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审视与重建

2015-10-15 04:57王亚莉
学子·上半月 2015年10期
关键词:成员语文能力

王亚莉

合作能力,是当下社会活动中公民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对于合作能力的培养,一直都是课程改革中特别重视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而言,合作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每一节课,每一次语文实践活动。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修订稿中,都特别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可见,合作学习应该也必须成为语文课堂实践活动中的重要组织形式和活动策略,然而,在多年来的语文课堂中,我们却失望地发现:合作学习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的一种美好构想,在真实的语文课堂中,这种形式却被我们的教师忽视,甚至舍弃了。即使偶尔有之,也只是在公开课教学中装点门面,做做样子而已。

为什么在课程标准中特别指出,一以贯之的合作学习在现实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此遇冷呢?我们又该在语文课堂实践中如何重新发现合作学习的价值,并加以有效施行呢?

一、审视:合作学习是什么?

一段时间以来,许多语文老师对于合作学习认识不深,将合作学习简单理解为就是在课堂中让学生根据老师的提问进行三三两两的交流,甚至认为合作学习就是相互帮助的学习,一个学生回答不出来,另外的学生进行补充回答。这样的理解将合作学习指向了歧路,也最终导致了课堂中无法正确实施合作学习。

诚然,合作的内涵中本身就带有帮助的意义,但是为什么要帮助?如何帮助?帮助到什么程度?这些必须要正确认知。

合作学习的理念,最早在《诗经·卫风》中就有提出,“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而教育名著《学记》中“相观而善谓之摩”“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这些学习理念都在启示我们合作学习的重要性。而早在公元一世纪,古罗马昆体良学派就始终强调“大家一起学习,可以互相激励,促进学习”。我们当下所谈论的合作学习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在美国重新兴起并得以推广的。

对于我们现在所讨论的合作学习,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沙伦博士对合作学习进行了这样的界定:“合作学习是组织和促进课堂教学的一系列方法的总称。学生之间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则是所有这些方法的基本特征。在课堂上,同伴之间的合作是通过组织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实现的,小组通常由3-5人组成。小组充当社会组织单位,学生们在这里通过同伴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交流展开学习,同样也通过个人研究进行学习。”而我国教育学者王坦则指出:“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助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

由此可见,当下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无论形式如何变化,都离不开五个基本要素:一是组成良好的合作团体,合作成员间要彼此团结;二是形成良好的交流氛围,确保小组成员能有效交流;三是树立合作成员的个人责任;四是养成合作团队成员的交往技能,尤为重要的是与他人在合作时的组织能力、交流能力、协同能力、相互尊重的态度等;五是培养学生拥有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能力,小组成员要能够根据合作的内容和效果反思学习进行得如何并提出改进措施。

二、重建:合作学习怎么做?

从施行合作学习以来,我们的语文老师曾一度在课堂中探索和努力践行这一崭新的学习方式,然而因为缺乏足够的认识,加之没有有效的实践经验,这样的一种学习形式也就在课堂中不见了踪迹。在教育教学改革逐步向纵深发展的今天,我们重新审视合作学习,就是要能够从已有的经验和教训中厘清不足,重建有效的合作学习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力和合作力。

1.注重引导,强化合作意识

合作学习的方式对于小学生而言是一种崭新的内容。要掌握这种学习行为和方式需要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种意识,成为他们的一种习惯。因此,从低年级开始教师就应该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方式的引导,逐步帮助学生树立合作学习的概念。

低年级学生喜欢获得成就感,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在平时的课堂中巧妙引入合作学习的行为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感受到自我的成功。如在进行词语拓展内容教学时,让学生采用合作的形式,来说一说与“春天”有关的成语,小组成员合作的成绩统一计算,平均分配。这样每一个参与合作的学生都能够获得合作带来的成功。学生在一次次的合作中感受到“我需要为小组奉献力量,小组能够带给我更多的成功。”长期的实践练习,学生就能够养成合作的习惯。

到了中高年级,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逐步增强,此时,教师要引入相互合作的典型案例,用具有榜样示范的人物和实例来促动学生继续加强合作学习,并认识到合作是一种长期应具备的重要能力。只有在学生的头脑中牢固树立了合作意识,学生才能在合作中完全参与,重视并做好同伴间的合作。

2.彰显原则,安排合作组织

合作学习是学生与学生间的异质组合,这种组合的成效决定于参与合作的人员安排。在进行合作学习时,合作小组的编排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合理编排合作的人员,我们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是要注重体现合力。合作的目的是引领成员通过相互的帮助实现共同的提高,在解决问题中提升小组成员的能力。因而,在安排小组成员时,教师要充分考虑不同个性的学生,要凸显“取长补短”的理念,将具有不同能力、不同性格、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进行搭配组合。这种组合需要教师对班级中每一位学生都能有个清晰准确的认识,才能做到有效安排。

其次,教师在安排小组成员时还要遵循流动原则,就是对于不同的小组成员要实行定期的流动,重新安排。定期的人员变动既增加学生的新鲜感,也能让不同的学生在新的环境中获得锻炼。这种流动是基于合作的内容和目的来进行的。因此教师在安排小组成员时要至少准备两套安排名单,保障合作小组的正常开展活动。

3.展现过程,创新合作形式

传统的合作学习只是单纯指向于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即面对教师的问题,由小组成员相互讨论进行解答。这样的合作学习窄化了合作的内涵,也约束了学生合作的能力发展。合作应是为学生能力展示而服务的。合作展现的是一种形式与过程,而不是一种结果和答案。学生进行合作收获的是一种能力,而不是单单地追求一个问题的答案。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放大合作的形式,从合作阅读向合作写作、合作朗诵、合作表演拓展,给予学生更多的合作形式,才能让学生在不同的语文学习中深化语文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4.关注时机,提升合作效果

语文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形式,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是从课前一直延伸至课后的,而语文学习更是需要学生从资料收集、课文预习到课堂学习、实践训练再到课外拓展、巩固运用的,在这些过程中,合作学习都应伴随其中。何时进行合作学习,就需要我们教师依据不同的内容安排,关注学生合作的时机。

在不同的学习环节,我们对于学生合作的内容也要有思考与指导,如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我们可以在课堂中加大合作识字的训练,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在中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合作来交流阅读的体会与感受,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而到了高年级的写作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合作来进行评价表达的训练,帮助学生讲学习与运用进行结合,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

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我们也不应忽视对学生开展合作进行方法和策略的指导,要指导学生首先养成独立思考的意识和习惯,要能够在合作中表达自己的见解,否则人云亦云,失去了合作的价值;其次要培养学生交往的能力,要学会如何与同伴交流,如何解决分歧等;最后教师还要能够制定有效的评价体系,来激励有进步的合作小组和个人,帮助更多的学生在合作中获得更大的发展。

合作,是一种能力。合作学习,正是培养这种能力的重要策略。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应成为每一位语文教师不能回避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郑金洲主编,《合作学习》,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年

[2]王坦,《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学苑出版社,2001年

[3]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成员语文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