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

2015-10-13 01:24张宏欣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5年10期
关键词:特级教师教育者人格

张宏欣

【摘 要】人格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形成健康人格的过程。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要让学生形成成健康人格,养成他们不断追求真理的品格。

【关键词】人格;健康

一、教育是养成人格的事业

教育的首要目标不是灌输知识,尤其是书本知识,而是养成人格。学生不仅是认知个体,更是生命个体。获得知识是为了使生命的质量更高,使生命更有尊严,不能把生命当做知识的容器。学校教育不仅为升学、就业做准备,更是为整个完满的人生做准备。

教育,不是实现功利目标的手段,乃是为实现人类的幸福;教育,不是把真理教给学生,而是养成他们追求真理的品格。当他们把追求真理当做成长的动力,那他就真正获得了幸福的能力和成功的可能。蔡元培说:“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使仅为灌输知识、练习技能之作用,而不贯之以理想,则是机械之教育,非所以施于人类也。”他重视对受教育者“独立不拘之精神”的培养,主张发展个性,崇尚自然,尤其强调重建终极价值体系的“世界观教育”。这些观点,在今天看来,依旧闪烁着智慧和理性的光芒,对今天的教育有着积极的意义。爱因斯坦说:伟大的科学家的成就往往还不如其人格魅力对世界的贡献大。人们对教育的目的早已经达成共识: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对人的全面培养,是形成人格的过程。人格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形成健康人格的过程。

二、独立思考是人格的核心

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征是人具有思维的能力,人的行为可以在意识的控制下,按照计划来进行。而计划的制定过程就是一个复杂的思维活动的过程。我在这里所说的思维其外延还要大些。我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事物,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事物,对事物有自己独到的看法,能够自己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能够对外界的变化及时做出反应,等等,这些都是独立思维的表现。

三、独立意志是健康人格的保证

独立意志是一个人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并有决心和有能力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人的性格中有先天因素的差异,也有后天形成的差异;有性格类型的差异,也有表现方式的差异。而独立意志是可以存在于所有人身上的人格特征,而且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性格特征。它主要是靠后天的培养。

做父母或老师的,总是认为自己才是真正关心孩子的成长,并且也只有自己的关心才是明智的、合理的。其实,最关心孩子的是他自己,他知道自己怎样才最快乐,才更能获得别人的认可,才能成为社会合格的一员。他确实没有成人的社会经验,但他有学习的本能,有生长的力量,有自我矫正的能力,有勃勃的生机。在成长的过程中,错误并不总是有害的,那正是成长的代价和动力,是成长必须要经历的步骤。青少年时期无意中犯下的错误不是致命的,或者说还不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当他为自己的独立进行斗争、与大人的意志有所冲突时,他就是在学习自觉地为自己的决定、行为负责。这时,他的“不听话”也许只是少穿了一件衣服、考砸了一次试,结果是得了一次感冒、挨了一顿批评,但这样的错误造成的后果微不足道,而他从中得到的收获则无法去估量。他会客观地分析自己有没有错,错在哪里,如何纠正自己以后的行为,等等。从中他就学会了很多东西。假如我们因为怕孩子犯错而禁止他的行为或不允许他自己做决定,他的错误率是降低了,但同时,成功率也相应地降低了。哪一个孩子在学走路时不是摔了无数跤?哪一个孩子在开始学说话的时候不是说得莫名其妙?但没有这些失败或错误,就没有他后来的成功。说孩子失败得起,因为失败或错误对他来说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这时他的责任就是成长,他主要是对自己负责,还无须对社会、对他人负责,错误就是成长本身。但当他成人,必须自己做决定并肩负起对社会与他人的责任时,他就要尽力避免错误。可以这么说,小时候犯错越多,长大了犯错的可能就越小。所以,不怕孩子犯错,不怕他失败,他的错误或失败只对他本人有意义,让他为自己做主,让他自主地成长,让他在小的时候就经受些风雨以增强抵抗力、磨练意志,他会长得更结实、健康。

