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新课标Ⅰ卷

2015-10-13 03:49孔令元
求学·素材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敬畏法治法律

孔令元,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语文教师,陕西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导师。长于研究高考命题和作文教学,多次参加高考作文阅卷和大型模拟考试的命题、审题工作。发表文章三十余篇。曾获第四届全国中学语文教师说课大赛高中组特等奖、全国语文教学论文大赛一等奖等。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对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新课标Ⅰ卷适用地区:河南、河北、山西、江西、陕西)

2015年新课标Ⅰ卷作文一改传统的材料作文形式,变为书信体作文。题目源于2015年5月9日《长江日报》的一则新闻:湖北一名23岁大四女生微博举报爸爸在高速公路上开车打电话,希望能给爸爸一次教训。命题有以下意图:一是回归传统,考查考生对书信格式和内容的掌握;二是直面和关注现实,可写角度宽泛,打破了材料作文中常出现的“文艺腔”,引导考生思考社会问题,考查其思考问题能力,检验其价值立场和思维方式;三是引导考生思维向纵深发展。角度虽然多,但写出高水平作文不易。

试题的变化对今后的备考和作文教学提出了新挑战。材料作文已不可能包打天下,考前突击的“文艺体”也不可能再有市场。考生如何应对?一是多关注社会现象,多看时评,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二是多读各类书籍,扩大知识面,让写作成为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而不是让大脑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三是在备考训练时多关注应用文体和社会热点。考生若能长期坚持,成功便指日可待。

审题时注意题干“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的话语。其他相关方包括警方、网友、网络宣传媒体等。从每个角度,都可以进行立意写作。

从给小陈的角度:主要谈对小陈行为的看法。小陈的行为是值得肯定的,可谈其正面价值和辐射效应;也可从辩证的角度,思考小陈的行为背后隐藏的深层次问题:亲情等伦理道德与社会法律制度的关系。考生可站在现代社会的角度对传统伦理进行辩证思考。同时,小陈的身上代表的是一种法治精神。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治国家更需要这种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

从给老陈的角度:老陈的行为既是对自己生命的不尊重,也是对他人生命的不尊重。考生可从“责任”这一角度展开,批判这种社会现象,引发个人和社会的反思。考生还可深入追问,浅谈造成这种责任心缺乏的原因是什么。老陈的行为同时是法治观念淡薄的表现,所以考生也可结合这种行为分析法治观念对构建法治国家的重要性。

从给警方的角度:警方在微博上公布了相关内容,其行为有值得肯定的一面,也有值得反思的一面。这种公开是否是合理的,是否处理好了社会制度规约与情感调节的关系以及社会信息公开与个人隐私保护的关系。考生可提出建设性建议。

除了以上角度,考生也可以另辟蹊径,从给网友、舆论媒体及政府部门等的角度进行写作。

给小陈的一封信

陕西一考生

小陈:

你好!在得知你的举动后,我既想为你正确的行为喝彩,也想为你所代表的这种精神鼓掌。

我惊叹于你的勇敢。在绝大多数家庭中,父亲是强势、威严的一家之主。然而你的正义让你不得不去改变父亲的做法,因为这已危害了自己与他人的安全。即使是最令人生惧的父亲,你也能无畏地采取法律手段,这份勇气真的令人敬佩。

不仅如此,我还从你身上看到了当今中国最稀缺的精神,那就是法治精神。

几乎可以确定的是,中国的文明史有多长,中国的法治史就有多长。每一个朝代都有对应的法律,这其中也包含着许多广为流传的故事,如商鞅城门立木,就是法治精神的最好体现。每一任统治者上任后,必然先整朝纲,修法度,法律几乎无处不在。

然而,中国的法治发展并不像它悠久的历史一般灿烂。法治发展的最大阻力就是横亘于中国历史长河之上的,与法治截然相反的人治。在封建君主专制的时代,虽然有法律,但是法律必须经过皇帝的授意才真正有效,更多情况下皇帝可以直接破坏法律。即使有个别崇尚法治的官员,也对国家的这种现状无能为力,更何况随着统治者对臣民思想的钳制加深,这类开明的官员也越来越少。整个国家形成了一种有事不走正规程序,而找关系的不良社会现象。这层关系总能带领你游离于法律之外,得到某种特权。久而久之,法律的权威不断式微,更不用提人们心中的法治精神了。

而你的举动仿佛是黑夜里的一盏明灯,足以让我们回忆起一些本不应忘掉的事情。是你让人们知道,每个人在作为一个自然人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人的法律身份。法律与父亲的亲情深厚相比,前者更为重要,因为它关乎国家与民族的利益。只有真正根除人治的旧习,迎来法治,中国才能成为一个真的强国。你的举动就是一个最好的助推。

好样的,小陈!

