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艳蓉
一、走近孩子,引发思考:诞生爱的主题
“宝贝们,表演游戏就要开始了。”当我宣布这个消息时,小家伙儿们立刻沸腾了,都追着我问:“老师,今天表演什么呀?”
“我们要表演的是《森林舞会》。”这个故事不仅角色丰富,而且情节生动、热闹,孩子们很喜欢。不一会儿功夫,猫头鹰大叔、熊猫贝贝、长颈鹿哥哥、小猪欢欢以及漂亮的春姑娘等角色被孩子们一“抢”而空,最后只剩下“小猴多比”无人问津。
“谁愿意来表演多比呢?”我很吃惊地问。孩子们突然停止了兴奋,望着我不说话。
“你们能告诉我为什么吗?”
“多比的腿摔坏了,他不能跳舞了。”俊俊第一个站起来,说完就吐了吐舌头。
“对,他是个跛子。”
“跛子走路很难看的。”
“我不喜欢当跛子!”
……
“小猴多比”代表着我们生活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残疾人。这次活动中,让我真切感受到了孩子们对残疾人群体的排斥。为深入了了解、读懂他们对残疾人的看法和态度,我特地制作并发放了家长调查问卷,调查结果令我大吃一惊:只有8.5%的幼儿对残疾人的态度表现为“愿意亲近”,44%的幼儿感觉“很害怕”,47.5%的幼儿则是 “不理睬”。
作为大班孩子,面对残疾人的态度竟然是害怕、冷漠、甚至嘲笑!五六岁孩子正处于情感发展的关键期,需要我们的及时关注和适时引导,有目的有意识地对他们进行关爱情感培养。于是,我准备和他们一起来修一条“爱的小路”,在爱的路上,我们走进了残疾人的生活。
二、体验生活,培育情感:走在爱的路上
活动中,我让孩子们从身边和网上去观察、发现、了解残疾人,并且与小伙伴一起分享交流。在发现与交流中,孩子们惊奇地发现生活中的残疾人还真不少,真实地感受到他们是多么不幸,多么不容易。强强说,他觉得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心情,我告诉他这种心情叫做同情。其他孩子都纷纷告诉我他们也有这样的心情。
用心发现中,孩子们不再疏远残疾人,同情之心油然而生。
为了更进一步了解残疾人的生活到底有多不容易,接下来,我组织孩子们开展了《我来当残疾人》体验活动。大家蒙上眼睛当盲人,取杯子喝水;蒙上嘴巴,堵住耳朵当聋哑人,听我讲故事;揣上一只手,用另一只手画画、搓麻花、玩积木……在体验活动中,孩子们真正感受到了残疾人的不容易,那种感觉他们至今仍记忆犹新:
“我什么也看不见,感觉好恐怖,好像掉进了一个黑黑的洞里,找不到出口。”
“我不能说话了,好想有一张和别人聊天的嘴巴,我很孤独。”
“一只手做事情很不方便,总想有个人来帮帮我。”
“我很难过,好想有人来牵着我的手。”
“我多么需要朋友啊。”
……
他们都不约而同地拉着我说:“让我们去帮帮残疾人,和他们做朋友吧。”
切身体验中,孩子们不再嘲笑残疾人,关爱之情渐渐萌发。
于是,为了让孩子们表达对残疾人的关爱,我带他们来到了特殊教育学校。为了能与聋哑班的哥哥姐姐做好朋友,孩子们先找特教老师学习了“你好”、“我喜欢你”等手语。接下来,他们来到聋哑班,用多种方式和哥哥姐姐交流,献上自己带来的礼物。慢慢地,大家熟悉起来。孩子们还被哥哥姐姐牵着去参观他们学习、生活的地方,感受着一路上被他们呵护和照顾的幸福。参观结束后,大家一起开心地玩游戏:“老鹰捉小鸡”、“手语传话”、“合作运球”…… 为了拿第一,孩子们几乎是被哥哥姐姐拎着跑。俊俊兴奋地告诉我:“我从来没跑过这么快,真爽啊!”思雅甚至主动去亲了一位小姐姐,她说:“看到姐姐笑了,我也好开心。”
短短半天的活动很快就要结束了,孩子们在《爱的人间》手语表演中感受着真情,体验着友爱,这让大家更加依依不舍……我告诉孩子们,只要我们心中有爱,就会拥有更多的朋友。
爱的互动中,孩子不再害怕残疾人,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带着对哥哥姐姐们这份特殊的情感,我和孩子们再次走近残疾人,一起去搜集他们中很多感人的故事,一起观看残奥会视频等。当看了许多残疾人不怕苦、不怕累,努力创造许多奇迹的感人故事后,孩子们都由衷地赞叹:“他们真是了不起的人呀!”
全面了解中,孩子们不再瞧不起残疾人,敬佩之情真诚流露。
三、关爱教育,升华情感:传递爱的温暖
幼儿的情感发展需要在真实场景中获得最直接的体验和感受,为他们提供人际间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并加以指导,是其情感培养的重要途径。然而幼儿社会情感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它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良好品质的形成。为此,我多次召开家长会,举办讲座,发放调查问卷和家园联系册,并开展社区活动,组织孩子参加环保小天使、城市美容师等体验活动及联谊结对子、慰问福利院等爱心行动。我们的一系列活动对家长们有着极大的触动,对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我用心修筑的这条“爱的小路”上,孩子们在活动中体验着爱的幸福,在体验中感悟着爱的内涵,在感悟中发展着爱的情感,他们将越来越多的关爱送给了父母、同伴及身边的所有人。爱的种子逐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