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洁 刘国松
摘 要: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指出:“在跃向未来的赛跑中,穷国与富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在新的世界格局中,随着我国人口红利不断减弱,经济转型和变革已经成为必然,目前我国的就业和经济发展两方面都需要进行调整,在校大学生需要增强技能培训,优化产业结构,培养更多的高级技术人员。
关键词:职业教育;经济转型;区域经济
一个地区、区域乃至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与当地劳动者所受的职业教育程度或者当地的职业教育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 。它们以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存在和发展。近代世界经济发展的轨迹表明,科学技术是促进经济发展的“第一生产力”。而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则更多的是依赖劳动者对先进科学技术的掌握程度,或称劳动者的技能水平。这种技能水平,最初往往来自其所接受的职业教育。因此,如果没有掌握先进科学技术的劳动者对经济建设的贡献,经济发展便无从谈起;没有经济的支持,劳动者便没有机会受到专业教育,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经济虽是一切科学实验、先进技术研究的基础;但又依赖科学先进的技术推动得以发展。而当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处于协调发展状态时,高等职业教育就会成为一股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的力量;相反,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关系处于混乱不协调发展状态时,就会成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的障碍。只有恰当地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职业教育的辩证关系,掌控职业教育与经济的协调复合关系,才会促进地区或区域乃至全国经济建设持续地、有规律地、稳步而蓬勃地向前发展。
一、经济对教育的制约和促进
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社会活动是物质生产活动,创造利润和赢利的是受过高等职业教育,掌握一定技能和知识,具有认识、利用、改造客观世界能力的劳动者。高等职业大学只是培养劳动者的地方,不能创造任何价值。因此,教育事业的发展就必然依靠物质资本的支持。近代的世界经济教育发展轨迹就证明了这一点。英国以蒸汽机的发明和普遍使用为标志的工业革命,使机器大工业代替了工场手工业,经过100年左右的发展历程,英国成为 “世界工厂”。到1870年,英国的工业产值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已经占据了33%,高速度发展,使英国最先成为近代世界经济发展的重心区域,同时也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中心区域。
进入19世纪,工业化浪潮接连卷向大西洋两岸的国家。1870年以后,这些国家的发展速度大都高于英国,世界经济教育的发展重心发生转移。首先转移到了法国,然后, 转移到了德国,再后到美国。美国从19世纪60年代起到二十世纪初,对当时的高等教育进行了第一次重大改革。通过立法,建立高等学校为经济发展服务的体制,并向德国学习,确立科研和研究生教育为高等学校的首要任务之一,建立了现代化的具有美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制度,高等职业教育有了迅速发展。高等职业学校从1869年的563所,增加到1909年的951所,在校大学生数从52286人,增加到355213人,从而使得美国的高等职业教育逐渐开始超过德国,跃居全球第一,成为世界高等职业教育的中心。从1955年到1974年堪称美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黄金时代,其投入了极大的资源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在这二十年中,大学生增加了三倍,校舍翻了一番。大学科研经费从1955年2.12亿美元增加到1974年的30亿美元,增加了近9倍。基金会对大学的资助,1964年比1955年增加了500%,企业、校友和个人的捐赠也翻了一番。直到今天,仍然不失为世界经济教育超级大国。事实表明,经济实力,决定了人才需求数量的大小,也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规模。
二、高素质的专门科学技术人才,促进和发展了经济。
社会生产决定了科学的发生和发展 ,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受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制约的。而生产力的发展又取决于将科学知识转化为人的能力,提高生产力的水平,促进经济的增长。因此,“抓职业教育就是抓经济建设”。这就需要通过专业的教育,培养一批具有专长的高素质的人才。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是我国当前经济建设战略规划的主要目标,以资本技术型逐渐代替劳动密集型。高职院校作为主要的技术人才培养基地,需要加大力度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为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提供一大批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的的专业技术人才。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提高经济增长率的关键因素就是增大科学技术人才的数量。
在当今,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是知识和信息,知识和信息,这种无形资本将取代了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时代各种有形资本的地位。正如美国管理学权威彼得·德鲁克所说:“知识正成为真正的资本与首要的财富。”据统计,目前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的经济增长中,科技知识的贡献率已达80%,由此,推动和牵引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和内在动力的是知识,具有人才培养、知识创新、知识传播等多方面的功能的高等职业教育,直接參与经济活动,成为为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与智力支撑的重要基地,被称为“欧洲最早的模范工业大学”就是在学习数学和物理学的基础上,进行工业技术的训练。这所“模范大学”在使高等教育分科方面,对19世纪的欧洲起了先导作用,影响很大。本·戴维曾概括描述为:“1794年开始形成的新体系是由一系列培养国家所需要的教师、医生和工程技术人员的专业学校所构成的,科学学科和唯科学主义哲学将继承古典学科在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中占据核心地位,为社会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的、有专门技术的新型文化的人。
