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小学数学概念课教学的有效性

2015-10-20 16:58吴小玲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5年19期
关键词:三角板钟面平均数

吴小玲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9-0055-01

数学概念是构建数学理论体系的基础。小学数学概念的学习,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第一步。学生只有理解了概念,才能运用知识去判断、推理、强化数学理论知识,才能提高学习质量。如何提高概念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概念引入要直观形象

小学生由于年龄、知识和生活的局限,其思维处在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教师在数学概念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细心、耐心,尽量从学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思考的积极性。如在教平均数应用题时,我利用铅笔做教具,重温“平均分”的概念。我用9个同样大的小正方体摆出三堆,第一堆1个,第二堆2个,第三堆6个,问:“每堆一样多吗?哪堆多?哪堆少?”学生都能正确回答。这时,我又把这三堆木块混到一起,重新平均分三份,每份都是3块,告诉学生“3”这个新得到的数,是这三堆木块的“平均数”。这个演示过程,既揭示了“平均数”的概念,又有意识地渗透“总数量€髯芊菔?平均数”的计算方法。这样,学生就形象地理解了“求平均数”这一概念的本质特征。

二、感知到位并有层次性

教学中,教师如果根据概念的具体特点,精心组织感知活动,能为学生形成表象进而抽象概括出概念提供坚实的基础。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是由表及里、由浅人深递进式发展的。概念教学要重视概念的感知过程,引导学生渐渐“逼近”对概念本质特征的认识。教学“认识角”时,我先出示学生熟悉的五角星、三角板,让学生指出其中的角,凭借日常概念一般学生都以为尖的地方就是角。这时我有意识地把三角板放在黑板上,按照学生所指的地方画下来。当拿去三角板,看到黑板上画的是一个点时,学生才恍然大悟。经教师启发诱导,学生再次指的时候不仅指出了角的顶点,还指出了角的两条边。这时,学生看着黑板上留下的图形,就对角形成了初步的表象。在进一步丰富感知的基础上,通过求同思维,很容易获得“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的认识。学生的感知经历了一个从模糊到清晰的递进过程。

三、抽象概念让学生多感官参与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在概念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平面的书本知识变得多维、立体,让孩子们的感觉和思维同步,沿着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过程去掌握概念。教学《认识钟表》时,时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时间单位具有抽象性,时间进率具有复杂性。教学时,我以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为基础,帮助学生通过具体感知,调动孩子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在积累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建立时间观念。我先讲了一个发生在孩子们身边的故事:豆豆由于不会看时间,结果错过了最爱看的动画片。然后,让学生看动画的钟面,听钟表爷爷介绍钟面、时针、分针,初步了解钟面,形成“时、分”概念。接着,让学生说说时间,再动手拨拨时间。最后,让学生根据要求动脑画时间。孩子们口、手、耳、脑并用,自主地钻入到数学知识的探究中去,时间从孩子们的生活中伶伶俐俐地变成数学知识,形成了数学概念。

四、通用比较理解概念

小学数学中有些概念的含义接近,但本质属性有区别。例如:数位与位数、体积与容积,“减少”与“减少到”等等相对应概念,学生常常容易混淆。教师要教学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并将它们加以比较,避免互相干扰。学生通过分析、比较,既看到进行比较对象的内在联系,又看到它们的区别。这样,学的概念就会更加明确。对近似的概念经常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和区分,既能培养学生对易混概念自觉地进行比较的习惯,也能提高学生理解概念的能力。

数学概念是对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空间形式或结构关系的特征概括,是对一类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的反映。加强概念教学,能使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各种数学能力。

(责任编辑 全 玲)

猜你喜欢
三角板钟面平均数
加权平均数的应用
正确的钟面时间
借助直尺和三角板解题
三角板“牵手”直尺
关注加权平均数中的“权”
平均数应用举隅
说说加权平均数
这个极简的壁钟,连钟面都省去了
看镜面上的时间
一年级单元同步自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