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与偏见》中的社会生态环境研究

2015-10-21 17:12王友华
文教资料 2015年17期
关键词:傲慢与偏见研究

王友华

摘 要: 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古至今一直是文艺作品中的重要主题之一,《傲慢与偏见》是西方的一部重要意义,本文对其中的社会生态环境进行研究。

关键词: 《傲慢与偏见》 社会生态环境 研究

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古至今一直是文艺作品中的重要主题之一。中国道家提倡天人合一、清心寡欲,人与自然和谐地融为一体,达到修身养性的最高境界。晋代著名诗人陶渊明那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耳熟能详、家喻户晓的名篇佳句。中国古代诗人如李白酷爱寄情山水、吟诗作赋。中国诗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诗人心中的感慨这一传统根深蒂固,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将身处他乡之人对故乡的思念寄托在一轮明月上,意境清幽,让读者回味无穷。在西方文化传统中,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及如今各行各业大力提倡的可持续发展自然观甚至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萌芽于文艺复兴时期的生态意识对各家各派影响深远。其中,以诗人华兹华斯和柯勒律治等人为代表的浪漫主义流派秉承文艺复兴时的自然观,热爱自然、讴歌自然。在浪漫主义流派的诗歌中自然无处不在,诗人走进自然、感受自然,沉思默想,激情澎湃,抒发感慨,从自然中感悟人生,寻找诗歌创作的灵感,人与自然高度融合。浪漫主义诗人强烈的生态意识众所周知,“主要体现为:崇拜自然,赞美自然;强烈谴责工业文明对人的身心的损害;强调回归自然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等”[1]。然而,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及机器化大生产对劳动的异化,自然和人性均或多或少遭到扭曲和破坏,“而现代人拥有的天地空间越来越狭窄,天空、大地被钢筋水泥大楼层层围堵、隔离,被先进的信息技术复制、虚拟,人们从孩童时代就失去与泥土、山野、阳光、风雨的感性接触,被成年累月地灌输大批量知识、图像、理论、数字,其实,对知识的真正获得、对人才的生长发育都是极为不利的”[2]。在美国文学传统中,对自然的讴歌一直伴随着美国文学的起源和发展,对荒野的向往和对现代文明的抵制成为美国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主题。在早期殖民地文学中,粗犷又美丽的荒野及生活在荒野中的善良、纯真的人们是作者们热情讴歌的对象。并且,他们认为现代文明在破坏原生态自然的同时腐蚀着人性,使人失去原初的纯真与美好。在19世纪,生态批评的鼻祖美国作家梭罗敏锐地指出现代文明对原生态自然环境和纯真、美好人性的破坏,倡导保护自然、保护人性,毅然决然地回归自然,在瓦尔登湖边依靠自己的力量修建了一所简陋的小房子,从此一个人离群索居,过着返璞归真、清心寡欲的生活,粗茶淡饭,降低对物质的需求和欲望。梭罗在这种淳朴、简单的生活方式中冥思苦想,与周围自然环境进行精神上的交流,实现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精神上升华到天人合一的理想状态。伟大作家梭罗践行的生活方式和他的经典《瓦尔登湖》一起开创了生态研究的潮流,成了生态批评的鼻祖,将生态意识灌输到了各行各业中,让人们反思现代文明对地球的破坏,对人性的扭曲,为保护生态系统、保护大自然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到了近代,随着全球化、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机器化大生产使人类劳动被异化,不仅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社会生态环境和人们的心理生态环境也遭到了污染。卢梭满怀乡愁地想回到工业革命之前的原生态自然环境中,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怀抱;海德格尔悲观地叹息人类的自然家园遭到破坏,导致精神家园也被连根拔起,空虚、落寞游荡在天地之间。

生活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英国著名女作家间·奥斯丁通过创作《艾玛》、《傲慢与偏见》、《曼斯菲尔德庄园》等一系列以上流社会和乡村中产阶级绅士淑女之间的荡气回肠、一波三折的爱情故事的作品描绘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向后世的读者再现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女性深受等级制度和父权制度的双重压迫,没有权利拥有和继承财产,出嫁前依靠父亲和兄长生活,出嫁后的生活则依靠丈夫和儿子。在这种残酷的社会现实下,女性的婚恋和生计顺理成章地变成了一个硬币的两面。在这种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下,简·奥斯丁在一系列以婚恋为主体的小说中极力探讨如何获得幸福的婚姻,并在经典名作《傲慢與偏见》中成功地塑造了达西和伊丽莎白这对情侣,他们的婚姻既具有雄厚的物质基础,又有缠绵悱恻、一波三折、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被誉为成功婚姻的典范,成为后世读者艳羡、追捧和效仿的经典婚姻。在小说中,作者对自然生态环境的描写最典型的有三处:牧师府、罗辛斯庄园和彭伯利庄园,这三处自然生态环境与社会生态环境密切相关、相辅相成、互为依托,本文拟以牧师府、罗辛斯庄园为例探讨小说《傲慢与偏见》中的社会生态环境。