明华

2015年6月7日

//名师点评//

本文从基本等级上看,能做到立意正确,语言清晰,书信格式准确。立意能从对单纯事件的探讨联系到对法治精神的思考,比较深刻,符合发展等级“深刻”中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要求。从结构上看,思路严谨,开篇作者由对小陈的行为进行赞扬,再过渡到对当今中国法治精神的探讨,末尾对小陈的行为给予高度的评价,升华全文。语言上,作者能注意到议论文说理的逻辑性,用一系列关联性词语“不仅如此”“然而”“但是”“更”“而”引领文章说理思路的展开。endprint

给警方的一封信

河南一考生

尊敬的警方:

你好!一女大学生出于对自己及父亲的生命安全的考虑,将其父亲违法的情况告诉了你们。你们经严密查实后,对老陈进行了秉公执法,我对警方行为的正义性没有丝毫的怀疑。但你们的做法是否有些较真了?

大学生小陈是迫不得已才做出举报父亲的无奈行为的,她的出发点无非是希望警方能给予老陈一些教育和引导,避免其在高速路上打电话,以免发生重大事故。从这一点看,小陈是没有错的,她的行为再不妥但也是基于亲情和孝心。而警方你们的行为却值得我批评一下了,因为这样的执法,其实伤害了一个家庭,伤害了小陈的心灵。

首先,凭什么将这起举报发在警方的微博上?即便是案件,也应当顾及当事人的感受。警方执法应为民,不仅是行为上的表现,更应从心里为民考虑。所以,你们警方的做法都伤害了小陈的一家。一是对老陈处罚这件事,金钱的损失叫老陈刻骨铭心地记住了自己开车打电话付出代价的昂贵,二是小陈对她老爸做的事情有可能引发父女俩间的感情隔膜。其实,警方不如这样处理,在收到小陈举报电话后,了解小陈与被举报者间的关系后妥善处理。他们是父女关系,就要考虑双方的情感,尽量避免用司法的强硬手段解决家务纠纷。小陈的举报不能坐视不管,但警方可以派几位警员到其家中调查访问,直接促使父女俩进行对话,使小陈将心里话直面坦露出来。在警方的协助下,相信事情一定能得到解决。

其次,警方发表举报微博的行为侵犯了小陈及老陈的隐私权,也侵犯了小陈的人格尊严。可以想象,面对成百上千人在网上的质问,一个年轻女大学生怎么能承受?所以警方,你们的做法实在有些超出正义的范围,甚至伤害了当事人。既然如此,你们应当在正确处理这一案件后,更合理地保障当事人的隐私权和尊严,一定不要随意将关乎市民个人利益的信息发布于网络。否则,这不仅影响警察在群众心中的形象,也不利于提高警方办事能力,做到用心于民。

以上并不是要责备你们办事不力,而是要给予你们一些切乎合理的建议。考虑一下,你们在发挥正义的同时,是否应兼具一些人情的味道,尽量从当事人利益的方向思考,做到最妥善的处理?只有这样,你们才能受敬于民,才能维护你们在人民心中高大、光明的形象。

此致

向诚心诚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民警察敬礼!

明华

2015年6月7日

//名师点评//

本文格式准确,中心突出,内容充实。从立意上看,新颖而独辟蹊径。考生能对警方的行为展开辩证思考,对警方的行为提出了两点质疑。一是从现实和国情出发,提出这样的处理虽合法但不合情理;二是从公民权利的角度出发,表明警方的做法是对隐私权的侵害。这两个观点都能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关系,而且观点具有启发作用。两个观点均站在公民立场,很好地体现了公民的法治意识。如果没有长期、持久地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只人云亦云,拾人牙慧,是写不出这样的立意来的。从语言上看,言辞犀利中不乏逻辑性。如用“首先”“其次”形成清晰的递进式思路。再用一些因果连词分析因果关系,层次清楚,说理明确。

