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贵 何炼成
经济
收入差距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薛宝贵 何炼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非均衡发展战略,在这一战略指导下,我国的经济总量已经成为全球第二,蛋糕做得已经足够大,但是在分蛋糕方面还面临很大问题,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并且呈全方位扩大的趋势,主要表现为城乡、城市内部、农村内部、行业、阶层差距五个方面,并且有阶层固化的倾向。劳动收入份额下降是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缩小收入差距的有效途径在于壮大国有资本并实现其收益全民共享、防止财富集聚与阶层固化、提高劳动收入份额等。
收入差距;国有资本;劳动收入份额;财富集聚;所有制形式
马克思认为,所有制的演变过程为小生产私有制——资本主义私有制——社会所有制,在《资本论》中的表述为“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资本主义占有方式,从而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是对个人、以自己的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第一个否定。但资本主义生产由于自然过程的必然性,造成了自身的否定。这是否定的否定。”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决定分配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在当前我国生产力水平下,不是单一的某种生产资料所有制,而是多种所有制并存,这种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与我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私有制主要表现为资方与劳方之间的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在人类历史上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为了解放、发展生产力,我们应允许私有制的存在;为了实现共同富裕,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所有制并存有其必然性。
在小生产私有制条件下,劳动者利用自己的劳动资料进行生产,“劳动者对他的生产资料的私有权是小生产的基础,而小生产又是发展社会生产和劳动者本人的自由个性的必要条件。”②这种生产方式下的小生产者“排斥协作,排斥同一生产过程内部的分工,排斥对自然的社会统治和社会调节。”③他们时刻面临着被大资本兼并的危险,他们主要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致富。我国大量存在的个体经营者就属于这种小生产者,他们主要通过自己的劳动致富,并且面临被兼并以及经营失败的风险,这种生产方式不是我国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
在公有制条件下,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对劳动产品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按自己的劳动量获得相应收入,并且享有剩余产品分配权,收入差距较小。由此可见,公有制也不是收入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反而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资方占有生产资料,劳方处于从属地位,是丧失了所有生产资料的自由劳动者。由于资方占有生产资料,享有收入分配的主导权,劳动者无法享有剩余产品分配权,资方独享剩余产品,并且资方可利用相对过剩人口的大量存在,肆意压低劳动者报酬,劳资双方收入差距悬殊。资本的本性是逐利,“作为资本的人格化,他同货币的贮藏者一样,具有绝对的致富欲”。“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使投入工业企业的资本有不断增长的必要,而竞争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规律作为外在的强制规律支配着每一个资本家。竞争迫使他不断扩大自己的资本来维持自己的资本,而扩大资本只能靠累进的积累。”④维塞尔也曾描述资本的强势地位,“资本主义的所有意义在于它粉碎了专制,增加了企业家资本,一旦资本主义变得足够强大,它将利用历史形成的权力来反对弱小的竞争者与工人阶级”⑤,他甚至建议“对私有制进行一定的约束”⑥。可见,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资本处于绝对的强势地位,并且具有贪婪性,这种私有制是造成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
在单一公有制的条件下,实行按劳分配制度,而在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条件下,则实行各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在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制度下,各经济主体对生产要素的占有情况就决定了其收入分配状况。马克思指出:“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的分配的结果。……既然生产的要素是这样分配的,那么自然而然地就要产生消费资料的现在这样的分配。”⑦如果生产要素的分配不公平,则必然会导致收入分配的不公平与收入差距。“如果要素配置是公平的,那么在这一前提下的公平的收入分配才是真正的公平;但如果要素配置本身就不公平,那么即使要素所有者确实是按要素的贡献获得报酬,最终形成的收入分配也是不公平的。”⑧由此可见,在多种所有制形式下生产资料的初始占有对收入分配具有决定性作用,如果生产资料的初始占有就不平等,必然导致收入的不平等,甚至会导致收入不平等的代际传递,出现阶层固化现象。