小说中第一个出现的自然生态环境是科林斯夫妇的设计精巧、布局讲究的牧师府。与之后出现的罗辛斯庄园和彭伯利庄园相比,牧师府算不上奢华,简直是寒酸。然而,作者描写牧师府时强调的是烘托一种由一桩令双方满意的婚姻而带来的温馨、安逸和淡淡的幸福。“终于,牧师府映入眼帘了。花园沿坡而下,过了花园是一条大路,花园里有一所房子,栏杆漆成绿色,月桂围成了树篱。总之,一切都说明牧师府到了”[3]。牧师府布局精巧、环境雅致,并且一切被收拾得井井有条,暗示着这桩夏洛特小姐完全是出于解决生计问题而缔结的婚姻结果是令双方满意的,平淡的、衣食无忧的生活在简·奥斯丁时代是许多女孩最终的归宿。在当时爱情与婚姻道德准则中,幸福婚姻对女性来说是这样的:“如果一位年轻女子被人们认为嫁得好,也就意味着她嫁了一位无论在财产还是社会地位方面都高于她自己,或者高于她的父母。”[4]夏洛特小姐通过与柯林斯先生结婚解决了自己的生计问题,在牧师府这个人造的自然环境中过上了幸福、安逸的生活。蒙受恩主凯瑟琳夫人降恩赐福柯林斯先生享受着牧师府这个人工建造的自然生态环境,过上了与他的牧师身份和地位相匹配的体面的生活。牧师府的自然生态环境不仅体现了人与自然相处时的秩序与和谐,还体现了社会生态环境中的秩序与和谐,象征着柯林斯先生的社会地位和生活状态。在小说中,简·奥斯丁抨击当时社会盛行的夏洛特小姐和柯林斯先生式的纯粹以物质追求为中心、缺乏真爱的婚姻。这种物质化婚姻的盛行和当时历史背景密切相关,“一个家族中所有的土地都只留给长子,只有长子方能依据此权限继承财产”[5]。小说中,这座布局精巧、收拾得井井有条的牧师府就是夏洛特小姐在婚姻这场交易中得来的容身之所。并且,从弥漫在夏洛特小姐周围的淡淡幸福气氛中,完全可以肯定她对这场交易式婚姻感到心满意足。联系当时的社会生态环境,牧师府这个考究的自然生态环境正是夏洛特小姐在这种残酷社会生态环境中通过婚姻这场交易获得的容身之所,读者可以感受到处处都洋溢着满足与安逸,体现出自然生态环境与社会生态环境的秩序与和谐。

小说中第二个自然生态环境是罗辛斯庄园。“那是一幢漂亮的现代建筑,傲立在一个山坡上”[6]。简简单单的一句话烘托出罗辛斯庄园的恢弘气势与不可接近,象征着在当时社会生态环境中,等级制度森严,等级之间的鸿沟难以逾越,预示着凯瑟琳夫人将会千方百计地阻挠伊丽莎白和达西之间的婚姻,试图将伊丽莎白阻挡在上流社会之外。当科林斯夫妇、伊丽莎白、威廉爵士和玛利亚·卢卡斯一行应蛮横霸道的凯瑟琳夫人的邀请去罗辛斯庄园作客时,罗辛斯庄园里面的恢宏气势与壮丽景象让他们大吃一惊,以致他们精神紧张、忐忑不安,甚至连进过皇宫、见多识广的威廉爵士也开始局促不安。罗辛斯庄园的自然生态环境映射了当时的社会生态环境:在等级制度森严英国社会中,以凯瑟琳夫人为代表的贵族阶层和上流社会处处俯视这群受到邀请的客人,他们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方面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这条难以逾越的鸿沟造成客人浑身不自在。罗辛斯庄园作为一个人造的自然生态环境,恰如其分地体现出社会生态环境中的和谐和秩序。庄园里的一草一木、装饰陈设甚至连台阶等一切事物都在向伊丽莎白一行和广大读者炫耀其女主人凯瑟琳夫人腰缠万贯的身家背景和无与伦比的社会地位,人与自然生态环境融为一体,自然生态环境很好地体现了社会生态环境。罗辛斯庄园“傲立”的雄姿象征着其凯瑟琳夫人目中无人、专横跋扈、目空一切、倨傲无礼的贵妇形象,揭露了当时社会等级森严、等级与等级之间的鸿沟难以逾越的黑暗现实,为后来蛮横的凯瑟琳夫人对男主角达西和女主角伊丽莎白的爱情和婚姻的横加干涉做了铺垫,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为达西和伊丽莎白之间一波三折、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平添了不少波澜。

简·奥斯丁在《傲慢与偏见》中通过牧师府和罗辛斯庄园的描写,体现出当时社会中自然生态环境中的和谐与秩序,而自然生态环境与社会生态环境相互联系、相互辉映、相互依托。牧师府布局精巧、雅致温馨,反映了柯林斯先生和夏洛特小姐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及心满意足的婚姻生活状况。罗辛斯庄园气势恢宏、壮丽奢华,“傲立”在山坡上,象征着以女主人凯瑟琳夫人为代表的贵族阶层目中无人、骄横跋扈和盛气凌人,为后文凯瑟琳夫人殚精竭虑地阻挡达西和伊丽莎白之间的爱情和婚姻做铺垫。萌芽于文艺复兴时期的生态意识影响着英国文学史上的各家各派,简·奥斯丁秉承文艺复兴时的生态观,倡导人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相融,呼吁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生态环境中的秩序与和谐,保护自然、保护人性。

参考文献:

[1]李美华.英国生态文学.上海:学林出版社,2008.8:65.

[2]鲁枢元.文学的跨界研究:文学与生态学,上海:学林出版社,2011.1:77.

[3][6]簡奥斯丁,著.张经浩,译.傲慢与偏见.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9.6:110.

[4]Gisborne, Thomas. “An Enquiry Into the Duties of the Female Sex: London”1797. From Understanding Pride and

Prejudice. Debra Teachman.Beijing: China Renmin University Press,2008:72.

[5][英]阿伯特,著.周善宾,译.奥斯丁——将梦想嫁给文字.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26.

猜你喜欢
傲慢与偏见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新版C-NCAP侧面碰撞假人损伤研究
《傲慢与偏见》中语言特色分析
以《傲慢与偏见》为例探讨情景语境理论观下的文学翻译
可怜又可悲的女人
《傲慢与偏见》汉译文片断对比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