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美的自然融合

2015-10-21 14:56:39潘正茂
课程教育研究 2015年10期

潘正茂

【摘要】《荷叶·母亲》是冰心老人写于1922 年,反映母爱的一首散文诗,其在艺术形式上,追求爱与美的自然融合。以此为赏析的视角,分别从三个方面品析其“景致美,画面美,情感美”的至美艺术境界。

【关键词】爱与美 自然融合 至美 艺术赏析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091-02

冰心是中国现当代文坛上最杰出的女性作家之一,她的文学成就获得评论界的高度赞誉,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以爱为旋律,以美为内涵,实现爱与美的交融,是冰心散文的鲜明特色和艺术魅力所在——《荷叶·母亲》就是冰心作品的典型代表。

一、景之美

冰心的作品借助于对景物细腻而富想象的刻画,处处体现了一种清新、自然、婉约的美感。

“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小船般散漂在水里。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运用比喻,寥寥几笔写出了白莲在风雨过后的凋谢,颇有几分凄婉之美。“只留几根淡黄色的花须”形容的是花瓣已经凋零的白莲的惨状。和“面黄肌瘦”之“黄”一样,其为病态的象征。脑海中闪现出那刚从石缝里钻出地面的小草,似乎也是这般颜色,这是因长期受到石板压迫而不见天日的病态的颜色啊,此时的白莲,也定是受了疾风暴雨的摧残才显出这般委屈可怜。寥寥数语就将因没有母亲的庇护而凄惨可怜的模样表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在想象中顿生怜悯之心,可谓凄美之至。

“一回头忽视看见红莲旁边的一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雨打红莲,绿荷护莲,作者借物喻人,表现出母亲为子女的成长与幸福心甘情愿任勞任怨,可当风雨来临之后,“慢慢的倾侧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原本命运堪忧的红莲“不摇动”了。动态的景物描写,尤为细腻而传神, “倾侧的大荷叶”好似母亲注视的目光,温柔的话语,让读者宁静而平和,这一景物的选取与描写极富神韵,既有自然的美感,也能激发读者对于母爱的深切体验。

二、画之美

以“莲”为中心的画面变化与的情感的自然变化融为一体。

诗中第一幅画面是自家院中一红一白两缸莲花,这个画面只是一笔带过,作者的思绪进入了的哥画面:故乡庭院“莲”的画面。这两幅画面之间的转换,其实有着内在的情感联系。院中的两缸莲花引发了作者关于莲花的思绪。两个画面的转化,这是有着内在的情绪原因的。在诗中作者写到,半夜大雨,早起是阴郁的天,她的心情是烦闷的,在这样的情绪下,往往会唤起人对故乡的记忆、对过往温暖的渴望。在对故乡“莲”的记忆中,作者将自己与红莲自然而然联系在一起。两幅画面的转化实则是作者思绪的变化,留给读者想象空间。

随后,作者又将画面切回到雨天的院中,站在窗前看着雨中的红莲,心情仍是不适意。此时,大雨又下了起来,红莲被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欹斜,作者却无计可施。此时母亲的呼唤使作者离开窗前,坐到了母亲的身边,猛然间回头,看到窗外一叶荷叶正为红莲抵挡风雨,至此,心中的不宁散尽了。作者的描写使画面跃然纸上,画面着色,以冷色调为背景,灰色的穹顶,单调的院子,形成了灰色的主色调;而红莲的暖色在冷色调的衬托中显得红艳而孤独,而画面却不因此而突兀。

在这些画面跳转的背后,是作者情绪的自然变化与流动,从“烦闷”“仍是不适意”和“无法可想”到“不宁散尽”,如同一曲背景音乐,与画面内容浑然交织在一起,而这首乐曲的情感渲染至深之处则是作者饱含深情的吟唱,文中写到“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画面与音乐均在高潮处戛然而止,留给读者的却是深深的感动与无尽的回味。

三、情之美

情至深处是无痕,冰心的《荷叶·母亲》之所以至情至美,就在于情感发展以渐进的方式,景与情的自然融合。“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遇上这种天气,碰上谁都开朗不起来。“烦闷”一词,极为妥帖。“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作家又多了些许感慨和惆怅。幸好那朵红莲,“今晨却开满了,亭亭玉立着,烦闷的心儿多少有了点宽慰”,用“不适意”,质朴而准确。但偏偏这时“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打得左右欹斜”。想去帮忙,因是电闪雷鸣,女孩儿“不敢下阶去”也在情理之中,眼睁睁看着红莲被大雨肆意地蹂躏,当然“无法可想”。待坐到母亲旁边后, “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荷叶恰到好处地护住了红莲”,了却了作家想帮忙的心愿,因而“不宁的心绪散尽了”。自然散尽了。从观看自然界的荷叶护红莲到引发联想,感情在真实的积淀中渐浓渐深。

而结尾句更是让人拍案叫绝。“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的荫蔽?自然界的暴雨和心雨相照,反问句与抒情句有机融合,突现了母爱的伟大、无私、勇敢。母爱实在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清醇久远啊!何其贴切,何其奇妙!

而“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人类的母爱与植物的母爱彼此回应,相得益彰,犹如画家浓墨重彩于丹青,形体、神韵、浓情顿显,令人感动不已,感叹不已。作家的高明之处还在于所有这些照应全无斧凿痕迹,自然而成。

景美,画美,情更美,爱与美的自然融合,更是让读者如品醇茗,如饮佳酿。

参考文献:

[1]卜丽琴.让学生初步学会赏析美文[J].文学教育,2010.

[2]范伯群.冰心研究资料[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4.

[3]刘柯.冰心散文新论[J].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