树立法治观念

经典素材

——商鞅变法

战国时期,商鞅立木建信后,他推出新法令的决心得到了秦国民众的信任。随后,商鞅便把他起草的新法令公布于世。新法令赏罚分明,规定官职的大小和爵位的高低以打仗立功为标准,贵族没有军功的就没有爵位。新法施行十年,秦国出现路不拾遗、山无盗贼的太平景象。百姓勇于为国作战,不敢再进行私斗,乡野城镇都得到了治理,农业生产比以往增加了不少。

点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商鞅变法,通过一系列举措让法律渐渐地落实到人们的生活中,百姓的法治观念得到加强。公民知法,才能守法;公民守法,才能国泰民安。

时事素材

——反腐使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强法制建设,加大对腐败案件的查处力度。据粗略统计,被中纪委“拿”掉的省部级官员已接近三位数,这其中既有在中央权力核心工作的官员,也有在省市担任要职的官员。这一系列的举措表明法治观念正深入到每一个人的心中。每个公民都要按照法律所规定的界限做事、做人,任何人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

点评:反腐固国之本,倡廉兴国之策。法律与道德、习惯一样,都在规范着人们的行为。正是由于这些规范的存在,社会才变得井然有序;正是由于法律的存在,我们的权利才得到应有的保障。

语录素材

法,国之权衡也,时之准绳也。(吴兢/唐朝史学家)

大海和陆地服从宇宙,而人类生活是受最高法律的命令管辖的。(西塞罗/古希腊学者)

由于有法律的存在才能保障良好的举止,所以也要有良好的举止才能维护法律。(马基雅弗利/意大利政治思想家)

有理智的人在一般法律体系中生活比在无拘无束的孤独中更为自由。(斯宾诺莎/荷兰哲学家)

要使事物合乎正义,须有毫无偏私的权衡。法律恰恰正是这样一种中道的权衡。(亚里士多德/古希腊思想家)

尊重生命、敬畏生命

经典素材

——敬畏生命,从慎用死刑开始

1966年,联合国《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公约》第6条规定,不得任意剥夺他人的生命,并强调,在未废除死刑的国家,只能对犯有“最严重罪行”的人判处死刑。1989年,联合国又通过了《联合国废除死刑公约》(第二选择议定书),要求每个缔约国应采取一切措施在其管辖范围内废除死刑。据统计,目前全世界已有111个国家在法律上或事实上废除了死刑。

点评:纵观整个人类的发展史,可见,各国的刑罚都是由苛酷到轻缓,由残酷到人道,这与人类文明的发展是相适应的。慎用死刑,是对生命的尊重,也是对生命的敬畏。

——张海迪与霍金对生命的敬畏endprint

张海迪曾在她的书中这样写道:“我每天都想放弃生命,但每天我又小心翼翼地把它拾起来,精心地,像看护一小簇火焰一样让它燃烧,生怕它熄灭……”

物理学家霍金从22岁被确诊患上运动神经细胞萎缩症以来,几乎完全瘫痪。面对不幸,霍金没有自暴自弃,没有怨天尤人,而是怀着对生命的敬畏之情,做出了非凡的科学成就。

点评:张海迪和霍金选择了对生命的珍爱。身体的残疾,丝毫不会阻碍他们心存敬畏地去创造生命的价值。无论遇到何种困难、挫折,我们都不能动摇对生命的信念。

——给孩子的礼物

撒哈拉沙漠中,母骆驼为了使即将渴死的小骆驼喝到够不着的水潭里的水而纵身跳进了水潭中;一条鳝鱼在油锅中被煎时却始终弓起中间的身子是为了保护腹中的鱼卵;一只母狼望着在猎人的陷阱中死去的小狼而在凄冷的月夜下呜咽嗥叫……动物们对孩子的奉献无不是因为对生命的敬畏。

点评:对生命的敬畏与质朴的爱,让成年的动物们在承受巨大的痛苦时仍然死死地坚持到最后一刻。面对痛苦和死亡,它们顽强地奉献给孩子最后的一份礼物——生命的延续。

时事素材

——边策“坠落”:吸毒须惩戒,生命当敬畏

2015年6月10日,北京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平安北京”发布消息称,主持人边策在京吸毒被查,警方进入房间时边某已坠楼身亡。在边策坠楼后,其微博评论大增。有欢呼者,也有嘲讽者,甚至不乏“观光团”,与一排排通红的蜡烛对比鲜明。