在多种所有制条件下,资本要素在各生产要素中起主导作用,资本所有者掌握着收入的分配权,分析资本所有者的特性对研究收入分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把资本分为国有资本、集体资本、私营资本、个体资本、个人资本五种。国有资本归国家所有,由国家代表全民实行资本所有权,并掌握国有资本收益的分配权;集体资本归集体所有,由集体代表本集体成员实行资本所有权,掌握本集体资本收益的分配权;私营资本归资方所有,与劳动者之间存在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资方掌握资本收益的分配权,劳方无法分享资本收益,仅领取工资收入;个体资本归个体经营者所有,资本所有者与劳动者实现了统一,不存在雇佣与被雇佣关系,资本收益与劳动收入归同一个主体所有;个人资本归个人所有,是由个人的收入转化而来的资本,如大众可以把自己的劳动收入用来投资股票、债券来实现增值。
国有资本是公有制的主要表现形式,由国家代表全民实行资本所有权,其资本收益应当全民共享,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但是,国有资本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面临一系列挑战。首先,国有经济的比重成下降趋势,国有企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001年的18.05%下降到2009年的8.33%。刘国光指出:“国有经济没有一定规模,是很难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难以发展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⑨,当然也就很难发挥促进共同富裕的作用。其次,国有资本面临流失的风险。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如果不规范运作,则会导致国有资本的流失,而国有资本流向少数特殊既得利益集团手中,则意味着全民福利的损失,不仅不能促进共同富裕的实现,反而会扩大收入差距。再次,国有资本面临内部人控制与封闭化的风险。国有资本是全民的资本而不是内部人的资本,国有资本的收益应当归全民分享,而不是仅归内部人分享;国有企业的人员也应当能进能出,引进竞争机制,提高效率。虽然国有资本在实现共同富裕方面面临一系列挑战,但国有资本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石,如果国有资本丧失了对国民经济的主导地位,我们就无法保证我国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方向,无法实现共同富裕。因此,国有资本收益全民共享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
集体资本是公有制的重要表现形式,由集体代表集体成员行使资本所有权,其资本收益由本集体成员共同分享,同样能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程恩富通过调查研究,给出了一个典型案例:山西省长治县的两个邻村,都有小煤矿,一个村在20年前把煤矿承包给私人老板,另一个村由集体经营,20年后前者变化不大,后者基础设施完善,集体成员享有优厚的福利,实现了全面小康生活。由此我们发现,集体资本能保证资本收益由全体成员共享,而非为少数人独享。江苏的华西村、河南的南街村和刘庄、北京的韩河村等实现共同富裕案例都说明了集体资本具有实现共同富裕的潜能,这是由其所有制性质决定的,程恩富给出了这些村庄“所具有的共性——一个好的带头人,一个坚强的基层党政班子,一个不断壮大的集体合作经济”⑩。当前我国农村土地实行集体所有制,土地实现了所有权、承包权与经营权的三权分立,有利于农村土地的规模化经营,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有利于促进农村地区生产力的发展,而土地的集体所有制性质使得土地作为集体资本能保证农村居民避免收入差距过分悬殊,实现共同富裕。
私营资本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且具有贪婪性,在市场竞争中遵循“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优胜劣汰规则,通过资本积累与资本积聚不断壮大,最终处于强势地位。随着私营资本发展,会出现财富集聚现象,而财富的集聚会导致一部分人不用劳动,通过财富的增值就可以获取成倍于劳动的收入,继而导致收入差距,而收入差距的扩大又会推动财富差距的扩大。收入是增量,财富是存量,收入差距与财富差距相互作用,推动财富与收入不平等持续扩大。胡润中国富豪排行榜前100名的总资产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从2003年的1.4%上升到2007年的最高点6.9%,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下降到3.8%,然后维持在4%左右,并且有上升的趋势。前100名的总资产占到13亿人国民收入的4%左右,这说明我国出现了财富集聚效应。财富集聚具有代际传递性,会导致财富与收入差距的代际传递,继而导致阶层固化。王美今、李仲达通过CHNS调查数据测度了中国居民代际收入弹性,估计值高达0.830,通过与其他国家比较,认为我国目前仍是一个收入代际流动性较低的社会,父辈收入水平对子辈的收入有很重要的影响⑪。综上所述,可以发现私营资本发展会导致财富集聚与收入的代际传递,是我国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
个体资本虽然规模小,但其归个体经营者所有,资本所有者与劳动者实现了统一,不存在雇佣与被雇佣关系,资本收益与劳动收入归同一个主体所有。个体经营者不仅获得了劳动收入,同时获得了剩余产品的收益权,这有利于削弱私营资本的财富集聚作用,有利于培育新的富裕群体,有利于我国橄榄型社会的构建。个体资本蕴藏于民间,具有巨大的潜在能量,通过创业可以带动就业,通过创新可以激发经济活力。近些年来,互联网的发展为大众创业提供了便利条件,降低了创业的门槛,各种互联网店、微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我国出现了全民创业的热潮。个体资本由于进入门槛低,使得其竞争异常激烈,这种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个体资本更愿意通过创新赢得市场,这种民间的创新增强了我国的经济活力,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增长。个人资本的发展壮大会转变为私营资本,会出现创业带动就业的局面,国内外许多大的私营资本都是由个体资本转化而来的,如苹果公司、谷歌公司、联想公司、娃哈哈集团等。
