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敏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50-51页例4、“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口算。
2.使学生经历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感受探索、寻求口算方法的不同策略,体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获得根据已有知识、方法学习新内容的初步体验。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积极思考、交流、倾听,产生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初步培养与同伴交流、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减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口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计数器和磁性的小棒。
学具:每人一份小棒和一个计数器。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根据计数器上拨珠过程说一道算式,请仔细观察:
40+30=70 40-30=10;
45+30=75 45+3=48
2.观察后两个算式,请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
3.小结:我们之前学过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要把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即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今天我们要继续用这个方法来学习新的内容。
【设计意图】:猜算式游戏既帮助孩子复习了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还深刻了体会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最重要的是调动孩子的兴趣。
二、主动探索,建构算法
1.呈现情境,理解题意
谈话:春暖花开,小朋友正排着整齐的队伍去春游呢。
提问: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问题是什么?你能完整地说一说吗?(有45座,已经上车了30人,还有多少个空座位?)
师问:怎样知道“还有多少个空座位”?你会列式解决吗?(板书算式:45-30 = )
2.主动探究,获得算法
⑴你会算吗?预设:生直接说出得数,你真了不起!还不会算的小朋友不要着急,接下来我们就用桌上的小棒或者计数器来帮我们算一算。
⑵学习活动要求,生操作,师巡视指导。
⑶同桌交流,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同桌听。
⑷全班交流:
请用小棒计算的小朋友说一说怎么摆的?引导说出:先摆出45,从4个十里面去掉3个十,剩下1个十,1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15,相机在黑板上演示,谁能看着小棒图再完整地说一说。与同桌说。集体说。
再请拨计数器的小朋友说说自己是怎么拨的。你能这样边拨边说吗?
⑸师问:计算45-30时,不管是摆小棒、拨计数器我们都是先算什么的?(几个十要从十位上的数去减。)
⑹收起学具,看着算式回顾: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师相机板书。再分男女生说。
⑺回到情境图中,解决完问题进行回答与检验。
【设计意图】: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同时也考虑到不会计算的同学,提供学具,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让学生在操作中体会到计算的方法。讨论各种算法的共同点,整合出一般的计算方法,这样不但使学生经历了学习探究的过程,掌握了方法,而且领悟了十位上的数要和十位上的数相减的算理。为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作准备。
3.运用算法解决问题
⑴学完45-30之后,老师盖起30个位上的0,引出试一试45-3=,
⑵师问:你会算吗?把想法跟同桌说一说,如果还需要学具的帮助,那也可以用学具帮助算一算,再说一说。教师巡视。
⑶交流算法: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算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师相机板书。
追问:“为什么3要从5里面去减?”(强调:几个一要用个位上的数去减。)
【设计意图】:有了上面45-30学习的经验,学习45-3时,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同时学习的节奏加快,帮助学生进行计算方法与策略的迁移。
4.观察比较 45-30 和45-3
⑴他们没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他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⑵讨论:这两道题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⑶提升算法:减的是几十,就从两位数的几个十里面减(十位相减),减的是几个—,就要从两位数的几个一里面减(个位相减),在减法计算中,十位上的数只能与十位上的数相减,个位上的数只能与个位上的数相减。
三、巩固知识,形成技能
1.“想想做做”第1题
54-2 86-50
54-2 86-5
⑴学生独立解答,边做边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⑵师问:第一组上下两题得数为什么一个是五十多,一个是三十多呢?再横着看一看,上面两个算式都是先算什么?下面两个算式呢?做完这道题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2.“想想做做”第2题
60-30+8= 9-6+70=
68-30= 79-6=
先独立算一算,指名说说每组两道算式的计算过程,发现上下两道算式之间的联系。
3.开心转盘游戏。(略)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活动,层层递进,使学生掌握计算的方法,明确相同数位相减的道理。巩固所学知识,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全课总结,交流体会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也可说说计算时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作者单位:句容市华阳实验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