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玲 安丽 付佩胜
摘要:采用半致死浓度法,对4种鲤(东平湖鲤、建鲤、俄罗斯鲤及德国镜鲤)对柱状黄杆菌引起的柱形病(即烂鳃病)的抗病力进行了试验研究,分别采用1×104、2×104、4×104、8×104、1.6×105 cfu/mL浓度的柱状黄杆菌G4菌株菌液浸泡攻毒1 h,参考Reed-Muench法计算半致死浓度(LC50)。结果表明,东平湖鲤LC50为104.7174 cfu/mL;建鲤LC50为104.6821 cfu/mL ;俄罗斯鲤LC50为104.6414 cfu/mL;镜鲤LC50为104.5694 cfu /mL ,表明不同品种鲤鱼对柱形病的抗病能力存在差异,四种鲤抗病力大小依次为东平湖鲤>建鲤>俄罗斯鲤>镜鲤,其中东平湖鲤和建鲤无显著差异,二者和镜鲤的差异极显著(P<0.01)。
关键词:鲤鱼;柱形病(烂鳃病);抗病力
东平湖鲤(Cyprinus carpio)属鲤形目、鲤科,源自黄河,和黄河鲤鱼同属一个品种,是东平湖久负盛名的大型经济鱼类,水汛时黄河鲤随河水进入湖内,因湖内水质肥沃,适宜鱼类繁育和生长而在湖内定居。相对隔离的生存环境使得东平湖鲤与黄河鲤等其它水体的鲤鱼基因交流较少,形成相对独立的地理种群,该鱼体型短宽,背苍黑色,腹黄白色,尾鳍下叶呈红色,誉谓“金翅金鳞”,其肉嫩鲜美,肥而不腻,营养极为丰富,为鱼中之上品。近年来由于市场需求量的急剧增加,过度捕捞使得东平湖鲤野生资源锐减,近年来湖区人工增殖放流和民间放生活动的的开展,导致东平湖鲤这一长久以来形成的独特地理群体遭受到不同程度的遗传渐渗,造成基因污染,而一旦污染,这一种质资源的原种便再难找到和恢复,因此有必要对东平湖鲤的种质资源进行发掘,以培育生长速度快、抗病抗逆能力强等优良性状的经济品系。鲤的地方群体或品系较多,为了比较不同鲤鱼对柱形病抗病能力的差异,本文以东平湖鲤、建鲤、俄罗斯鲤及镜鲤等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柱形病抗病力的差异测定和比较,以期为鲤鱼抗病遗传育种提供参考。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鱼及试验菌种
东平湖鲤取自东平湖,是用野生东平湖鲤繁育的F1代个体,建鲤购自槐荫区养殖场,俄罗斯鲤和镜鲤取自省淡水渔业研究院,购买后饲养1个月,以消除养殖环境因子的影响,暂养期间定期泼洒药物以防发生鱼病。试验鱼体长11.5~156 cm,体重22.9~38.5 g,试验菌种为柱状黄杆菌 (F.columnare),由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提供。
1.2 方法
1.2.1 柱状黄杆菌的培养和记数 采用含1μg/mL妥普霉素的Shieh培养基培养柱状黄杆菌,先用固体培养基27 ℃培养,再挑取单克隆接种到4 mL液体培养基27 ℃振荡培养,18 h 后取1 mL 接种到100 mL中再培养18 h,测其OD600值,并进行菌落记数。分别稀释101、102、103、104、106五个梯度,各浓度取0.2 mL涂布到固体培养基平板上,各浓度设3个重复。27 ℃恒温培养17 h 后菌落计数。
1.2.2 攻毒预试验 采用菌液浸泡法攻毒,试验在塑料周转箱中进行,每组试验鱼20尾,分别用1×104 cfu/mL、1×105cfu/mL 、1×106 cfu/mL的菌液浓度浸泡1 h 后,转移到盛有清水的塑料箱中观察,箱内保持充气,试验水温26 ℃。
1.2.3 半数致死浓度(LC50)的测定 每组试验用鱼20尾,分别用浓度为1×104 cfu/mL、2×104 cfu/mL、4×104 cfu/mL、8×104 cfu/mL、1.6×105 cfu/mL的菌液浸泡攻毒,另外设置空白对照组。菌液浸泡1 h 后,转移到清水中,每天记录2次鱼的死亡情况,连续记录3 d。试验在塑料周转箱中进行,试验期间保持充气,试验水温26 ℃,半数致死浓度(LC50)计算方法参考Reed-Muench法[1]。
2 结果
2.1 柱状黄杆菌的培养和菌落记数
取1 mL 培养液接种到100 mL液体培养基中27 ℃振荡培养18 h后,测得其OD600值后结合菌落计数,计算出菌液浓度为2×108cfu/mL。
2.2 预攻毒试验
攻毒处理24 h后观察发现用1×104 cfu/mL浓度浸泡处理的鲤鱼全部存活,而用1×105cfu/mL和 1×106 cfu/mL浓度处理的鱼则全部死亡。
2.3 半数致死浓度(LC50)的测定结果
