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eissner中厚板理论的矩形板的动力分析*

2015-10-15 07:32苏铁坚
吉林建筑大学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中厚板内力剪力

苏铁坚

(吉林建筑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长春 130118)

对于薄板的动力分析一般采用古典的Kirchhoff-Love薄板理论,即不考虑剪切变形的影响[1],但当板厚与长宽比值较大时,将出现很大误差;对于某些复合材料板,抗剪性能较差,应用古典的薄板理论也不合适.采用Reissner中厚板理论分析此类可以完全满足要求.因为是考虑多种变形的影响,应用传统的最小势能原理在分析计算时显得很困难,而最小余能原理的应用,为这类问题的处理提供了理想的方法.文中采用各项同性假设.

1 基本原理和方法

1.1 Reissner中厚板理论

按照Reissner中厚板理论,横向剪力Fsx,Fsy引起的变形不能略去,古典理论中板的直法线假设不再成立,同时认为板的真实位移W一般讲也不等于中面挠度w,而引入板的平均挠度w.古典理论中板的内力素分量的定义仍然采用,内力分量与平均挠度w的关系为:

式中:

为板的抗弯刚度;μ为板的泊松比,E为材料的弹性模量;δ为板厚,q(x,y)为板所受的横向面分布荷载集度[2].

1.2 最小余能原理的基本方法

当简支板以频率ω作由振动时,设板的振型函数为

对应面分布惯性力集度为:

式中:¯m为板的面分布质量.对振型函数w要求满足中厚板的平衡方程:

及力边界条件,由振型函数,求出板的惯性内力(Mxq,Myq,Mxyq;Fsx,Fsy).由诸内力及振型函数表示的结构总余能公式为:

式中:第一项为弯矩和扭矩的应变能,与古典理论的结果相同;第二项为横向剪力引起的应变能;第三项为正应力σx,σy与沿板厚方向的变形相互影响引起的应变能;最后一个积分为板的动能.

应用最小余能原理:

既结构总余能对广义惯性力(¯mω2A)的一阶变分为零,得出求解动力学问题的基本方程[3].

2 简支矩形方板的固有频率

考虑边长为a的简支方板,计算固有频率.取振型函数为:

面分布惯性力集度为:

代入(3)式中,得满足动平衡方程及力边界条件的振型函数为:

式中:

如不考虑剪切变形的影响,B=1,结果与古典理论相同.由式(1)可求出惯性力引起的内力:

代入结构总余能公式中积分,只考虑弯矩和扭矩的应变能,然后对惯性力(¯mω2A)取变分,得简支方板的固有频率为:

式中:

如不考虑剪切变形的影响λ =2,与古典理论的结果相同,为问题的精确解[4].再加入剪力、正应力σx,σy与沿板厚方向的变形相互影响引起的应变能,重复前边的运算过程,得:

式中:

这里,式(11)中分母根号里的第二项为剪力应变能项的影响,式(12)中的第二项为正应力σx,σy与沿板厚方向的变形相互影响引起的应变能项的影响.

3 Reissner中厚板理论与古典理论的比较

3.1 基本数据

不同比值下的基本数值见表1.

表1 不同比值下的基本数值(μ=0.3)

3.2 考虑弯矩、扭矩应变能项时与古典解的比较

考虑弯矩、扭转应变能项时的误差见表2.

表2 考虑弯矩、扭矩应变能项时的误差(μ=0.3) (%)

3.3 考虑弯矩、扭矩和剪力应变能项时与古典解的比较

考虑弯矩、扭矩和剪力应变能项时的误差见表3.由于考虑了剪切变形,板的总挠度增加,固有频率降低.

表3 考虑弯矩、扭矩和剪力应变能项时的误差(μ=0.3) (%)

4 结语

从以上的结果可以看出,板厚与板长(宽)的比值对计算误差的影响相当明显,当该比值大于1/10时,与古典理论的误差已经超过5%,同时看到,剪力项的影响更不可忽视.对于正应力σx,σy与沿板厚方向的变形相互影响引起的应变能项,与其它几项相比,对结果的影响很小,可以不考虑,因此式(11)改写为:

[1]徐芝纶.弹性力学(第三版)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6.

[2]黄克智,夏之熙.板壳理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7:90-110.

[3]林家浩,曲乃泗,孙焕纯.计算结构动力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167-170.

[4]Warren C.Young Richard G.Bndynas,Roark’s Formulas for Stress and Strain(Seventh Ed)[M].New York:McGraw-Hill Companies,2002:764-766.

猜你喜欢
中厚板内力剪力
新型中厚板快速冷却系统研发
钢结构厚板及中厚板的焊接
孩子的生命内力需要家长去激发
逆作法孔口边梁内力计算
孩子的生命内力需要家长去激发
悬臂箱形截面梁的负剪力滞效应
考虑截面配筋的箱梁剪力滞效应分析
SIMATIC TDC在八钢中厚板轧线中间冷却装置中的应用
“内力作用的‘足迹’”微课教学设计和实践反思
箱型梁剪力滞效应的解耦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