四、独立行为是健康人格的表现

一个人的独立意识、独立思维、独立人格,最终还是要体现在独立的行为中。所谓的独立行为,并不是指极端的特立独行,而是指做事有自己的原则,不受外界干扰,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能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能自己处理问题、解决问题。

我们是有溺爱孩子的传统,但我们的溺爱表现在为孩子做主上,我们可以无微不至地关怀孩子,尽可能给孩子提供好的吃、穿、玩,精心照顾他的饮食起居。但正是这种关怀,剥夺了孩子选择的权利、为自己做主的权利,以及由此而导致的剥夺了孩子发展的权力。中国的父母是最具牺牲精神的父母,但也是最自私、最专制的父母,因为他们总是要使孩子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也许他们是无意的,其初衷并不是要使孩子成为自己的附庸。但长久以来形成的行为习惯和思维定势让我们不知不觉就做出了这样的行为。我们为他安排人生中的每一步。在我们禁止孩子的自由活动和为安排孩子人生时,并没有想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孩子的成长又需要什么。我们以为是为孩子好,其实有时是为了大人的方便。我们以为是爱孩子,却不知恰恰使孩子失去了人生最可宝贵的东西:独立行动的能力。也许他们想反抗,也反抗过,但结果总是无效,最后他们终于屈服了、放弃了,而且习惯了。当有一天无人再为他做主,而要他自己做主时,他就不知道该怎样办了。需要他负责的时候,他不敢也没有能力负起责任来。

孩子正处于容易犯错的阶段。我们首先要鼓励孩子敢于犯错,这样孩子才会敢于行动;其次才是使他们的行为获得成功。给孩子一个独立、自由的空间,让他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行动,在行动中,他收获的是成长。

五、人格互动是在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

独立、自由的人格如何培养?我们总希望能从哪本书中找到一种现成的方法,教给我们怎样教育孩子。其实,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适合于他用的未必适合你用。方法是重要的,但方法不是学来的,而是悟来的。别人的方法可以给你以启发、给你以提示,但你不可能照搬。特级教师是令人羡慕的,每个老师都希望自己的教学也能达到特级教师那样的效果。于是观摩教学,特级教师的详细教案也出版了,你可以按照特级教师的教案亦步亦趋地学样,但终于是没有学好,达不到特级教师的效果。为什么会这样?说明在具体的方法之外,还有一种内在的东西在起作用。这种东西是学不来的。

那么这种东西究竟是什么呢?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综合水平,是一个人的人格力量。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又云:身教重于言教。这些都是日常生活的道理,说起来大家都懂,但做起来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世上没有可以通用的教育孩子的方法,如果说有,那就是教育者(父母、教师)的人格影响,教育者以自己的学识、修养、操守、行为无声而形象地为孩子树立了一个榜样。这种影响,有时甚至想不出来是有什么方法的,但在长期的潜移默化中,孩子就得到了最深刻的教育。

对教师,我们常常说:要教给学生一碗水,你自己就要有一桶水。一个老师,先做好“储水”的准备,然后就可以从此“为人师表”了。但现在看来,这已经远远不够了。不要说孩子并不仅仅接受你那一碗水,就是你那一桶水,也是很容易就被蒸发干了。教师职业是最有创造性的职业,因为他不是简单的重复劳动,他面对的是有着无限丰富性的生命个体。这就要求老师不能按照一个固定的模式来对待他们,而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这对老师的能力、学识、修养等都是极大的考验。教师在教学中也在不断地提高自己,也同样是一个成长过程。当老师的人格对学生形成影响时,学生也在影响着、塑造着老师。所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其实是互相教育、共同成长的关系。

猜你喜欢
特级教师教育者人格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特级教师批作文
特级教师批作文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漫谈特级教师的“再成长”
漫谈特级教师的“再成长”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道德教育者专长性的失落与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