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小红 凌 洁
·医学教育·
PBL教学模式在产科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吴小红凌洁
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为主体的一种教学方法,于1969年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在加拿大麦克斯特大学首创。目前已成为国际上一种流行的教学模式[1]章琳、贺晓敏等分别将该教学法应用在糖尿病及代谢综合征患者健康教育中,取得满意效果[2,3]。针对产科健康教育具有保健知识接受快、护理指导针对性强、教育周期长等特点[4],在孕产妇不同生理阶段如何实施PBL式的健康教育,最大程度地提高教育效果,对此作者进行了积极尝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住院孕产妇600例,年龄19~35岁,平均26.5岁。孕周为34~41周。经产妇102例(瘢痕子宫15例)、初产妇498例。高中及以上279例、初中及以下321例。平均住院时间4.9d。
1.2方法 按入院时间先后将6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0例,两组孕产妇均无病理疾患,无交流沟通障碍,一般情况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组长和责任护士在治疗护理过程中根据孕产妇不同生理阶段、不同的分娩方式实施传统灌输式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结束后发放健康教育知识测试卷。观察组:采用PBL教学模式(1)准备阶段:责任组长及授课护士在课前认真温习有关待产、临产、分娩、产褥期的知识及新生儿护理识与技能,到病房了解孕产妇与家属的需求及家属护理产妇和新生儿存在的问题,结合这些问题以文字的形式设置多个PBL案例,每个案例均应有特定的学习目的,并附有若干个相应的问题。(2)分组讨论阶段:将孕产妇及家属分为产前组、剖宫产组、正常分娩组,每组讨论1~2个与其生理阶段相适应的案例,其中待产组在完成本组讨论学习后可自行参加剖宫产组或正常分娩组的讨论。(3)实践阶段:各小组由授课护士请1名发言人对讨论结果做陈述,并鼓励小组内其他成员进行补充;对母乳喂养技巧、乳头凹陷、乳头皲裂等相关问题处理;对新生儿护理技术如脐部护理、换尿布、沐浴等由孕产妇或家属进行演示,护士给予肯定性评价,对不恰当之处给予纠正。(4)教学效果检测阶段:健康教育培训课后,通过问卷的形式进行教学效果评价。向孕产妇及家属发放健康教育知识测试卷。
1.3评价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两组孕产妇在健康教育前后作调查。知识问卷覆盖宣教内容,共20题,均采用选择题方式,每题10分,总分100分。以80~100分为优秀,60~79分为合格,<60为不合格。合格率=(优秀+合格)/总人数,比较两组的合格率。产妇和家属对健康教育满意评价度为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满意率=(满意+基本满意)/总人数,比较两组的满意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f检验及Fisher精确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
2.1两组孕产妇知识掌握程度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孕产妇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比较(n)
2.2两组孕产妇对健康教育满意度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孕产妇对健康教育满意率比较[n(%)]
产科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孕产妇和家庭成员掌握妊娠、分娩的有关知识及新生儿的日常护理措施,减轻孕产妇孕期、产期及产褥期的不适和心理负担,增加母亲的自豪感。对产妇及家属的健康教育一直是产科护理工作的重点内容,但因缺乏针对性,故产妇及家属遗忘快。本课题参照PBL教学模式,强调了以孕产妇为中心,将学习过程置于真实的问题情景中,将问题的解决作为学习的目标,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强化学习效果,整个过程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更贴近老百姓的生活,这是PBL与传统教学的区别,根据产妇及家属群体的教育特点,采用教与学的互动手段,以调动孕产妇及家属学习积极性、弥补长期灌注式教育导致的产妇家属学习主动性的缺失;以提高学习效果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健康教育方法,对家属在知识理解、掌握及自信心方面均有较好的效果。
1 吴升华.论PBL医学教育模式.医学哲学,2007,21(12)48~49.
2 章琳.PBL教学模式在糖尿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西北医学教育,2010,18(2):411~412.
3 贺小敏.PBL模式在代谢综合征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浙江中医药大学报,2010,34(4):559~560.
4 王素娇,胡小梅,程屹,等.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在产后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中华护理杂志,2006,41(11):1006.
314500 浙江省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