是以分科教学为基础,降低教师教学设计的难度。其次,通过主题的联结,突出教师对跨学科知识之间的关系的把握和协调,通过统整多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从多维度发展对主题的理解和学习。跨学科教学力求避免单纯分科知识琐碎的组合,而强调从学生学习过程来思考和设计。
1.选择主题和话题
主题和话题是不同的,话题可能和具体内容有关,而主题是话题涉及的基本内容或者观点。比如兽首事件是话题,而主题是文化遗产。主题是我们将跨学科教学从分科教学的组合推向深层概念形成的重要载体。
2.制定目标
新课改提出学生发展的三维目标,即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因此,这三维目标是我们跨学科教学目标制定的依据。而对于跨学科教学本身而言,目标的制定具有两个方面的突出价值,其一是渗透主题,明确学生学习的预期表现。其二是提供过程性评估和总结性评估的依据。
二、注重实践,教学从方法上探索研究
美术教学与其他学科之间存在着不可分隔的關系,它们之间有的相互交叉,有的相互渗透,就拿美术和语文学科来说,美术和语文教学在知识和能力方面有着相互联系、相互迁移的作用,这是毋庸置疑的。看图说话、看图写话充分体现了这之间的相互联系。低年级儿童的美术教育与说、唱、看、识和舞蹈、游戏等教学的整体关系比较明显,中、小学各科教学虽然逐渐分化,但它们之间的联系依然存在。美国教育家格雷夫斯采用现代仪器在实验中发现,孩子们在写作时,通常要靠说话的帮助,几乎所有的孩子,初学写作的时候都需要从绘画开始。绘画和语言一样,都是儿童表达思想的工具。
比如,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绘画日记、画插图、想象画等教学活动。让学生用绘画的形式来“写”日记,可以通过绘画来记下一天中记忆最深的一件事、一个人,也可以是景与物,同时还可以用绘画的形式来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心情画出来,同时还配上文字,以表现画面主题。鼓励学生无拘无束的表达自己生活中的见闻和感受,积累创作素材,这样的教学既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能提升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感受能力,也促进了学生文字表达能力。
三、挖掘资源,加强主题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以主题组织内容的系列化学习,根据教学需要,要善于寻找内外联结点,在内要善于利用教材内容,教师的特长、学生的潜力。在外充分利用教材外优秀作品、利用地方文化、地方特色、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如果说教材知识犹是一棵主干粗壮,枝杈分明的大树,那么教师教学的高超本领,就是在完成既定内容基础上,给大树“添枝加叶”。只有由此及彼,举一反三,不失时机地巧缀枝叶,才能使知识大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
比如在教学美术课程“材料的妙用”一课时,可以运用多种废旧材料设计制作平面或立体的艺术作品,在对教材内容作观察、欣赏、学习外,就有必要对教材进一步“添枝加叶”,利用地方文化、地方资源,发挥教师特长、学生潜能。师生共同讨论对这一系列的学习设计,组织编排学习内容。遵循由浅人深、从简到难的认知规律,先从对教材的学习开始,感受体会废旧材料那“化腐朽为神奇”的奇妙。从而引发思路,引导学生收集更多废旧物品,加强与生活的联系,设计更丰富多彩的作品。如在系列教学中“调羹的设计与联想” “酒瓶巧设计” “纸团玩具变变变”迎新年“可爱的小猪”设计大赛等……进一步启发了学生的思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活中有许多不起眼的材料,经过联想与创新,可以变成生动、有趣的造型。通过“材料妙用”这一系列的学习,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这里教材的作品、特别是教师的创意作品是激发学生创造能力的催化剂,反过来学生对作品的创新又给教师与其他学生新的启示。而利用地方文化、地方资源是艺术创作不可忽视的能源,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能运用各种材料,展开想象,创作丰富多彩的作品。在创造表现中丰富想象力,陶冶情操,培养创新能力。
总之,主题单元的学习要根据课标、根据教学实际、根据地方特点等因素作灵活处理,主题单元的学习强调课堂教学的整体性、连续性、综合性。教学资源的整合起优化主题结构,提高课程实效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