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玲
【关键词】 作文教学;创新;观念;教育模式;评价;兴趣
【中图分类号】 G62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7—0089—01
习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形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己,进行创新性表述的过程。纵观习作现状,学生在作文中往往说假话、说套话,作文内容单调,形式呆板,语言枯燥,词汇贫乏,抄书抄报的现象很严重。对此,教师应打破传统观念,开创教育模式,通过创新评价体系,激发写作兴趣,使学生在创新中愉快写作。
一、打破传统观念,创新教学模式
1.教会学生观察生活,拓展创新空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作文更是如此。学生写出的文章之所以言之无物,内容空洞,苍白无力,没有时代感,其根本原因是学生不善于观察生活,不去留心周围的生活,寻找不到生活的素材。其实,校园无闲事,家庭有新闻,社会有热点,学生间有生活,值得学生思考的话题有很多,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细致观察、开阔眼界、拓宽思路,从而提高他们观察事物的水平和能力。
2.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培养创新意识。新课标要求学生要大胆想象,开阔思路,多写想象中的事物和自己的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对此, 教师可以让学生写童话、写寓言故事、幻想故事及未来的东西等,为学生自由习作提供有力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如,笔者在教学《自由习作》时,就让学生大胆想象,想些什么就写什么,科幻童话、未来的事情等等,只要想象合理,思路清晰,语句通顺即可。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不受任何条件的限制,个个都兴致很浓,写得又快又好。
3.激励学生善于思考,感受创新实践。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人们获取的信息量越大,就越能使自己丰富起来。引导学生看电视、看报、看书、上网等,鼓励学生从多方面吸取大量的信息。在教学中,笔者积极挖掘、调动学生的信息和人生阅历,了解他们的看法,听取他们的意见,鼓励他们多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这样学生的信息量能够不断扩大,不断积累生活素材,发表对生活的不同看法,感受创新实践。
二、创新评价体系,激发写作兴趣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教师改文、业至辛勤、苟学生弗晓其故,即工夫等于虚掷。”这就说明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和习作修改的评价。对此,教师应依据各学段目标达成的要求,采用多种动态发展的评价方式,为实施素质教育、完善评价体系、推进习作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注入新鲜血液。笔者在这几年的习作教学中,结合学生实际,创造性地对学生进行评价,以保护和激励学生浓厚的习作兴趣。
1.学生重改。培养学生的习作修改能力是作文教学改革的一条有效途径,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体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把习作修改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受之以鱼,莫若授之以渔。”这样学生才能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才能在习作修改中增强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
2.学生互评。在平时的习作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安排学生互评习作,从构思、选材、感受等不同的角度写出评语和修改意见,然后再修改。优等生和学困生进行习作互评,能使优等生辅导后进生、帮助后进生。另外,学生们在互相评定,共同探讨,不断争论中,能提高习作水平。
3.教师评语要有启发性、民主性。学生评改完后,教师还要将学生的习作收上来仔细审阅,以便了解和指出学生的合作修改、不足评价,在需要时做眉批。同时,习作评语要针对每次习作的训练重点,抓住学生的主要毛病,分析病因,指出修改的途径和方法。评语要有启发性、民主性,这种启发性、民主性的评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在讲评课时,教师不仅要讲评习作,还要讲评学生的习作评语,使学生的习作修改能力不断提高。
总之,在习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按照新课标的习作要求,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细致观察,丰富素材,大胆想象,拓宽思路,体验生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他们的习作兴趣。在写完作文后引导学生认真修改,让学生知道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从而完善评价体系,保护学生的写作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编辑: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