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章丽
一、高中语文教学反思
高中语文教学始终存在着一些问题。以教师而言,片面强调实用功能,偏重显性的目标、“立竿见影”的目标,忽视人文精神的培育。同时也很难做到“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培养。高中语文教学还普遍存在重文轻德、重教书轻育人现象。学校为追求升学率,近期社会效益,层次加压,逼迫学生死读书。语文教学中还缺少对他们学生而有效的引导,不注重思想教育。邓小平曾说过,改革开放最大失误是教育,这教育就是思想教育。
二、传统的解决措施
传统的作业布置一般分为两个阶段:高一高二,重在培养兴趣,积累知识,提高素养;高三,重在复习备考,训练技能,查漏补缺。而教师在对待这些作业时也是采用“全批全改”的方式。但是学生对教师批改的作业通常有四种反应:一是根本不看。二是看了,却没看懂。三是虽看懂了,但由于没有动脑筋,留下的印象不深,掩卷即忘。四是思考了教师批改的内容,并悟出了一些道理。只有当学生产生了第四种反应时,教师批改作业才有一定的教育效果。由此可见,“全批全改”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必不可少。反而使得语文教学进入了怪圈,学生的反馈也变成了敷衍。叶圣陶曾说:“老师改作文是够辛苦的。几十本,一本一本改,可是劳而少功。是不是可以改变方法呢?”
三、试行实践方法
为了弥补语文教学中师生之间的认识差距,就必须为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这个桥梁就是“语文课代表”。
课代表的传统职责是在课后收发作业、帮班干维持纪律、学习上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向老师反馈情况,可以说其主要承担的是师生间的传声筒的责任。其实,课代表能做的远远不止这些。在这里,笔者想多赋予课代表一些其他的职责,使得课代表不仅仅是收发作业的工具和师生的传声筒,更是一个具有一切教师素质的领导者,他能传递知识,更能传播文化。
课代表的职能在此可以分工为以下几类:
一类为学习类职能。此类职能主要是传统的收发作业,传达任务,批改反馈等,在此不再赘述。
第二类职能涉及课后休闲类职能。所谓课后休闲类职能,即在课后老师不在的时候,由课代表统筹安排相关任务,努力来贴近学生,在枯燥的课间学习中发掘学习乐趣,感悟中华古往今来的美好文化,培养美好情操。
此行实习的基础是“三本一册”。所谓“三本”,即积累本,摘抄本,随笔本;一册是反馈册。
积累本,主要是积累基础知识、基本技法。课代表负责发动学生定做目录,编上页码,每一项内容再来特殊的注释。这一任务单靠课代表没有办法全部完成。那么就全权授权课代表,由他发起学生进行合作编辑制作。
摘抄本,就相当于学生自己编的一本书。里面的内容要包罗万象。摘抄本用于在班级展览,品读。摘抄的内容和时间完全由课代表操控。为了强化学生对这项作业的兴趣,每到一定时间,就进行集体评鉴会。在课代表的主持下,每次发放作业时,都是按照座位顺序发下去,这样每个学生手中拿到的都是别人的本子。然后让学生根据本子的内容,写上自己的感悟。感悟包括对这个本子的评价,根据内容和形式推测出本子主人的性格,还可以给本子主人一些中肯的建议。如果实在精彩,还会推荐到班级日志里。
随笔本,更似小型日记作文本。随笔本的内容可以写自己的学习生活、成长经历、身边的人和事,可以写亲情、友情、社会真情,可以折射社会问题等。因为是触景生情、有感而发,所以这样的文章有生命力有个性,学生有话可说,就不会害怕写作了。
第三类的职能是综合了学习与休闲的职能,其主要体现在书面的反馈上。由于教师的精力有限,课代表承担了大部分的职能,但是人们总是“说易行难”,总有一部分学生视课代表如无物。所以笔者制定了学习反馈表。主要用于平时的作业情况和“三本”的完成情况。由课代表不定时收取,教师再随机从中挑三分之一的学生进行抽查。而反馈的表格一般由课代表和班级学生统一制定。
四、存在问题
将课代表当作语文传承的桥梁,一方面可以将教师从繁重的作业任务中解脱出来,另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能力,锻造班级的凝聚力。但是其中也存在不少的问题。其一就是课代表自身的能力问题。有些课代表可能因为自身性格或者本身工作能力不足,常常不能担此重任,导致班级的课后活动瘫痪,滞后。另一点就是教师可能完全甩手给课代表,使得教师缺失了对学生的了解,造成恶劣后果。
但是这些并不是不可克服的。以上环节,既是历时的又是共时的。历时意味着它们前后相连,由课内至课外。共时体现了它们的交叉性,每一个环节都既说明了课后时间向学生回归的步骤,又再现了教师的责任。几乎每个环节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可见,放权课代表不是让教师放弃责任,而是把力气投放到更具体更扎实更有效之处。
五、实施效应
放权于课代表,让课代表成为课后的语文教师。这样能在较大程度上减轻师生负担,增加师生交往频率,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师生的幸福感。由于教师有一定时间研究并跟踪学生的学习问题,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几乎了如指掌。就能更好的针对个体进行辅导,进而达到关注每一个的目的。
而相对教师而言,学生更喜欢和课代表交流,无论是作业的反馈还是课后的积累,他们都能在兴趣的指引下愉快地完成。
其实不管哪一个学科,课代表都不仅仅只是做工具,他们完全可以成为“小老师”,成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桥梁。也许那时,教师就从“园丁”变成了“园艺大师”。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溧水第三高级中学)
学子·上半月2015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