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莹
【摘 要】立足于广西组织开展的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的实际情况,提出专业课程设置必须与职业资格考试相对接的观点,在原有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基础上进行探索和革新,系统性设计符合“课证融通”理念、具有地域特色的专业课程框架。
【关键词】课证融通 旅游管理 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 G 【文獻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8C-0060-02
当前,各高职高专院校纷纷推行“双证书”制度,但只有在高职院校的教学和管理相适应的前提下,将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标准与建设以能力为核心的专业课程设置相对接,才能促进专业发展,帮助学生顺利就业,进而促进高职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本文以北海职业学院为例,分析当前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与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对接过程当中的不足,探索“课证融通”目标中专业课程设置的有效路径。
一、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与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要求现状
(一)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一般来说,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为:培养熟悉旅游市场,具备旅游管理理论和操作技能,有较强的涉外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在旅行社、旅游景区等企业从事管理和服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通过在校三年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必须具备以下知识、能力与素质:掌握旅游职业道德规范和礼貌礼仪基本知识;熟悉旅行社内勤、外联、文秘、票务等业务;具有丰富知识,熟悉历史、地理、古建筑、园林、文学、文化、民族、民俗、宗教、餐饮、特产、景点、礼仪、审美等方面知识;具有在旅行社内组织服务接待、处理接待中出现问题的能力,掌握独立从事旅行团的接待服务的工作技能,取得导游职业资格证书;具有较熟练的涉外接待英语会话能力,取得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证书;具有较好的口头表达能力,普通话、广州话发音准确,语言清晰流畅,讲解贴切生动;了解国内外酒店的现状、发展趋势和有关方针、政策、法规。同时,很多高职院校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毕业资格有“双证书”要求,为使学生实习和毕业能更适应行业要求,提升就业竞争力,要求学生毕业除获得毕业证书以外,还获得英语应用能力B级证书、计算机一级证书、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证书、普通话等级证书、导游证、茶艺师和人力资源师资格等,而这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证书。
(二)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要求。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分为笔试和口试两部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进行。以广西为例,考试一般安排在每年的11月底或12月初进行,笔试由导游基础知识、导游业务知识、旅游政策法规与职业道德以及导游汉语言文学知识四门课程内容组成,分为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三种题型,自2013年起以机试的方式进行考核;口试则依托参考教材《现场导游考试指南》,由自我介绍、导游词讲解、回答问题三部分组成,按照当前广西的导游资格考试每年仅进行一次的情况,高职院校一般安排相关专业考生在第二学年上学期参加考试。
二、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原有课程设置及其存在的不足
以北海职业学院为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原课程设置安排如表1所示。
表1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原课程设置安排
类别 序号 课程名称 教学时数 学期周数及周课时数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公共课程 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56 4
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64 12
3 国防教育 20 1 1 1 1 1
4 国家安全教育 20 1 1 1 1 1
5 形势与政策 28 1 1 1 1 1
6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46 2 2
7 大学英语 144 4 4
8 计算机应用基础 72 4
9 大学语文 26 2
10 体育 62 2 2
11 健康教育 26 2
专业课程 1 旅游服务基础技术 52 4
2 旅游会计 52 4
3 客源国概况 52 4
4 普通话口才训练 26 2
5 职业形象与礼仪 36 2
6 旅游市场营销实务 72 4
7 导游才艺技能 72 4
8 茶艺服务技术 72 4
9 导游基础知识 76 4
10 广西导游 76 4
11 导游实务 76 4
12 旅游法规 76 4
13 旅游英语 76 4
14 越南语 40 4
15 旅游电子商务 40 4
16 旅游人力资源管理 40 4
17 景区开发与管理 40 4
18 旅行社经营与管理 40 4
19 旅游会展策划与服务 4
实践课程 1 军训、入学教育 60 2周
2 专业实训 90 1周 1周 1周
3 毕业设计(论文) 240 8周
4 毕业实习 840 12周 16周
公选 1 公共选修课程 32 4
专业选修 1 粤语训练 76
2 基础越南语 40
3 导游团队管理技术 40
4 酒水与酒吧管理技术
从表1可见,原有的课程设置遵循“学科本位”的原则,课程设置不尽合理,与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的需求并不适应,有一些应该安排的课程没有安排,如考证当中的导游汉语言文学知识课程并没有安排,有些课程则没有经过科学压缩。学生考取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证书的时间为第三学期,而该课程设置中与考证相关的导游基础知识、广西导游、导游实务、旅游法规四门课程一直安排至期末,没有为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预留必备的训练和准备周期,导致课程与职业、就业联系不紧密,极大地影响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的通过率,进而影响学生的实习和就业。
三、基于“课证融通”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重新设置
专业人才的培养功能必须通过课程才能实现,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和落脚点,是专业的基本结构单元,更是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知识储备、能力和素质得以提升的有效载体,直接影响着专业的建设和发展。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决定了其课程设置必须以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中心,服务于行业和产业的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在“双证书”要求的背景之下,应将专业课程设置与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相结合,依据“课证融通”理念,在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融入职业资格考证,将职业资格考证与人才培养方案深度融合。北海职业学院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正是在“课证融通”的基础上围绕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要求进行课程重构,在课程的开发过程中结合学生的考证要求,摈弃不适宜的开发形式,引入行业专家参与,跳出学科体系藩篱,开发出满足行业(岗位)需求的、新颖的、本地化的课程体系,整合职业资格考试科目,严格把关课程设置,按照考试的能力要求和时间安排重新组合打造课程,力图强化专业课程设置与职业资格考证之间的对接,实现两者在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等方面的一致。调整后的专业课程设置如表2所示。
表2 调整后的专业课程设置
类别 序号 课程名称 教学
时数 学期周数及周课时数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公共
课程 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56 4
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64 12
3 国防教育 20 1 1 1 1 1
4 国家安全教育 20 1 1 1 1 1
5 形势与政策 28 1 1 1 1 1
6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46 2 2
7 大學英语 144 4 4
8 计算机应用基础 72 4
9 体育 62 2 2
10 健康教育 26 2
专业
课程 1 旅游服务基础技术 52 4
2 旅游会计 52 4
3 客源国概况 52 4
4 普通话口才训练 26 2
5 职业形象与礼仪 36 2
6 旅游市场营销实务 72 4
7 导游才艺技能 72 4
8 茶艺服务技术 72 4
9 导游基础知识 76 4
10 导游汉语言文学知识 76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