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制造产业发展模式研究综述

2015-10-19 03:11向军季梦婷
经济研究导刊 2015年8期
关键词:再制造节约资源发展模式

向军++季梦婷

摘要:在全球资源短缺的背景下,如何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成为了各国积极探索的目标,再制造产业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国外的再制造产业有其悠久的历史背景,达到了较高水平。我国再制造产业目前处在起步阶段,各方面发展不均衡。针对国内外再制造发展现状,指出其不足,并对如何借鉴国外的经验进行研究。

关键词:再制造;发展模式;节约资源

中图分类号:F06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IX(2015)08-0039-02

随着全球环境日益恶化和资源短缺所带来地问题逐步显现,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多项人均资源占有率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中共十八大报告中,用单独的第八部分对构建“生态文明”进行详细的阐述,包括环境保护、资源节约、能源节约等事项。再制造产业本质上是一种生态工业发展模式,其中的实现资源再循环再利用,是制造业构建“生态文明”社会有力转型举措之一。

一、再制造产业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再制造产业是指以装备全寿命周期理论为指导,以实现废旧装备性能提升为目标,以优质、高效、节能、节材、环保为准则,以先进技术和产业化生产为手段,进行修复、改造废旧装备的一系列技术措施或工程活动的总称。再制造产业是构建“生态文明”社会之发展循环经济“3R”原则下的主要体现形式,在国外多年的运作已取得十分显著的效果。大力发展生态再制造产业,构建适合国内需要的再制造发展模式,是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再制造产业作为实现资源再利用的手段之一,能够最大限度保持原工业产品原有附加值,因此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当前我国所面临的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的等问题,再制造是再循环的最佳形式,能够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二、再制造产业发展现状

(一)国外再制造产业发展现状

国外对再制造产业研究起步较早,研究体系也较为成熟和完善。早在1984年,美国Lund Robert教授就在《再制造:美国的经验和对发展中国家的启示》中首次提出“再制造”的概念。自从有了这个概念的提出,再制造产业发展迅猛。其中美国的再制造企业已从1997年的7.3万家增长至2005年的10万家,产值也从530亿美元增长至约1000亿美元,从业人数和产值均超过钢铁工业。再制造已成为美国的制造业的支柱产业之一。美国2010年及其以后的国防制造工业执行提要中也明确将新的再制造技术列入其优先发展的国防制造工业的新重点。

欧盟国家再制造产业发展主要以企业发展为主,通过颁布“报废汽车指令”(2000年),旨在通过对报废汽车零部件的收集、再利用及再循环来减少材料浪费和保护环境。德国大众公司再制造水平已经达到较高水平,90%以上的报废汽车零部件经过处理可以实现再利用,回收的旧发动机中94%的汽车零部件经过再制造工艺可以被高技术修复,5.5%可用于回炉再生,只有0.5%被填埋处理。

国外的再制造产业无论是从理论研究还是法律的制定、政策的执行以及再制造整个产业链的发展水平都较高也较为成熟。1992年日本颁布了《循环经济法》,2000年修订为《循环型社会大法》,随后又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来规定废弃物的循环使用,以鼓励日本民众使用再制造产品,激发民众的环保意识。

(二)国内再制造产业发展现状

国内的再制造产业起步较晚,并随国情而变。据资料显示,20世纪60年代,因苏联援助中断,部队首先对一些性能较好的武器装备“再制造”,以保证武器的正常运行。经过多年的探索,不断积累了表面工程等技术技术,由武器装备的修补升级为各机电产品的再制造,达到节约资源或延寿的目的,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999年,中国工程院徐滨士院士在西安市召开的“先进制造技术国际会议”上首次在中国提出了“再制造”的概念;2000年,在徐滨士院士争取下,装备再制造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在装甲兵工程学院组建。同年,“再制造工程技术及理论研究”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机械学科列为“十五”优先发展领域;2005年国家科技部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中,再制造成为制造领域的优先发展主题和关键技术之一。

