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燕梅
目前,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们在越来越高品质的生活中也滋生出各种不良思想和状况,如金钱至上、利欲熏心、斤斤计较等,这些都给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了不良的影响。面临现实乃至于未来,学生中独生子女占绝大部分,无比优越的家庭和社会条件,使他们中相当多的一部分,自我意识大为膨胀,对于集体、社会、国家的责任感相对淡薄。那么,学校作为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最重要的阵地,应该如何面对这样的挑战?这远远不是一节、两节品德课能够达到或者改变的。学生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德育,大部分应该是通过各个学科教学的课堂提供的,是全体教师的任务。下面就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教学时要找准最佳结合点
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德育,不同于政治,小学思想品德,是与数学科学知识、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等有机结合进行的。因此,教师要通过在数学中实现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政治导向、情感陶冶、意志培养、道德规范。要特别注意历史的教训,防止出现穿靴戴帽的情况。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渗透德育,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因素,我在教学过程中就特别注意紧密结合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适当地、自然地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会了知识,形成了能力,也受到了良好的德育。这里,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找准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数学方法与德育的有效结合点。这个结合点,一种是固定的,一种是可变动的。一般与数学知识(概念、法则、公式、定理等)或数学史料的结合点是固定结合点,它具有客观性,多表现为显性的,只要教学时组织好学生学习相关数学史料或参与数学知识的构建过程,即可达到渗透有关德育观点的目的;而与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结合点,则是可变的,表现为隐性。教学时要“化隐性为显性”。教师要遵循数学规律去揭示隐藏在教学内容之中的数学思想与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得到感知,从而自然地受到唯物思想及辩证法的教育。在讲方法时可以用朴素的语言引导学生领会对立统一,以及矛盾转化并强调重要条件(转化),当然对小学生不能进行深入解释,这取决于教师占有具备思想性的教学教材的情况,以及是否善于选择教材中相应的知识点,这样体现了教学的时代气息,又进行了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的思想教育。
二、从数学学科的本质特点入手,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科学态度是一种求实、创新的态度,在思考或处理问题时,只服从以事实为根据的真理。数学教育对于培养学生严谨、求实、自主的学习品质具有独特的功能。
1.回归本体,感受数学知识本身的严谨性
数学在概念语义的准确性、推理的严密性、计算的规范性、结果的准确性等方面体现出数学知识的严谨性。新课程小学数学教材虽然有时在概念的呈现上不会有特别严格的要求,但教师不能因此降低对数学概念理解要求。以“三角形”的概念为例,它的概念一般这样呈现:“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封闭的平面图形。”仔细推敲和分解概念,概念中“三条”“线段”“围成”“封闭的”“平面图形”这5个要素没有哪一个是无关紧要的,也没有哪两个有语义上的重叠。因此,教师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要引导学生结合具体实例充分理解概念的含义,感受理解数学概念严谨性的这个特性。由于数学是以计算为主的学科,所以计算的规范性和结果的准确性也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透彻地理解算理,掌握法则,然后再做到有条不紊的准确计算。在每学习一种新的计算方法时,教师要特别注意采用恰当的方式,力求做到直观、具体、透彻,以达到使学生充分理解的目的,同时也要让学生感受只有严格规范的过程才会产生准确的结果,深化对数学严谨性的认识。
2.循序渐进,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
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进行,同时要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在小学低年级,主要在认真听讲、书写规范、计算准确等方面提出要求;小学中、高年级,还要在课前进行预习、课堂善于质疑问难、养成验算的习惯、能够有错必改并能够针对错误进行反思、能够对知识进行简单的归纳整理等方面提出要求。同时,教师既要坚持一贯的、持之以恒的严格要求,也要辅以有效的指导,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三、联系生活的数学,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数学是一门联系性极强的学科,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数学就在人们身边。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摄取有关德育信息,及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时、分、秒”的认识时是这样引入课题的:演示举世瞩目的中国“神舟”飞船成功升空的画面,让学生说出飞船发射时间是几时;结束时,再演示飞船成功返回的画面,让学生说出返回的时间是几时。教师通过联系生活中出现的振奋人心的大喜事来引出课题和收尾,这样既能及时让学生了解一些外界的信息,又能及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励学生奋发向上。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小学数学教师要肩负起历史赋予的使命,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来引导学生调动自身的知识经验、思维灵性、道德潜质,不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中学到知识,学会做人,让德育之花绽放在小学数学课堂上。
(作者单位:江苏华罗庚实验学校)
学子·上半月2015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