对此,中国的经济学家厉以宁、王善迈等都作出了精辟的论断,他们认为,运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教育与经济的相互关系及其变化发展规律,研究教育领域中资源投入和产出的规律的是教育经济学。这些理论在20世纪60年代被美国的舒尔茨、丹尼逊、贝克尔等学者的研究成果所证实。他们通过不同的方法,研究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劳动力受教育的平均时间每增加一年,国内生产总值就会增加9%,这是世界银行的估算。把“教育立国”为国策的日本,二战后,经过几十年的奋斗,发展成为位居世界第三(曾一度成为世界第二)的经济大国。中国的经济学家熊俊顺(1999),采用总量生产函数模型等方法,分析指出,1985-1995年,中国教育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为30.7%。宋光辉对改革开放以来,教育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进行了更加细致的分析,结果也表明,中国教育对经济的促进,在教育改革后新的体制下,亦得以充分体现。
天津市西青区人才引进与经济发展速率提升的相关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进入二十世纪以来,西青作为一个经济增长大区崛起在天津市的西方;其每年要引进百名专家博士,和与其配套的专门技术人才。正因为高科技人才的引进,才使西青区的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前者对后者的加速增长起到了助推剂的作用。
综上所述,初步归纳为:区域经济与职业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共同发展中,组成了一个复合型的社会系统。区域经济与职业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组成的复合型社会系统中的经济、职业教育、产业化和管理等子系统是互相作用,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最终职业教育对区域经济转型升级起到促进的作用。
三、发展职业教育促进中国社会经济转型升级的几种方式
二十一世纪,人类步入知识经济的时代,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的中国,要适应知识经济全球化的现实,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促进中国社会经济转型升级。为此,国务院决定,“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对职业教育投入100亿元,重点用于支持实训基地建设,充实教学设备,资助贫困家庭学生接受职业教育。各级政府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关系全局的大事来抓,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形成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和技能型人才成长的激励机制。
1、借鉴国外的经验,建立“产业教育振兴法”。“产业教育振兴法” 顾名思义,就是以振兴产业教育为目的。产业教育就是需要以教育为基础,通过科学技术培养,使人们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掌握一种或者几种专业技能,并且在此基础上面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产业教育通过提高人们的专业技能和素质技能来促进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
2、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在实践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初中和高中学校要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学生不仅仅通过课本、课堂学习理论知识,还需要走进工厂和社会,去感受工厂的氛围,参加工厂的生产流程,加强对专业的认识。通过课外实习训练,可以增强学生对工作的认知,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使学生及早进行职业规划。通过岗位实习,不仅仅可以体会到工作的辛苦,加深对工作的认识,还可以对自己有个全面的认识,对学习的热情更高涨,对专业知识更用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3、多类型多层次职业教育并行职业教育要进行不同层次的教育,针对不同目标并行进行。为每个层次目标提供人才。校企结合订单培养走产学研的道路。(作者单位:1.河北政法职业学院;2.天津广播影视职业学院)
课题名称:2014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课题编号:2014030243
参考文献:
[1] 《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发展动力》商业时代,2009年29期
[2] 《基于全球化视野的社会发展研究范式》江汉论坛,2013年12期
[3] 《浅析高等职业教育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中国电子商务》2010年7期
[4] 朱光应.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问题与对策——基于100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分析[J]. 教育发展研究. 2010(11)
[5] 刘育峰.高职教育推动区域经济科学发展辩证思考[J]. 生产力研究. 2009(24)
[6] 赵惠娟,刘晓萌.职业教育与产业结构调整对接研究[J]. 现代商业. 2009(36)
[7] 謝海琼.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成本效益分析[J]. 职教论坛. 2009(04)
[8] 张有根.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高职教育发展困境与突围路径[J]. 未来与发展. 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