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作文题全部是材料作文题,都要求考生读完一段文字材料后,依据相应的提示要求写一篇作文。这些高考作文题究竟折射出怎样的教育改革趋势?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思潮?《中国教育报》特邀多位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命题专家、语文特级教师及国内知名大学语文研究学者对2015年的高考作文题进行点评。
作文试题立意紧扣育人导向——
偏重阐述文字材料背后的事理
2015年的高考作文命题总体上体现出高考改革方向:弘扬时代精神,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创新能力等四个方面的考查,形成“一点四面”在作文育人方面的合力,实现高考作文试题独特的教育功能。
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比较典型的如新课标Ⅱ卷作文题。该题利用材料创设风采人物评选的情境,要求考生从三名具有时代风采的模范人物中,选出自己最为赞赏的一名。材料中的三名候选人的原型分别代表着矢志创新的科学家群体、爱岗敬业的“大国工匠”群体以及寻求个人爱好与社会价值相结合的自由职业人群,呼应着科技创新、迈向制造业强国、提高全民文化素养、建设美丽中国等当代人的梦想,渗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渗透依法治国理念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如新课标Ⅰ卷作文题“女儿举报父亲开车打电话”。其直接取材于近期媒体报道的新闻事件,在基本保持事件原生态面貌的同时,命题在写作要求中提出了写信的文体要求,希望考生选择一个说理的对象,在有明确针对性的条件下,说真话、讲道理,表达自己的伦理观、法制观,帮助和引导考生树立并践行正确的法制观念。
在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如北京作文题。其聚焦岳飞、林则徐、张自忠、邓稼先等古今中华英雄,直接以“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为题,要求考生写出英雄人物的风貌和当代青年的真情实感,带动大家赞英雄、学英雄,增强考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在加强创新能力考查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如上海作文题。其以“心中坚硬的东西和柔软的东西之间的关系”为内容,引导考生对“和谐自我”进行思考,考查考生在人生观、价值观方面有见地、有创新的思考能力。另外,四川作文以“老实与聪明”为题、湖北作文以“地下的泉水”为题、广东作文以“感知自然的远和近”为题、安徽作文以“显微镜下看蝴蝶”为题,都紧密联系生活事理,有助于发挥高考试题立德树人的功能。
对比分析2015年的高考作文题,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导师康健教授有一个总体印象:各省市作文题提供的文字材料有一个共性,就是普遍偏重于阐述文字材料背后的事理,可供考生发挥和创新的空间有所差异,比如重庆、山东、湖南等省市的作文材料暗示性相对较强,按道理,如果提供的材料暗示性过强,一般留给考生自主创作的空间就会相对变小。
材料内容贴近时代、社会和考生实际——
注重考查考生的生活阅历和视野
2015年高考作文命题仍是新材料作文,从提供的材料内容上说,都带有非常鲜明的时代色彩,突出时代精神,紧贴时事热点,贴近社会、贴近考生实际。
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命题专家透露,高考作文命题从熟悉的题材或社会热点问题切入,联系考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有助于考生关注生活的体验和自身的成长,引导考生激活人生经验和知识积累,写出个性风采。例如,天津作文题是有关“范儿”的流行语,贴近考生生活,亲切平和,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考生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理可讲;山东作文题用小中见大、常中见新的名言民谚形式;重庆作文题用“公交车等妈妈”事件等,都易于考生联系生活实际,畅谈独到见解,引领考生关注社会生活,思考个人成长方向,努力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这种“三贴近”的材料已成为高考作文命题选材的常态。