点评:吸毒固然该担责,却罪不至死,边策的“坠落”是对生命的轻视。网络的过分喧嚣常常使我们忘记了禁毒的初衷。吸毒危害生命,禁毒本是体现我们对生命的尊敬。

——停车让人是对生命应有的敬畏

车子开到斑马线前正好有行人在过马路,很多司机并不会因此停车,有的司机甚至还会加速通过。浙江省海宁市对此进行了集中整治,而车主贝先生不服被罚,将当地的交警大队告上了法庭,要求交警撤销处罚并公开道歉。2015年6月11日,海宁市人民法院做出一审宣判,认为行人过斑马线时,司机必须要停车让行。车主败诉。

点评:与人的肉体凡胎相比,钢铁之躯的机动车有着强大的杀伤力,机动车司机更应该对人的生命怀有敬畏之心。主动礼让行人,是机动车司机的基本素养,更是对生命的尊重。

——“敬畏生命,所以拼尽全力”

2015年4月11日,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广敏来到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为获得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状的该院神经外科颁奖授牌。2014年6月,福建协和医院神经外科陈建屏医疗组,为一名来自南平的老年患者施行手术治疗颅内多处病灶,经过32个小时的连续奋战,手术最终成功。“敬畏生命,所以拼尽全力。”获得“2014年度中国最美医生”称号的陈建屏医生说。

点评:医生对患者的全力抢救,为的是还给生命一个奇迹。当你正在呼吸,心中不要忘却:敬畏生命,让生命在有限的时空里超越自我的阻碍,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语录素材

本来,生命只有一次,对于谁都是宝贵的。(瞿秋白/散文作家)

我总觉得,生命本身应该有一种意义,我们绝不是白白来一场的。(席慕蓉/散文家)

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是许多人连一次都不善于度过。(吕凯特/法国诗人)

尊重生命是生命进程中的伴随物,也是心理健康的一个条件。(埃里希·弗罗姆/美国心理学家)

生命是唯一的财富。(拉斯基/英国政治学家)

尊重他人隐私

经典素材

——请保持一米线的距离

一位在南京留学的欧洲学生在银行的窗口取款时,先后有两位中国人想挤到跟前去。那欧洲学生随即示意:请跟我保持一米的距离。一米线在各家银行都有,一米线表示对人的尊重,对个人隐私的尊重。也许那两位中国人并不是打着什么坏心思去跨越一米线的,因此他们并未觉得这样做有何不妥。然而他们却忘了一米线存在的意义。遵守这个规定,站在一米线外,是对他人隐私的尊重。

点评:一米线是一种行为规范,它有效地防止了个人隐私的暴露,维护了社会公共安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应如此,站在一米以外,给予对方尊重,维护对方隐私,创造舒适的交往环境。

时事素材

——“随手拍”式举报应尊重他人隐私

2015年5月,某网站调查人们对“随手拍举报交通违法”的态度,结果表明,有九成人毫不犹豫地表示赞成。从软件到硬件的技术革命,使社会迅速从“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进展到了“人人都有摄像头”的时代。“随手拍”之下,一些美好得到彰扬,一些违法行为被惩治,一些人员卷入是非……但除此之外,“随手拍”也因触犯他人隐私受到人们争议。

点评:以“随手拍”的方式监督守法固然是好,但也因此使公众的隐私暴露在阳光下。监督守法与侵犯隐私如何抉择?这需要执法者在发挥正义的同时,尽量从当事人利益的立场思考,做到最妥善的处理。

语录素材

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害;谈论别人的隐私是最大的罪恶;不知自己过失是最大的病痛。(亚里士多德/古希腊思想家)

要尊重每一个人,不论他是何等的卑微与可笑。要记住,活在每个人身上的是和你我相同的性灵。(亚瑟·叔本华/德国哲学家)

人人都有自己的难言之隐。(托·富勒/英国军事理论家)

要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去尊重每一个人,彼此之间留一点分寸,有一点余地。(于丹/当代知名文化女学者)

尊重别人,才能让人尊敬。(笛卡尔/法国哲学家)endprint

猜你喜欢
敬畏法治法律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学习三个敬畏,践行当代民航精神
职业道德与法律 教案
涉及网络募捐的现有法律规定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敬畏历史 守护良知
缺失
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