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利平
【关键词】低年级 阅读能力 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8A-
0036-01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掌握大量的字和词是阅读与写话的重要基础,但教师也不能忽略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帮助学生扫清阅读障碍,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语言感知能力,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
一、圈点勾画,边读边思
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正处于学习各种知识的启蒙时期,阅读能力偏低。教师要注重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以使学生的阅读能力逐渐得到提高。在具体的阅读方法上,教师要以文本为凭借,让学生学会圈一圈、画一画,边读边思考,掌握阅读的方法。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台湾的蝴蝶谷》一课时,笔者让学生自己读课文,在自己认为重要的地方圈一圈、画一画,想一想: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台湾的蝴蝶谷很美丽?在教师的指导下,有学生把课文第二自然段中的“飞过、穿过、越过、赶到”等词语圈起来,并且在旁边写道“这些动词用得很准确,读起来很有节奏感”;有的学生给“祖国的宝岛台湾气候温暖……是蝴蝶生长的好地方”“台湾的山多,山谷也多”“蝴蝶谷里的景象非常迷人”这些句子画上了横线,表示这些句子很重要。还有的学生在“金光灿灿”“上下翻飞”“十分壮观”“五彩缤纷”“五颜六色”这些词语下面画上曲线,他们觉得这些词语很美,想要记下来。这样教学,从低年级阅读教学开始,教师就注重让学生养成勾画圈点的阅读习惯,学生在教师的有意点拨引领下,其阅读能力定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二、图文结合,提升感悟能力
小学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为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主动阅读,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意识地从学生的形象思维入手,结合课文插图铺路搭桥,让学生通过图文结合理解课文中的关键句子或者段落,从而让学生内化思维,提升学生对文本的感悟能力。例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鸟岛》一课时,课文主要通过对青海西部鸟岛的描写,使学生从小热爱鸟、保护鸟,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文中具体描写了鸟多和鸟蛋多,在形容鸟多的时候,课文是这样描写的:“一群又一群的鸟儿陆续从各地飞来”“各种各样的鸟聚在一起”……这些句子描写得很具体,但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读了这些句子以后并没有产生太深刻的印象。此时,教师就可以结合课文开头的插图,让学生通过图文结合感受鸟多,学生定会有不一样的阅读感受。再如“窝里窝外,到处是玉白色的,青绿色的鸟蛋”“随处都能拾到鸟蛋”这些表明鸟蛋多的句子,教师同样可以让学生结合插图来理解,这样教学,教师主要结合课文特点以及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的特点,引导学生图文结合来思考,使学生的阅读思维得到有效内化,促进学生阅读感悟能力的提升。
三、学以致用,拓展阅读
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采取合适的时机把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到课外,鼓励学生拓展阅读。教师要以文本教材为凭借,以阅读教学为渠道,根据文本特点,找出教材中适合学生延伸拓展阅读的着力点,及时把学生的阅读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从而使学生养成热爱读书的习惯,达到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目标。例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欢乐的泼水节》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质疑,让学生说说自己对课文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在教师的鼓励下,有的学生问道:“傣族是什么意思?傣族人们为什么喜欢过泼水节,泼水节有什么传说或者由来吗?”面对学生的质疑,笔者顺势引导:“请大家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或是上网查资料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在下次课比一比,看看哪位同学有新的发现。”这样教学,教师把学生的问题巧妙地引到课外,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获取知识,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拓展阅读的过程中对文本形成更加深刻的体验,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当然,教师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不能远超过他们这个学段的要求,更不能要求他们一定要准确、快速地把握字意、句意和文意,而是要循序渐进地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逐步提升。
(责编 杨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