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爱上写作文

2015-10-21 13:53王芳
甘肃教育 2015年18期
关键词:真情实感素材作文教学

王芳

【关键词】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游戏;素材;真情实感

【中图分类号】 G62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8—0089—01

面对新课程改革纲领下的作文教学,教师该如何教,学生又该如何学,已经成为语文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大问题。我们都知道学生间存在个性差异,作文水平也有差异,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强化其主体意识,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爱上写作文,学生才能体会出写作文的乐趣,才能自觉地提高写作水平。

一、作文课玩游戏,让作文远离学生

让作文远离学生,并不是说不让学生上作文课,恰恰相反,教师要把任何一节语文课都当成作文课去上。这样,一方面可以减轻学生畏惧写作的心理,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感受作文的魅力,体会文学的力量。比如,笔者打算让学生写一篇观察作文,那么在上课之前,完全可以不告诉学生,而是先让学生玩吹泡泡的游戏,让学生体验游戏的乐趣,然后让大家评选谁的泡泡吹得最大,谁的泡泡吹得最多,谁笑得最开心,谁最遵守纪律等等,并让学生分别说清理由。为什么你觉得他的泡泡吹得最大呢?大到什么程度?像什么一样?你能吹出那么大的泡泡吗?为什么他能吹出来你却吹不出来呢?通过这一系列的提问之后,学生心里自然有了一条比较清晰的思路,等到学生玩得差不多的时候,笔者再提出让学生用文字把玩游戏的过程记录下来,学生必然乐意为之。

二、素材俯首皆是,如何利用是关键

学生怕写作文的最大理由是没话可说,不知道写什么。对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利用好生活中的各类素材,以免学生写出千篇一律、味同嚼蜡的作文。如,笔者为了让学生写好关于蚕的观察作文,便事先把自己养的蚕拿到教室让学生观察,让学生了解蚕吃桑叶的情景。这时候,有几个学生说不认识桑叶,笔者便顺势带学生去采桑叶。现在问题来了,笔者要求学生写的主题是蚕,结果学生的作文中普遍脱离主题、本末倒置,把寻觅桑叶的过程写得非常详细。其实,学生的眼睛是明亮的,他们知道观察蚕是素材,找桑叶也是素材,所以在写作时才会把这两个素材都用上。究其原因,是个别学生无法分辨哪个素材有用,哪个素材无用,这就是一个选材的问题。作文的重点是写蚕,那么教师就要明确告诉学生写好蚕的外形,蚕怎么活动,怎么吃东西,至于采桑叶不过是个小插曲,稍微一提即可,或者不提也可以。由此可见,教师给了学生好的素材还不行,还要教会学生怎么选择素材,怎么合理利用素材。

三、我手写我心,享受创作的乐趣

教师应告诉学生作文就是写自己眼睛看见的、心里正在想的东西,所以平常自己想到了什么就写下来,有什么好想法、好句子都记下来,写作文的时候用上去,才能写出好作文。如,笔者所教的学生曾写过一篇关于《烧炭》的文章,第一稿十分简单、枯燥,笔者便与他进行了一番谈话,知道烧炭是他亲身体验的事儿,所有的过程他都十分熟悉,便让他口头表述烧炭的过程。该学生说得津津有味,还把其父亲与姐姐的对话学给我听,这让笔者觉得烧炭是件十分有趣的事。此时,笔者引导该学生将刚才的叙述整理成文,其作文比第一遍写得好多了。之后,笔者又指导该学生大胆使用一些修辞手法,让文字流畅一些,内容更丰富一些,并将其作文推荐给学校的内刊发表。后来,该学生的这篇文章得到了全校师生的好评,这使得他感受到了写作的乐趣,从作文中体验到了成功,所以激发了他的创作愿望。

其实,我们的作文教学有必要拓宽学生的写作宽度,让学生自己观察社会、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写自己想写的,这样的作文才会有真情实感。对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把握学生对生活的热情,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觉得有话可写。另外,教师在合理利用校刊的同时,还可以多与儿童杂志联系,鼓励学生踊跃投稿,让学生体会文字变印刷品的喜悦。

编辑:马德佳

猜你喜欢
真情实感素材作文教学
论述小学语文轻松作文的教学尝试
作文立意的探究
移动互联开发的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音乐课堂德育教学的基本策略
素材与广播电视之节目关系探讨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探索多媒体在情趣作文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