个人资本主要主要表现为广大民众利用各种金融工具使其收入实现增值,防止通货膨胀侵蚀其财产。即使最初收入只有劳动收入,随着劳动收入的增多,收入转变为资产,而资产具有自发的增值权利。民众可以选择的金融工具根据收益性大小,从小到大依次为储蓄、债券、股票、金融衍生工具等,而收益性与风险性成正比,各金融工具的风险性依次逐渐增大,大众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选择金融工具。个人资本所有者通过购买各种金融工具,实现财富增值,获得财产性收入。在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情况下,我国实行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收入的制度,广大民众不仅可以获取劳动收入,通过资产增值同样可以获取财产性收入,实现收入来源的多元化,这有利于削弱财富集聚,缩小收入差距,培育中产阶层,构建橄榄型社会。政府需要完善金融市场,为大众提供丰富的投资渠道,避免个人资本涌入单一渠道,造成资产泡沫,如2007年的股市泡沫,以及前些年的房地产泡沫。另外,由于个人资本的分散,容易受到大资本的操纵与侵蚀,政府需要大力规范金融市场秩序,保护大众投资者的利益。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人口红利的存在,劳动力过剩而资本相对稀缺,劳资双方的谈判力量悬殊,这导致劳动收入份额不断下降,资本收入份额不断提高,并且资本具有集聚效应,使得少数人通过掌握大量资本而获得巨额财富,而多数人通过持有劳动获得少量财富,这必然导致收入差距。从图1可以看出,我国的劳动收入份额从1995年的53%下降到2007年的谷底39.7%,下降幅度将近13个百分点。此时,我国的基尼系数从1995年的0.417逐步上升到2007年的0.484,并且自2003年以来一直维持在0.45的国际警戒线以上。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伴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2007年以来,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不断消失,我国的劳动收入份额有所上升,并且维持在45%左右,但是基尼系数仍然处于国际警戒线以上,这是因为我国的劳动收入份额与欧美国家相比仍然较低,美国的劳动收入份额稳定在75—80%左右,即所谓卡尔多特征事实,两者相差30个百分点以上,在这种极低的劳动收入份额下,我国的基尼系数位于国际警戒线以上自然是“正常的现象”。
图1 1995—2011年间劳动收入份额与基尼系数变动趋势
从中美的劳动收入份额对比可以看出,在我国资本处于比较强势的地位,造成我国收入差距的原因主要是资本强势而劳动弱势,导致劳动收入份额比重较小而资本收入份额比重大。这与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有很大的关系,我国长期以来主要依靠投资与出口来拉动经济增长,各地方政府为了在晋升比赛中获胜纷纷采取资本偏向战略,助长了资本的强势地位,削弱了劳动谈判能力。据张勋、徐建国的测算从1978—2010年我国总体资本回报率都在15%以上,有的年份甚至高达25%以上⑫,而我国的劳动报酬的增长率很难与经济增长率同步,这充分说明了资强而劳弱。要扭转劳资双方的力量对比,就需要转变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从投资、出口驱动型向消费驱动型转变,这种增长方式注重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而只有广大劳动者的收入增长才会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增长。随着我国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与生产能力的不断增强,对投资的依赖将减少,资本的强势地位将逐步丧失;而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不断消失,增加劳动者报酬,提高劳动收入份额也有了可能性。
一直以来我们以廉价劳动力为傲,认为这是我国的比较优势,但是我们也需要意识到廉价劳动力意味着较低的劳动者报酬,意味着劳动者的消费水平低下,也意味着消费驱动的经济增长难以实现。经济学者不仅要站在资方的角度,认为廉价劳动力代表着低的成本与高的利润,能促进经济短期增长;还要站在劳方的角度,认识到劳动者报酬的低下会导致收入不平等与消费低迷,不利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资本具有贪婪的本性,并且时常处于强势地位,这就要求经济学者认识到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不光是生产,还包括分配、交换与消费,要注意维护劳动者的利益,不能只看到资本促进生产力的积极作用,还要看到适当“节制”资本的必要性。经济系统是由生产、分配、交换与消费构成的有机体,四者必须协调发展,才能良性运转。
根据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具体表现在消费上是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表现在生产上是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矛盾。我国的国有资本处于主导地位,可以避免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我国政府发挥国有资本的主导与带动作用,利用4万亿刺激计划,避免了类似西方国家的经济衰退,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而我国目前面临着劳动收入份额较低而资本收入份额过高,由此导致少数资本所有者掌握大量社会财富,造成了收入差距,这不利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需求的提高,不利于消化大量投资产生的过剩产能,也不利于经济健康持续增长。