四种鲤鱼感染柱状黄杆菌3 d内的死亡情况见表1,计算得出各自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见表2。试验结果的方差分析表明,四种鲤鱼中东平湖鲤与建鲤无显著差异,二者与镜鲤的差异极显著(P<001),俄罗斯鲤与镜鲤也有显著差异(P<0.05)。
3 讨论
东平湖鲤选育的主要目标是提高生长速度和增强抗逆抗病能力,本研究选用4种不同品种鲤鱼来探讨其对柱形病的抗病力差异,其中东平湖鲤是捕自东平湖的野生亲本经人工繁育的子一代;建鲤为济南本地养殖群体,经过连续多代人工繁育的后代;俄罗斯鲤和镜鲤取自山东省淡水渔业研究院,引自天津市水产研究所。
柱状黄杆菌是世界范围的水生动物致病菌,其宿主范围极广泛,可感染鲑科、鲤科、鲶科、鲈科等多个科的鱼类,几乎所有的淡水鱼均对该菌敏感,是我国重要养殖鱼类草鱼、鲤鱼等烂鳃病的病原菌[2],它是条件致病菌,组织损伤、高温、低氧、操作不当及继发感染等都有可能发病,主要危害鱼鳃,也可引起体表溃疡。通过本试验研究,计算出各自的半致死浓度(LC50),结果显示柱状黄杆菌对四种鲤半致死浓度顺序为东平湖鲤>建鲤>俄罗斯鲤>镜鲤,方差分析表明,东平湖鲤和建鲤差异不显著,两者与镜鲤有极显著差异(P<0.01)。
本研究结果为野生东平湖鲤子一代的抗柱形病能力最强,镜鲤的抗病力最弱,和蔡完其等[3]研究鲤鱼对嗜水气单胞菌的LC50的结果建鲤>野鲤>镜鲤及卢彤岩等[4]对高寒鲤和散鳞镜鲤的比较结果相似。分析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一是东平湖鲤为野生亲本的子一代,其亲本是自东平湖采集的7龄以上的天然野生群体,经过多年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天然群体中体质弱的苗种已经遭淘汰,能够成活下来的都是体质比较壮的个体;二是野生群体的亲本数量多,具有较高的遗传变异度和遗传多样性水平,避免了因近亲繁殖造成的种质退化;德国镜鲤1984年从德国引进我国,具有生长快、耐低温等特点,但是其抗病力差[5],是因为体表鳞片少,缺乏第一层防御系统的保护的原因造成的;建鲤是1996年杂交育成的优良品种,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和抗病力强等特点[6],本实验所用的建鲤是附近养殖者多年人工养殖的,亲本数量相对较少外,又经过连续多代人工繁育,存在一定程度的近交衰退,加之是在人工环境下养殖,饲料营养因素、养殖水环境因素、人为管理等因素的不当,也会导致群体整体抗病能力的减弱;俄罗斯鲤又名乌克兰鳞鲤,是大马哈鱼与鲤鱼的杂交品种,具有耐低温、生长快、性成熟晚等特点[7],1998年引进我国,但是引进的基础群体较少,经过多代的人工繁育,存在近交衰退的问题,从而使其抗病能力减弱。
通过引进野生种质,更新亲本,提高养殖苗种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可能在抗病性状方面获得一定的改善,然而近交不一定就带来衰退,遗传多样性高也未必能大幅提高抗病和生长效果,有目的的近交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将某一目标性状进行纯化和固定,应充分利用好现有的种质资源,在保护好野生种质资源的基础上,针对抗病力、生长速度等指标进行品系和品种的培育才是遗传育种工作的关键[8]。
参考文献:
[1]杨 玲,孟庆磊,安 丽,等.3个草鱼群体抗柱形病能力比较[J].齐鲁渔业,2012,29(6):8-10
[2] 黄锦炉,汪开毓,黄艺丹,等.水生动物致病菌—柱状黄杆菌研究进展[J].中国水产,2009,52(10):59-61
[3] 蔡完其,孙佩芳.三种鲤对爆发性鱼病抗病力的差异[J].水产学报,1994,18(4):290-295
[4] 卢彤岩,刘洪柏,李池陶,等.两种鲤鱼对侵袭性病原体及嗜水气单胞菌抗病力的比较[J].水产学杂志,2000,13(1)53-56
[5] 宫会顶,王武民,张卓.池塘养殖镜鲤主要病害的治疗及综合防治措施[J].中国水产,2008,51(9):67-68
[6] 朱健,王建新.建鲤品种特性研究进展[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2004,23(1):52-55
[7] 王锡荣,王秉利.俄罗斯鲤健康养殖试验[J].齐鲁渔业,2012,29(10):13-14
[8] 贾智英,石连玉,孙效文.鲤抗病育种研究进展[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2,21(4):575-579
(收稿日期:2015-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