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六味”教学思想 让美术课堂和谐高效

2015-10-20 16:27尚国斌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5年20期
关键词:生活味

尚国斌

摘 要 理想的美术课堂,应该注入各种“味道”,让学生有滋有味地享受课堂:渗透学科本体的原素,让美术课堂具有浓浓的人文味;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让美术课堂具有浓浓的兴趣味;触动情感因素,让美术课堂具有浓浓的情感味;加入语文体验的要素,让美术课堂具有浓浓的文学味;融入生活多彩的元素,让美术课堂有浓浓的生活味;利用多媒体课件,让美术课堂具有浓浓的信息味。只有充满“六味”的高效课堂,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和美术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 人文味 兴趣味 情感味 文学味 生活味 信息味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0-0127-02

美术高效课堂作为一种教学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在美术教学活动中,用最短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换句话说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要尽其所用,尽量使所有的学生都有所收获,有所提高;力争使每个学生在知识、技能、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都能有收获。高效课堂强调学生是“主体”,提倡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形成学生积极主动探究的态度;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增加人文味,滋润学生心田

美术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让这些精神同化学生,进而内化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品德修养、气质个性和人际交往中获得提升。高中美术在教学内容上就具有极强的人文性特征,很多都是人类优秀思想的成果,对高中生的品德修养、气质修为具有一定的熏陶作用,可以滋润学生的心田。高效的美术教学应该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突出人文精神的宣传,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精神,突出在知识学习的基础上给学生一定的精神洗礼。具体来说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认真的研究教材,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素材,并且把这些所谓的人文教材通过适当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内化到学生的心灵,让学生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和感悟,体会到真善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健全学生的人格,让学生具备健康的身心。

二、诱发兴趣味,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

只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由此看来美术教育的趣味性尤为重要。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是《课标》一直强调的问题。为此根据中学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中学生对美术缺乏兴趣的原因,采取更好的措施搞好高中美术教学。

美术是视觉的艺术,其造型艺术作品多数是人类美好情感与自然美、社会生活美的再现。通过充满情感的艺术形象,从兴趣上引导学生,使其感之以形,动之以情,然后晓之以理,使学生在内心产生积极探究的创作兴趣和创作激情,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构建高效课堂。

三、增加情感味,升华学生的情操

情感是创作的原动力,情感是作品的生命力。叶圣陶语:“心有所思,情有所溢,而后有所撰作”,作品是作者情动于中,溢于言表的产物。如果不能领会作者的感情,就不能说真正读懂了作品。一部世界名著、一幅世界名画,不是人人都能领悟它的意蕴,体会它的情感,欣赏它的美之所在。因此,在美术课教学中,我们应充分抓住作品中的情感因素,促使学生情感由的浮浅性向稳定性和深刻性发展,丰富学生的高级情感。要诱发学生的情感,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分析美术作品的形象、情节,特别是一些引人入胜的细节内容,如浪漫主义作品《梅杜萨之筏》的真实的背景事件,《蒙娜丽莎》的神秘的微笑,古希腊雕塑《拉奥孔》的痛苦的表情等等,在通过生动恰当的语言描述,以此为突破引发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循循善诱的让学生了解作者的感情,真正读懂了作品,陶冶其情操。充分发挥情感的功能。在教学活动中,真正做到“教学真情”,“学得动情”,从而实现美术课堂的精彩、和谐、高效。

四、提升文学味,提高文学修养

美术教学中,加强美术与语文学科的联系,从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人文性这一基本特点出发,借助文学作品的生动性、形象性,文学语言的精彩、准确来理解、表达相关的美术知识内容,进行深入浅出、融会贯通的教学,有利于学生触类旁通,厚积薄发地形成知识系统,提高学生的文学艺术修养。

在进行国画单元《山水画》教学时,考虑到中国画特别注重画外之趣,讲究画的格调、气息,强调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画家重人品、重修养……这些都使得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远远超过画面本身,所以教师采取的教学形式是由诗入画的教学形式。老师先和同学们一起背诵毛泽东主席的《咏梅》,然后引入到对关昌硕《红梅》的分析,其老干横斜、层曲如铁,意喻着愈老愈精神,老梅著新花的诗画意象就会清晰地跃然于脑海。而由竹之“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兰之”世上那无荆棘刺,大人容纳百千端。赏郑板桥之竹兰之画,仿佛看到了竹的高傲坚贞、高风亮节,兰的心胸宽广、虚怀若谷,笔墨中充溢着其人高尚情操、高贵品格,以诗名画,以画名志。教学中做到了品诗、品画、品人、学诗、学画、学做人。

五、融入生活味,关注学生参与愿望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论是新课标理念下高中美术教改探索实践的一条重要的指导思想。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也曾说过:“通过生活并来自生活的课,是使人印象最深刻,理解最容易的课。”《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指出:“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能够提高学生对自然物、人造物形态美的认识,对美术作品的材料构成及形式、风格的多样性的认识,体验美术与生活的关系,丰富生活情趣。”

《玉石之分—古代玉石艺术》一课,考虑到玉器离我们生活的年代比较久远,如果一味的讲解其知识点可能会比较枯燥、空洞。能不能把玉器知识融入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呢?于是设计了一个“自卖自夸”的环节,老师把事先准备好的一些玉器发到每个组,每个组扮演的角色就是玉器店老板。“假如你是玉器店老板,你怎么才能把你的玉器推销出去呢?”虽然同学们没有学过玉器相关的知识,但是他们都会从质地、表面、造型、用途上面去考虑,这时教师再适当的引导。通过生生、师生间“买卖”的形式把玉器相关的知识点都融入进去。

通过生活化的情境的创造,原本枯燥、空洞的课程充满了活力。师生间相互的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正体现了新课程师生平等互动的教学观。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创造生活化的情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同时也是实施师生平等、互助、愉悦、和谐的一个有效手段。

六、增加信息味,让学生想象空间飞翔

运用信息技术整合高中美术教学,通过声音、动画、视频、投影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亦动亦静,既能再现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学习情境。这样在情景交融,声形并茂的情境中,学生大开眼界,积极主动参与,利用信息技术提高了整堂课的效率。

在《中国古代绘画撷英》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利用文字、图片、图像、音视频等数字多媒体技术手段,展现中国古代文人画家“赏绚丽之美景,听悦耳之琴曲、悟笔墨之情怀、绘五彩之锦绣”的闲情雅致。通过赏景、品画、技法演示等直观性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认识中国传统绘画的基本特点、艺术特色及基本的表现方法。特别是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绘画与文史哲儒等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与民族自豪感,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的情怀,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文化专业基础知识,继承与发展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与传统艺术。

参考文献:

[1]李太华.情感教学agent:建模与反馈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08 .

[2]李建荣.兴趣教学法在高中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 李 翔)

猜你喜欢
生活味
创设富有“生活味”的英语课堂
创设富有“生活味”的初中英语课堂
打造“有味道”的高中政治课堂
用生活事例解释高中概率统计中的某些原理
让作文具有“生活味”
化百炼钢为绕指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