图2 1992—2013年我国消费率与投资率变动趋势
劳动收入份额过低使得广大劳动者的有效需求过低,而资本收入份额过高使得资本所有者的投资愿望高涨,这必然导致我国的消费率过低,而投资率过高。从图2中可以看出,1992年以来,我国的消费率呈下降趋势,而投资率呈上升趋势,1992年的消费率为62.4%,到2013年仅为49.8%,下降幅度较大,而西方发达国家的消费率一般维持在70%左右;投资率从1992年的36.6%上升到2013年的47.8%,在2010年甚至与消费率持平。生产的目的是消费,如果消费比重过低而积累比重过大,必然导致居民的社会福利损失,无法提高居民从事生产的积极性。积累比重的提高,有利于交通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公共产品与服务的供给,有利于我国生产能力的提高,但是如果积累比重过大必然导致产能过剩,不利于经济健康发展。由此可见,劳动收入份额过低引起的收入差距助推了投资、出口驱动型经济增长,而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又会导致劳动收入份额低而资本收入份额高,两者具有互相推动的作用。
通过提高劳动收入份额、缩小收入差距可以增加广大劳动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进而刺激消费,使得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向消费驱动型转变。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这为提高劳动收入份额、实现经济方式的转变提供了有利条件。在投资、出口驱动的经济增长方式下,资本处于强势地位,劳动收入份额较低,通过提高劳动收入份额,可以削弱资本的强势地位,提高劳动地位,实现经济增长方式向消费驱动型转变。劳动者内部适当的收入差距,有利于形成你追我赶的竞争格局,促进经济增长;而劳资力量悬殊太大引起资本收入份额过高、劳动收入份额过低,则会造成财富与收入向少数资本所有者集聚,这不利于刺激消费,进而不利于经济增长,并且会阻碍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一是加强国有资本监管,实现其收益全民共享。国有资本是我国公有制的主要表现形式,由国家代表全民执行所有权,国有资本的收益应当归全民所有,这是保证共同富裕的重要前提。而新自由主义学者以国有资本效率低下为由,主张国有资本平均分配给全体居民或者国有资本完全私有化,主张消灭公有制,完全实行私有制。这种主张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向是相悖的,私营资本所具有的强势地位,以及在其贪婪性的驱使下,必然导致财富集聚,出现两极分化。只有发展壮大国有资本,才能确保生产要素归全民所有,全民所有才能确保全民共享国有资本的收益。发展壮大国有资本既是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决定的,也是由市场失灵需要政府提供公共产品,解决外部性、信息不对称、自然垄断等问题决定的。国有资本的公有性决定了其能很好地解决这些市场失灵问题,从而增加全体居民的福利。
在发展壮大国有资本的过程中,仍面临一系列挑战:首先,确保国有资本保值增值,遏制国有资本比重不断下降的趋势。国有资本必须确保一定的量,才能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发挥其提供公共产品、促进共同富裕的作用。十八大提出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就是很好的举措,通过国有资本与非国有资本的相互参股,相互促进,实现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其次,防止国有资本流失。在上一轮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出现了国有资产的贱卖,造成大量国有资本流向既得利益群体,造成全民福利的损失,扩大了收入差距。在新一轮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过程中,要防止国有资本的流失,吸取过去国企改革的经验和教训,不能在一片改革声浪中把国有资产变成谋取暴利的机会。其次,防止国有资本的内部人控制与封闭化。国有资本是全民的资本,不是内部人的资本,要防止国有资本收益分配内部化,在国有企业员工中引入竞争机制,提高效率。
二是鼓励集体、个体与个人资本创业。集体资本归集体成员共同所有,资本收益由集体成员共享,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我国农村土地实行集体所有制,农村土地就属于集体资本,虽然实现了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立,但只要土地是集体资本就能保证集体成员共同受益,避免由于资本的集聚,造成贫富悬殊。因此,我国农村土地需要坚持集体所有制,在此基础上进行土地制度的改革,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鼓励农村发展合作经济,扶持发展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经营,允许财政项目资金直接投向符合条件的合作社,允许财政补助形成的资产转交合作社持有和管护,允许合作社发展信用合作。”⑬这些举措都有利于发展集体资本,有利于农民群体实现共同富裕。
