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教学设计

2015-10-21 14:48柴雅茹
课程教育研究 2015年10期
关键词:行天下大丈夫正位

柴雅茹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063-01

三維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顺朗读全文,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掌握整理重点实词和虚词。

2.背诵经典名句。

3.理解孟子“浩然之气”的内涵。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反复诵读,理解孟子说理的气势和情感。

2.以问题为线索,通过讨论交流,通其意、咏其韵、味其情、达其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孟子的“养气说”中的立身处世的智慧,触类旁通,推己及人,联系现实,从而增强生命的韧性,走出小我格局。

教学重点:

1.利用工具书,结合课文注释,疏通文意。

2.理解涵咏“浩然之气”的深层内涵。

教学难点:

“浩然之气”对当代的现实意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1.利用工具书,结合课文注释,疏通文意。

2.勾画圈点疑难点。

3.整理归纳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屈原列传》中有这样的一段话:

渔夫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尘埃乎?”

你如何理解屈原的回答?

二、以“读”识文

1.齐读,检查预习,扫清文字障碍。

2.生生合作、师生合作,解决预习时存在的疑难点。

3.巩固练习。

4.准确翻译以下句子。

(1)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2)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3)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

(4)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5)困于心,恒于虑,而后作。

(6)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5.放声诵读,概括每则内容。

三、以“读”研文

合作探究一:为什么有些人不能称之“大丈夫”?

1.景春和孟子看待公孙衍和张仪有何不同?

明确:景春认为他们是“大丈夫”。因为“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但是孟子则认为他们不是“大丈夫”。孟子有言:“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2.孟子认为具备哪些条件才能称之为“大丈夫”?

明确:“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是其一;“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是其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其三。

合作探究二:何为“仁”、“义”、“礼”?

1.朗读第一则,思考“浩然之气”有何特点?

明确:“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2.孟子说到“至大至刚”,那么如何理解“至大”呢?

明确:“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借用杨伯峻的话来说,就是“应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路‘义。”

3.“至刚”又为何意?

明确:“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不能因富贵而扰乱心志,不能因贫贱而改变气节,不能因威武而压服志气。要坚持,而不随波逐流。

4.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出“浩然之气”?

明确:“养直无害”为其一、“配义与道”为其二、“集义无馁”为其三、“勿正勿忘”为其四、“勿助长也”为其五。

合作探究三:天地有大气,人间有至圣,唯孔唯孟唯己。自古英雄不问出身,只要经得起磨练,耐得住寂寞,就能成为圣人。

1.哪些人做到了?快速浏览第三则。

明确:舜、傅说、傅说、管夷、孙叔敖、百里奚。

2.他们是如何做到的?

明确: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动心忍性;过而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四、以“读”解文

再读课文,总结全文,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五、以“读”拓文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一切向钱看”变成了大趋势。面对这种大趋势,人们还来不及思考,就随之游走于世间,自我不断膨胀,欲望如草般疯长,而灵魂却远远地落在了身后。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看法。

六、板书设计

猜你喜欢
行天下大丈夫正位
黔味蜜蜂行天下
关于铁路货车制动管系漏泄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爱行天下
脑力达人大闯关(二)/佚 名独行天下
YOU’VE GOT QUESTIONS? SHE’S GOT ANSWERS
《爽食行天下》饕餮的“下饭”综艺
大丈夫
手抓饭,真的大丈夫?
金融委的意义在于为金融“正位”
论媒体监督在司法领域的“正位”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