“2015年的高考作文题目整体上都比较接地气,指向性比较明确,考生有话可说!”浙江省杭州市余杭第二高级中学语文特级教师苏贤明认为,一方面2015年的作文题贴近社会生活,提供的作文材料大多取材于社会热点事件,比较注重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关注“中国梦”,关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另一方面作文题贴近考生生活实际,注重引导考生关注人生,关注学习,关注传统文化,关注现实等。比如,新课标Ⅰ卷作文题引导考生思考“规则”“亲情”“社会责任感”等关键词之间的关系;新课标Ⅱ卷的作文题为三则材料“笃学创新”“敬业爱岗”和“传播美丽”,正是当今社会弘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我们社会所传播的正能量;浙江卷作文题关注人文和个体,关注“作文与做人”“人品和文品”,自然联系到当下的明星犯罪、反腐等;上海卷作文题关注新时期对个体精神的培育,个体和谐之于社会和谐的意义等。
有人曾说过,“作文是阅读下的蛋”。2015年全国各省市作文题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考生实际的这些共性特征,其实对考生平时的阅读面和视野也是一次全方位“检阅”。
当然,这里所说的阅读,除了读名著,读文章,还包括阅读社会,阅读人生。以浙江卷高分作文题为例,“文品和人品”的材料,从表面上看,考生的选材范围有所收缩,但实际上,围绕着古今中外文人、艺人的作品、人品,考生可以有历史观感,也可以有现实观照,更可以有人生自觉。考生要真正写好这样的文章,既要有文学的阅读积淀,又要对社会有一定的阅读思考。
比如,新课标Ⅱ卷材料中关于“谁更具风采”的讨论,就能和考生的生活场景相互对接。因为在考生的生活中,就有校园风采人物评选。
给考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性,是北京市2015年高考语文作文的一大亮点。北京市高考语文学科命题专家透露,北京2015年语文高考有两道作文题供考生二选一。两道作文题都尊重考生的生活现实。第一题引导考生学英雄、赞英雄,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第二题引导考生关注生活、感受生活、思考生活、热爱生活。每道作文题的命制都尽可能指向明确、简练、清晰,而且每道作文题对每个考生来说都有话可说。endprint
作文材料重在激发考生深度思考——
突出检测考生的思辨能力
从全国范围来看,2015年的作文题从整体上注重强化材料内容、含意和考生思维的深度,引领考生辨析核心概念,在比较中说理论证,既让不同学习风格和思维习惯的考生都有发挥空间,又强化试题的选拔功能。
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命题专家分析说,江苏卷以“智慧是经验、能力、境界”为素材,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引出对智慧话题的探讨,既引导考生打开写作思路,又可以引发考生的自由拓展、多向发散和深度思索。题目本身并不复杂,但要阐释清楚、论证合理,就需要考生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较高的思维水平。再比如浙江作文题对“人品与文品”提出了逻辑阐释的要求,这类思考强度较大的作文题,需要考生调动课内外积累的知识,清晰而有条理地组织思想和语言,才有可能将写作向深度展开。从这些试题中可见,目前高考作文对考生思维能力的考查比以往有了更高的要求。
与往年高考作文相比,2015年全国各省市高考作文的不少材料内容思辨色彩有所加深,这对在语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中培养考生的反思意识和批判精神有指向意义。以新课标Ⅰ卷为例,新课标Ⅰ卷材料中女大学生小陈举报自己父亲的行为,是值得人们点赞还是应受到质疑?这里没有单向的片面结论,而是把矛盾的双方提供给考生,由考生结合自己的认知和经验进行理性分析,巧妙地把考生引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层面。从这一点上来说,2015年的新课标Ⅰ卷作文题与2003年以“智子疑邻”为材料,以“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为题的全国卷作文题相比,虽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其现实性、开放度、思辨性特点更为明显。
当全国这些作文题摆在面前时,康健教授还是最推崇今年安徽省“显微镜下看蝴蝶”和天津市由流行词“范儿”衍生出来的高考作文题。康健说:
“这两道作文题与其他省市要求考生用华丽的辞藻把事理说清楚的作文题不同,安徽作文题讲究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结合,这类题目过去出得很少,它要求考生用文字把一些具体事务阐释清楚,这里面既考查考生的科学精神,又考查考生的文字功底和思维的逻辑性。
“作文命题有时也很矛盾,提供的文字材料越多,暗示就越多,对考生思维的限制相应也就越多,考生写出来的作文可能大同小异,很难有颠覆性观点。但从阅卷的角度来说,限制性多的作文有一个好处就是老师阅卷时尺度相对好掌握一些。比如天津市‘范儿这种简短材料的作文,其实给考生提供的空间就非常广阔,‘范儿可以是行业标准,也可以是道德,还可以是职业规范,等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