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先生”制在课堂教学的有效应用

2015-10-21 12:46杨俊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5年7期
关键词:小先生陶行知同学

杨俊

陶行知先生提出:民众教育的根本主义就是把知识扩散给大众。要把教育知识变成空气一样,弥漫于宇宙,洗荡于乾坤,普及众生,人人都得呼吸。把知识变成空气最好的方法是运用小先生。后来,陶行知在创办工学团和小学校中,提倡和推进“小先生” 制。何谓“小先生”,陶行知先生是这样说的:“生是生活。先过那一种生活的便是那一种生活的先生,后过那一种生活的便是那一种生活的后生,学生便是学过生活的人,先生的职务是教人过生活。小孩子先过了这种生活,又肯教导前辈和同辈的人去过同样的生活,是一名名实相符的小先生了。”他又曾说:“小孩子最好的先生,不是我,也不是你,是小孩子队伍里最进步的小孩子!” “小先生” 制是陶行知普及教育方法的一个重大发展。我们认为,今天我们实践的“小先生” 制的内涵已经得到进一步扩充和发展,这种新型的“小先生”制就是发扬人的主体精神,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主动承担角色,在活动中得到发展,从而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氛围。推行“小先生” 制能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团结互助、“即知即传人”的思想,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那么,在构建小班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利用“小先生”制呢?

一、树立“小先生”概念

陶行知先生认为:“人人都可以当小先生”。生活中到处有学问,到处存在着语文思想,把生活和语文有效地联系起来,关键在于教师是否善于结合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采撷生活语文实例,为语文教学服务。例如,在习作训练《我的同伴》时,我先布置学生观察自己同伴的外形及性格的特点,在教学时让每个人都争当“小先生”,引导学生逐步具体地说出同伴的形体特征,再加以评论、修改。在课堂教学中,我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及时挖掘孩子当“小先生”的“才能”,要让孩子善于去发现自己的“小先生”的“才能”,产生一种强烈当“小先生”的愿望。在这说物品、评说物品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去观察孩子们之间的“学”与“教”,及时做出反映,或鼓励或希望。

二、发挥“小先生”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课堂情况和教学内容等种种矛盾的解决,最佳的教学效果,出人意料的教学创造均来自于师生共同创造的和谐的课堂气氛。要使学生成为具有创新和批判精神的学习者,必须通过创设一种能够对学生已有的心理能力提出挑战的教学氛围来完成。要让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产生思维碰撞,选择的途径最好是对话,它直接关系到对话能否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那么怎样让对话深入下去、让对话更加平等,我觉得生生之间的“小先生”角色尤为重要。在教学中,我利用小班化学生少的优势,把孩子分成组,每组五个孩子,按1、2、3、4、5号排列,5号孩子作为本组的小先生,他负责来管理日常的检查、组织本组的同学进行学习讨论和简单的作业订正。在课堂上,每组都有需要被帮助的孩子,此时小先生就履行职责帮助同伴解决字词句的学习;在小组讨论时,总有孩子借讨论之机器人做其他的事,这时小先生就可适时提醒。推行“小先生制”,学生成为小先生,在准备教授内容、指导别人学习的同时,也培养团结互助的精神。在准备教授内容时,往往需要与他人团结互助、共同探讨。在教授过程中,与他人共同促进。从而感知到教学的快乐,逐渐培养了团结互助的精神。“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长期跟“小先生”待在一起的,他们开始羡慕“小先生”的成绩,从而也想成为像“小先生”那样的好学生。这种想法常常促使他们会主动地去向“小先生”请教,和“小先生”一起完成作业,从而使他们的学习信心倍增,由被动学习转化为有主动学习的需求,学习成绩也都有了一定的进步。

三、倡导争做“小先生”

“小先生”制在于鼓励孩子们互帮互助,同时也锻炼自己的能力,促使孩子们都热爱学习。那么“小先生”这一角色就不能固定在某些孩子身上,要创造机会让每个孩子都能锻炼自己。于是我就鼓励每个孩子争做“小先生”。

1.提供机会,展示才能。在教学中,把小组合作讨论请进课堂,让全体学生主动参与探求知识的全过程,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各抒己见、相互启发、取长补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上课时,布置好任务,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问题,先行解决问题,然后让每组的“小先生”走上讲台展示他们的成果。在学生讲解的基础上,及时肯定成绩,“这位小先生今天讲得真棒,大家鼓鼓掌,”“这位小先生把问题概括得真仔细,好。”同时进一步指出问题或强调一下重点知识。不时让本组或他组的同学进行补充回答。这样,一方面学生能够按照他们的思路讲解,另一方面让他们享受成功的乐趣,使学生们乐于上语文课。通过一段时间的实施,课堂上学习气氛浓了,主动回答问题、讲解问题的同学多了,同学们主动学习数学的劲头足了。

2.创造条件,增强自信。在班级中,总有能力不同的孩子,往往在看到别人优秀时,对自己也是一种自信心的消极。学习课文时,我利用解决问题的难易帮助孩子争当小先生。在学习课文第一课时时,对学习字词及课文的初读,孩子们普遍是没有问题的。抓住这个机会,让每小组能力较弱的孩子来当小先生带领小组学习字词,在小组学习的基础上,再带领全班同学学习字词。初学课文时,对于简单的学习任务也可让能力弱的孩子来承担。从而在感受当“小先生”的乐趣的同时,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对挑战自我、提高自我产生自信,对学习感兴趣。

3.解决问题,互为“小先生”。为了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参与意识,在比较中学习,在比较中提高,我大胆地把检查作业、修改作文的权利放给学生们,让他们人人做“小先生”。每次检查作业、修改作文前,首先公布答案,提出要求,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小组长的监督下,每一个同学认真把负责同学的作业批好,并签上姓名代号。最后,老师把关,针对问题让“小先生们”进行讲解或者重点强调。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对比自己的情况对问题加以理解,或者从同学的答题中获得借鉴,并从检查作业、修改作文过程中体会责任感。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同学们主动学习的意识有所加强,尤其在做作业上完成及时了,书写规范认真了。

学习是一个内化的过程。没有学生的自主学习,就谈不上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就无所谓内化,无所谓学习,更谈不上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实施“小先生制”,促进了学生的相互交流和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友爱和互帮互助的精神,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搭建了平台。只要我们少讲些,少做些,多给孩子一个空间,一片田地,让他们自己朝前走,教育就会变得更加美丽!

【作者单位:南京市浦口区行知小学 江苏】

猜你喜欢
小先生陶行知同学
我们的100期纪念2011-2020
陶行知教育名录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小先生制”在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高效课堂里的“小先生”
陶行知生活力专题研究的形成及其发展趋势
陶行知的赏识教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