个体资本实现了资本所有者与劳动者的统一,个人经营者能同时获得劳动收入与资本收益,有利于培育富裕群体,藏富于民。李克强总理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是要鼓励个体资本的发展,个体资本的创业可以带动就业,创新可以激发经济增长的活力,而许多知名公司都是由个体资本发展而来的。政府要降低个体资本的创业门槛,对其进行税收减免,提供好的公共服务,为个体资本发展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个人资本的发展有利于增加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培育中产阶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者已不是无产阶级,劳动者的收入通过投资理财同样可以实现保值增值,转化为个人资本。政府要为民众提供丰富的投资渠道,避免资产泡沫,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三是防止财富集聚与阶层固化。如果财富向少数人集聚,少数人掌握大量社会财富,则会出现两极分化。邓小平曾指出:“社会主义的目标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⑭当前由于资本的强势地位,以及其逐利的贪婪性,资本积累与资本积聚使得我国有财富集聚的倾向,有持有财富比劳动更易致富的倾向。为了防止财富集聚,政府需要适时征收房产税、遗产税等财产税,并且应是累进的,征收的财产税用来补助低收入阶层的居民,用来改善民生。在征税的过程中,难免遇到特殊利益阶层的阻挠,利用其掌握的话语权制造“感知框定”,操纵他人的思想,认为征收财产税是“杀富济贫”,会损失效率。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单讲究效率,而是效率与公平并重,实现共同富裕才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目标。另外,在我国的所得税中,征税对象主要是劳动所得,而资本所得所占份额较少,这是一种逆向调节,会扩大收入差距,应当及时予以扭转。
由于我国实行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基本经济制度,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收入,使得我国出现了阶层分化,低收入阶层人数最多,中等收入阶层人数较少,而高收入阶层人数最少,阶层结构呈现“金字塔”型,并且阶层的垂直流动存在障碍,有阶层固化的倾向,这不利于实现共同富裕。政府应当为低收入阶层均等地提供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使得低收入阶层居民通过努力可以实现阶层流动,最终构建橄榄型社会,实现共同富裕。实现各阶层共同富裕的关键是机会均等,因此,要削弱资本的强势地位,改变资本偏向型战略,使广大劳动者通过辛勤劳动就能实现致富梦想。
四是提高劳动收入份额。长期以来,我国经济主要依靠投资、出口驱动,以廉价劳动力为竞争优势,偏重资本的作用,使得资本收入份额较多而劳动收入份额较少,造成了收入差距,进而导致消费率持续下降,投资率持续上升,经济增长方式难以向消费驱动型转变。我们需要提高劳动收入份额,充分发掘我国巨大的消费市场潜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首先,通过立法确保劳动者权益。不断完善和严格实施《劳动法》,使得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获得保障;严格执行最低工资标准,确保劳动者的基本生活保障;严格执行劳动者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确保劳动者福利到位。其次,在社会主义国家,劳动者应当享有剩余产品索取权。根据效率工资理论,提高劳动者的工资有利于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工作效率,资方应当主动提高劳动者的福利,劳资和谐共处。为了确保劳动者报酬与劳动生产率同步提高,有必要通过立法的途径实现劳动者报酬定期增长机制。再次,通过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劳动者报酬。劳动者通过接受教育、培训,可以增加自身技能与业务能力,有利于提高与资方讨价还价的能力,享有剩余产品索取权,增加劳动收入。随着国家推动的创新型发展战略的实施,人力资本将越来越重要,人力资本投资必然使得劳动者报酬不断提高。最后,通过工会的力量,增强劳动者与资方博弈的能力。为了与强势的资方博弈,劳动者也应当联合起来成立工会组织来确保劳动者的权益得到充分保障。欧洲国家在工会组织方面做得比较好,我国要借鉴其经验,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注释:
①②③④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874、872、872、683页。
⑤⑥冯·维塞尔:《社会经济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504、514页。
⑦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15页。
⑧韩汉君:《收入分配:一个从生产要素层面的分析框架》,《学术月刊》2005年第9期。
⑨刘国光:《壮大国有经济,制止两极分化》,《海派经济学》2011年第4辑。
⑩程恩富:《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与促进共同富裕》,《求是学刊》2013年第1期。
⑪王美今、李仲达:《中国居民收入代际流动性测度》,《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
⑫张勋、徐建国:《中国资本回报率的再测算》,《世界经济》2014年第8期。
⑬《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新华社2013年11月15日发布。
⑭《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0页。
(责任编辑陈孝兵)
F124
A
1003-854X(2015)10-0005-06
薛宝贵,男,1981年生,山西万荣人,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陕西西安,710127;何炼成,男,1928年生,湖南浏阳人,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西安,710127。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经济学理论与西部区域经济发展实践研究”(项目编号:11JJD790022)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