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杉
1 池塘设施改造
1.1 池塘改造
为便于管理,应把池塘改造成长方形,每个池塘面积为0.6~2 hm2,池埂高2.5~3.5 m,坡比1∶2.5;水深为2~3 m,池底为泥质或泥沙质,同时将排水闸设在池塘最低处。
1.2 池塘仿生环境设置
应按照自然环境为刺参的生长提供相应的仿生养殖环境,我们的做法是:(1)在池塘中放置一定数量的石堆,石料每块10~20 kg,呈堆状排列池底,每堆0.5~1 m2,堆高大于1.5 m,堆距1~1.5 m,行距1.5~2 m,投石总量为900~1 200 m2/hm2;(2)堆放瓦块,其效果更佳:每3片瓦呈三角形绑牢为一组,每20组为一堆,堆间距3~4 m,行间距4 m,投瓦总量为2.25万~3万片/hm2。
除此之外,也可以投放空心砖、水泥块、水泥管、旧轮胎、砖瓦、碎石等,同时以上几种投放物也可以混合投放。
1.3 池塘附属配套设置
为保证进水的水质,应在进水渠道设立20~30道废旧渔网(尼龙单丝)作拦污防油网;同时池塘中应设置充氧设备,充氧机功率、充气管长度根据池塘大小确定,用直径50 cm的PVC做主充气管,每间隔1 m放支管道。
2 放养前准备
放养前应清整池塘,在放苗前30 d,排净积水,清理池底淤泥,曝晒池底1周,加固池埂。进水30 cm后,应全池泼洒生石灰,用量为600~800 kg/hm2。在池塘消毒后,需要进水施肥,肥料种类为无机肥和有机肥。无机肥每次施肥量为:氮肥20 mg/L、磷肥2 mg/L;有机肥应经过充分发酵并消毒后使用,所占比例不得低于总肥料的50%。
3 苗种放养
放养时首先需要对苗种进行选择,选择的标准是:体态伸展、肉刺尖而高、色泽光艳、头尾活动自如、摄食快、活力强、排便迅速并呈条状。对于放苗密度,应由放养时的规格来确定,同时不同放养密度和放养规格将影响存活率,具体见表1。因此建议采用300头/kg的参苗,以提高存活率。
苗种放养时可分春秋两季进行,水深为2~3 m。春季放养时,需在水温达到7~10 ℃,秋季放养时则为21~25 ℃进行,水体酸碱度(pH)应稳定在7.5~8.5,盐度为28‰~34‰。水下投放苗种时应小心轻放,分散到到具有人工参礁的区域。
4 养殖管理
4.1 饵料投喂
刺参养殖过程中应注意饵料的多元化,以天然饵料及人工培育的天然饵料为主,但有些时节必需辅以人工饵料才能满足刺参生长的需要,尤其是在较高密度养殖情况下。春季参苗入池至6月中旬,应7 d投喂1次,饵料应该以藻粉、豆饼粉等为主,投喂量约为刺参体重的5%;6月中旬至10月上旬,停止投喂饵料;10月中旬以后,投喂刺参专用人工配合饵料,4~5 d投喂1次,投喂量约为刺参体重的10%。
4.2 水质调控
刺参对水质的要求较高,pH应为7.5~8.5,溶解氧不小于5 mg/L,盐度26.5‰~34‰,氨氮不大于0.02 mg/L,亚硝酸盐不大于0.1 mg/L,同时水体透明度应在50 cm及以上,水呈浅黄绿色或浅棕绿色,有机物耗氧量在1.4~2.3 mg/L。刺参对温度的要求也较高,最适生长水温应保持10~16 ℃。
针对刺参对水质的要求,6月中旬以前日换水量为10%~30%,并逐渐使池塘达到最高水位;6-9月应保持最高水位,以便应付多雨天气,同时降低并保持底部栖息环境温度稳定;9月份以后日换水量为10%~20%。养殖期间,最低水位均应大于1.5 m,透明度不大于1 m,并根据水质情况适时追肥。如水质不好,应及时使用水质、底质改良剂,具体使用方法参照各厂家产品说明书进行。
养殖期间,应定期测定养殖池水温、盐度、pH、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等水质指标。
4.3 日常管理
每天定时巡池,观察刺参的成活、生长、摄食、排便等状况。发现漏水、刺参异常现象,及时处理。
4.4 病虫害防治
养殖生产中,应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控制疾病的发生。日常管理中应注意定期或不定期施用生石灰,用量为600 kg/hm2。针对其他疾病,应该及时采用药物治疗,且药物使用应符合NY 5071的规定。在刺参养殖过程中,应采用以下方法对疾病或敌害生物进行防治。
烂皮病,俗称“化皮”病,其症状表现为个体皮肤溃烂并引发死亡。目前,饵料变质、水质污染、机械损伤、缺氧、pH值波动较大、盐度降低(低于17‰)、水蚤等敌害生物侵害损伤都可以引起这种病的发生。日常管理中应注意观察,一旦发现有溃烂病,应立即把病参放于50 mg/L抗菌药液中药浴0.5 h左右,并最好把病参隔离起来进行观察,待恢复正常再放回原池中。
蟹类、虾虎鱼、海鲇和水蚤类等敌害生物也是危害幼参的重要源头,在养殖过程中应该主要防范。在放苗前可用20 mg/L漂白粉彻底清塘,清除敌害,进水时用80目网过滤,以防鱼虾蟹卵及其幼体;另外,对于水蚤等敌害生物,应在进水前2~3 h全池泼洒2~10 mg/L的敌百虫,待水蚤完全死亡后,再提闸换水。
5 捕捞
在刺参生长到4~6头/kg时就可以考虑收获了,收获期主要是春季,其次为秋季;春季捕捞时,应在每年的高温期来临前结束。捕捞时应采用人工潜水采捕作业,采取轮捕轮放的方式,捕大留小。同时,根据每年捕获情况,还应在春秋季节补充一部分苗种。
6 小结
经过4年的养殖实践经验,我们摸索出了一套适合刺参在苏北海州湾区域池塘高效养殖的技术方法,并在2013年和2014年连续2年取得丰收,平均每平方米养殖池可产商品参3.5 kg。现把该技术的要点总结如下:
6.1 营造仿自然环境
在池塘中应利用石料、瓦块、旧轮胎等为刺参养殖提供仿自然环境下的遮蔽物。其好处在于:一是为刺参提供良好的活动空间,便于其运动和有特定物体可以附着;二是增加底部养殖空间,使平面变成了立体,利于提高养殖密度。
6.2 做好日常管理
在日常管理中应特别注意对疾病和敌害生物的防治,特别强调以防为主,做好池塘的消毒及进水中病害生物的消除工作。
6.3 加强水质调控
结合季节性降雨和气温变化特征,加强水质的管理和调控。在雨季,应防止雨水大量流入池塘而导致盐度骤降,通过加大换水量,而使水体盐度保持在26‰以上。
6.4 科学投喂
应根据季节性特点和水温变化,采取不同的投喂策略,在池塘水温超过20 ℃以上时应停止饵料的投喂,而在其最适宜生长温度时节,加大人工饵料的投入,同时也要过肥水等措施加大培育天然饵料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