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当代意义解读

2015-10-19 14:46蒋娟
商业经济 2015年7期
关键词:当代意义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

蒋娟

[摘 要]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主体论并以此为哲学依据。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间双向互动的过程。在当代背景下,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相关问题对于进一步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规律进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以期在“中国梦”视域下弘扬和践行“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当代意义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B

一、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界定

(一)主体和主体性

1.主体的含义。“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1]这是马克思对主体和客体的论述。主体是相对于客体而存在的。作为主体的“人”究竟,马克思在以后的实践中提出了“现实人”的概念,使人对自身的研究摆脱抽象的人性论的桎梏。所谓主体,在哲学意义上说,有个体、人类群体、特定群体这三个层次,在本体论意义上作为一种实体范畴,主体即实体;从认识论的角度看,人作为认识的主体自然地成为认识活动的承担者;在历史观意义上,主体就是历史实践活动的主动承担者。无论从哪一角度都可以看出,主体概念十分宽泛,可以说,对于一切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并且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现实的和能动的人都可以称其为主体。简言之,主体是指有目的的、有意识的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

2.主体性的含义。主体性思想由来已久,早在古希腊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普罗泰戈拉就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主体性思想,经过德国古典哲学中“人本学的唯物主义”思想的确立,进一步将主体性的思想推向新的高度并发展到顶峰,而后经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凝练,经典作家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主体概念,于1845年《关于费尔巴哈提纲》中进一步揭示了人的本质的论断,继而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将主体性思想进一步发展。在当代社会,现代性深入人们日常生活之中,造成现代社会中的主体性概念越来越多的与现代性联系在一起,“现代性的主体主义思想主要囊括了人本主义、个人主义和理性主义的三大思想理念。”[2]主体性突出地表现为人所具有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尤其是创造性。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将主体性定义为: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从事的有目的地、自由地、主动地、能动地活动的地位及特性。其中,创造性是人的主体性发挥水平的所达到的最高层次,是现代社会要求的充分发挥人的自觉能动性的重要方面,现代社会随着全球化进程的迅速发展,随之而来的创造型人才、创新型国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的主体性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二)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表现为人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主动性、目的性和创造性等等,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对于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思想在学界主要可以分为双主体说、单主体说和多重主体说这三类。双主体说的理论根据是马克思主义的交往理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主体和客体分别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施教活动中教育者发挥着主体性作用,而在受教活动过程中受教育者通过选择性吸收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转化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个过程就是在互动中转化而来;顾名思义,单主体说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仅有一个主体,要么只有教育者主体说,要么只存在受教育者主体说;相反,多重主体论则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包含的诸多要素,如教育者、受教育者、环体、介体、客体等要素都可以成为主体。从现代教育理论的角度出发,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一定是主体与主体间的活动。所以,针对这三种不同的主体性言论,我们以马克思主义的交往理论为起点,结合现代教育理论观点,“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具有主动教育功能的组织或个人都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主体”[3]这种双主体说突显了受教育者主体性。本质上来说,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本身就是在主体和客体、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矛盾关系中不断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当代意义

(一)理论意义

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有助于进一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学科而言,具有很强的思辨性,要求我们关注现实,与时俱进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才能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变化规律并为社会发展服务。“双主体性思想的研究进一步适应了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4]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发挥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手段之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竞争意识的不断增强,为人们关注自身的主体性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这一变化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革新,而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研究正顺应了时代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的主体性的发挥,尤其是客体即教育对象的主体性的发挥,改变了传统的以教育者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将教育的中心转移到受教育者上来,必将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更新。此外,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倡导还有利于深化和发展思想政治教基础理论。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主体性的发挥从理论角度充分论证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人的本质学说等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础理论的科学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创新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理念、教育内容和教育模式的更新,最终开拓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境界。从这一理论意义来说,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研究是21世纪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方法的本质要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应时代潮流发展的应有之义。

(二)现实意义

1.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改革的呼声日益强烈,传统的单主体论显然已经不适应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要求。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发展,要求教育者改变传统的主导性的权威作用,成为教育活动过程中的一种引导性、启发性的力量。这也是教育体制改革一直所强调的观念,这一时代的需求必然会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过程是一种主体性的双向互动过程。结合时代需求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研究在当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方面,有利于破除陈旧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方式和观念,为个人的主体性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平台;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双主体性”有助于受教育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激发。在理论上,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向互动充分体现了二者的平等性地位,丰富了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学说,为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创造了空间。“思想政治教育的当代改革必须使教育活动真正成为一种双向互动活动,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5]在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研究的问题上,我们最终的出发点就是立足于培养合格的社会需要的公民。只有坚持双主体性的原则,我们才能真正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而最终的成果则需要依靠时间来进一步检验,因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活动本身也是一项实践活动,必须立足于实践并依赖实践来检验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2.有助于践行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党的宣传思想,在政府、文化学术界、思想政治教育界乃至民间,正在经过不断传播、发展向大众化方向转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分别从国家、社会和个人角度凝练了当代社会的核心价值思想。从个人层面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有着内在的一致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在理论上能够相互促进、相互发展。马克思曾指出:“个性是创造的前提,个性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源泉。”[6]个人主体性的发展是建立在社会发展的基础之上的发展,必须依靠社会提供物质前提,同时也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助推器。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发挥人的主体性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人为本这一重要理念。具体而言,作为教育者主体来说,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研究对教育者主体本身是一种能动性活动,由于与教育者自身的发展和进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三个倡导”分别从个人角度、社会角度和国家角度深刻揭示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作用。作为一种意识形态范畴,与思想政治教育者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作为受教育者主体而言,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原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意蕴相吻合。思想政治教育双主体性充分坚持了科学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科学的理论。所以,当代社会条件下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研究和宣扬有利于宣扬“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立足当代、着眼未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际指导。

[参 考 文 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67

[2]漆思.现代性的主体主义理念批判[J].江西社会科学,2001(6)

[3]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351

[4]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5]尹凯丰,高军.浅议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原则[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1)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4

[责任编辑:王凤娟]endprint

猜你喜欢
当代意义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
浅谈对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认识及其当代意义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国家理论及当代意义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网络直播下身体在场的冷思考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论“教学留白”在语文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刘瑞龙的群众观及其当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