2010年国务院32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指出:加快资源循环利用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示范,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再制造产业化水平。201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委颁布《再制造产品“以旧换再”推广视点企业评审、管理、核查工作办法》,规范了再制造的具体办法。随着再制造的产业化发展,我国的再制造产业越来越趋向专业化。例如,济南复强动力公司目前是国内再制造领域发展较早较大的企业之一,其再制造发动机能力达年产25 000台。

三、国内再制造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研究

相对于欧美国家来说,我国的再制造产业起步较晚,国内真正从事再制造的企业数量较少,再制造尚未形成成熟的产业规模,在技术与产业化水平等方面与国外有较大的差距,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再制造标准体系尚未完善

国内再制造产业废旧产品的回收系统、技术标准和评价体系等十分不完整,国家标准尚未建立实施,需构建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再制造产业发展未形成真正良好的政策环境,各地扶持力度不一,法律法规不完善,仅对部分试点再制造企业有相应的补贴和优惠。

(二)市场巨大,技术人才缺乏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分会统计,截至2012年10月,我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生产能力达到发动机约11万台,变速箱6万台,发电机、起动机约100万台(套)。至2015年,我国再制造产业的总产值有望达到1500亿元。但是,整个产业规模尚不成熟,行业整体基础依然薄弱,严重缺乏专业技术人才,核心技术投入和研发还需要不断加强。

(三)公众的认识与再制造实际发展脱节

市场需要是决定再制造产业发展的关键,国内消费者“喜新厌旧”明显,往往误以为再制造产品是将旧零件拼凑而成的新产品,因此不愿意购买或较少购买再制造产品,导致其市场空间较小,虽然再制造的市场和空间,但公众的购买力不强,就难以产生巨大的效益而最终导致再制造企业难以生存。

四、国外再制造发展的经验借鉴

在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再制造的发展已经有长达几十年的历史,再制造企业无论是从产品的生产、销售还是售后服务体系都较完备。公民对再制造产品接受程度高,再制造产品的市场也十分广阔。

(一)生态意识强,接受程度高

相较于国内民众的传统消费观念,担心再制造产品的质量问题,位置东亚的日本,其因地狭人多的国情,特别注意民众“循环”观念塑造,并已深人人心。日本推行的循环型社会的建设,随处闪现着机电产品再制造的身影,“循环”观念直接推动着再制造的发展。

(二)回收网络完善,渠道顺畅

欧洲地区采取颁布欧盟强制指令的方式,由机电产品的原始制造商进行再制造,其机电产品从哪里来就到哪里去的原则,旧品的来源也即新品的销售渠道,通过企业直接或投资、授权生产的再制造企业,进行备件和销售,建立了废旧机电产拆卸和零部件逆向回收体系。

(三)种类齐全,技术发达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再制造产业深入到各领域。2012年10月,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发布了长达284页的调研报告——《再制造产品:美国及全球再制造业、市场和贸易综述》显示,美国再制造产业主要包括:航空航天、电气设备、重型越野设备、信息技术产品、机械、医疗设备、汽车零部件等各个领域。通过近百年的发展,欧美再制造技术积累雄厚,再制造技术水平高,其技术全面,旧件利用率高。

(四)法律完备,质管严格

欧美国家对产品质量方面的法律法规体系较为完善,严格保证了再制造产品质量。2001年,美国颁布《未来报废汽车回收利用指南》,明确美国报废汽车回收利用率在2020年达到95%的目标。同年,美国环境保护署发布的《再制造材料建议公告》,鼓励政府采购项目中优先选择再制造零部件。同时,严格规范再制造工艺的执行规范、再制造质量参数检测技术规范,出台“专利权终结”法,解除原制造商利用知识产权阻止第三方再制造商对其产品进行再制造。

结语

再制造是构建生态文明,实现循环经济的一项有效形式。欧美国家民众对再制造产品接受程度高。我国再制造产业目前还处在粗放发展、公众接受程度低、技术不全面阶段,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作为一个新兴产业,要想发展壮大,达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目的,无论是从法律的颁布、政策的实施,还是技术的学习等,都必须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打造属于中国特色的再制造发展之路。

猜你喜欢
再制造节约资源发展模式
节约资源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绿色建筑技术应用
SH汽车制造企业技术产品发动机再制造项目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