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Ⅱ卷:看起来很美?

2015-10-13 03:52钟颖覃广勇
求学·素材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权衡现场感套作

钟颖 覃广勇

2015年高考语文学科刚结束,大部分考生走出考场之后,都说作文题不难,而到高考成绩正式揭晓的那一刻,却普遍发现自己的语文分数比估分时少了,相当多平时语文成绩较高的同学也遭遇滑铁卢。那么,学生的语文究竟在哪里丢分了呢?据广西招生考试院公布,2015年广西语文学科的平均分为90.33分,其中作文平均分才41.59分,创20年最低。说白了,很多语文失分的同学就是败在作文这一项。究其原因,最主要的问题是,今年的高考作文可以说是“貌似容易,实则难”。

那么,今年高考作文有哪些意外是我们始料不及的?又有哪些坎儿是考生没能跨过去的?

审题立意

表面上看,新课标Ⅱ卷作文题的审题障碍不大。但是,如果在立意上忽视一些细节要求的提示,是很容易陷入偏离题意的窘境的。

很多考生一看到这个材料,一看到创新、科学、贡献、爱岗敬业这些字眼,便如获至宝,因为这类作文题自己平时早已练得滚瓜烂熟,于是马上以创新、爱岗敬业为主题开始奋笔疾书,感觉十分的良好。殊不知,到头来这类作文最高也只能拿47分。为何?

考生没有注意材料中关于一些细节的提示,如“谁更具风采”“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体现自己的“思考、权衡与选择”等关键词语。

一、“谁更具风采”。这其实提示考生要从三人中选择一人来写,要明确指出谁更具风采。事实上,今年广西的大部分考生没有明确指出谁更具风采,只是抓住某人的某一特点如笃学、创新、科学、爱岗敬业来立意,这种程度只能算是基本符合题意。更有甚者,仅从材料中的某一个词如贡献、摄影、网络、世界、乡愁等来展开立意,行文根本不涉及材料含意,更没有体现自己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这显然严重偏离题意了。

二、“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也就是说要概括出三人共同点,也要找出三人各自不同的特点。本题所列举的三个人物,他们的共同点是在各自的行业领域中,取得了各自的成就,展示了不同的风采。而他们成功的原因又各自不同,如大李有“笃学敏思,矢志创新”的品质,老王有“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的精神,小刘有“热爱生活,捕捉美景,善于分享”的个性等。

三、“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思考,就是要思考为什么你觉得他更具风采(他更具风采的原因),为什么我们这个社会需要具有这样精神品格的人。权衡,就是要将这三人的特点综合起来做一个面上的比较,看他们当中哪一种人的品格更是我们当代年轻人所必需的,哪一种品格更能体现时代的精神风貌等。选择,就是通过权衡比较后,从三人中选出其一,明确指出其更具风采。令人扼腕的是,大部分考生的作文都未能体现自己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一、与时俱进,变中求生

2015年新课标Ⅱ卷的高考作文仍是材料作文,体现了高考作文命题的不变与变。不变是就其作文材料而言,材料内容“创新”“技术”“爱好”,同样延续了往年对人生成长这一话题的关注,引导学生关注现实,思考人生命运,把个人的认知体验、成长和国家的发展前途和命运联系起来。所谓的变,是说2015年这道作文题的要求比以往多了一层,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思辨性。对比一下历年的高考作文题,以往作文一般是仅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而2015年却多了几个要素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二、夯实基础,加强审题训练

2015年高考新课标Ⅱ卷作文题属于多则材料题。对于多则材料的审题,我们要注意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题目所给的三个人物,他们的共同点是在各自的行业领域中都取得了各自的成就,都展示了不同的风采。他们的不同点在于每个人成功的原因、方法不一样。小李的成功主要在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老王得力于爱岗敬业、苦练绝活,小刘则靠捕捉美景、善于分享。我们在立意的时候,可以选择其中一个人,展开写作。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泛谈三人各具风采或有共同风采。

三、强化作文的现场感,避免宿构与套作

文章中应多一些联系社会现实的语句,适当写出个人对相关问题的看法与感受,让作文有更多的现场感。写作的现场感不足,就不能检测出学生的真实写作水平,如果被判为套作就危险了。

近几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评卷都有打击套作的要求。评卷老师会看作文有没有现场感,考生是不是真的能理解、灵活运用材料。如果只是按照以往的作文套路来写作文,甚至是将考前准备好的一篇作文临时换几个关键词,就会缺乏作文的现场感,有套作的嫌疑。如一篇名为《创新——生命的源泉》的考场作文立意创新、结构严谨、内容丰富、字迹工整,但考生没有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来写作文,文章中更没有体现出权衡与选择的思考,考生只是按照以往的作文套路来完成作文,缺乏作文的现场感和真实感,有套作之嫌。

要避免套作,可以注意以下四方面。

(一)作文开头一、二段最好引用材料,或者解题释题,不能对命题或材料中的关键词不作阐释就一下子跳到观点和对观点的论证上;

(二)不要偷换材料或命题的关键词,如今年老王的“爱岗敬业”,有的考生就将之换成“专注”“平凡”,明显偷换概念,转移论点;

(三)要紧扣论点或论点关键词进行举例分析;

(四)行文中应该尽可能避开往年高考作文的热门话题。

四、运用新鲜素材,事例宜典型不宜多

近年来,高考作文的命题内容接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所以考生在选择和运用素材上要注意以下四点。

(一)要选择新鲜、活泼、生活化的写作内容,切忌胡乱套用牛顿、司马迁、爱迪生、爱因斯坦等经典人物的万能材料。材料新鲜,指写进文章中的材料要有时代气息。所以,考生应尽量关注社会热点,让自己的文章与社会脉搏同时跳动。关注《焦点访谈》《东方时空》《新闻调查》《实话实说》《今日说法》《共同关注》等电视节目,阅读《中学生时事报》《南方周末》《求学》等报刊,开展时事讨论,都是积累鲜活材料的好途径。

(二)忌材料的堆砌。有些考生连续举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事例,中间又无一过渡语,就有堆砌嫌疑。事例宜典型不宜多,典型即选取某一类事物中最有代表性的事例或材料,这些材料无古今中外之分别,只要是既有鲜明的个性,又能体现同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和普遍意义,就是好的。

(三)注重对事例的分析运用。唯有深入分析事例,事例才能为“我”所用,体现“我”的真情实感和行文的思考深度。

(四)注意用例的层次性。高考前,有些老师会将每年“感动中国人物”的素材印发给学生,让学生记住、背熟。用这些材料固然新鲜安全,但如果通篇只有“感动中国人物”的材料,用例往往会缺乏层次性。如果考生个个都用这些材料,就容易出现千文一面的情况,从而让阅卷老师产生审美疲劳感,考生不容易拿高分。

总之,应对今后的高考作文,既要遵循以往材料作文的基本写作要求,又要注入个性化、创新性的视角,稳中求变,才能写出有特色的好文章。endprint

猜你喜欢
权衡现场感套作
沙地幼梨树行间套作大豆高效种植技术
与“三剑客”的书信
权衡
最高的权衡境界
拉丁新风
写出新闻的现场感
云阳县豌豆—玉米—红薯套作高产栽培技术
浅论电视新闻特写的关键要素
电视新闻报道如何摆脱平淡
表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