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昊 颜景霞 张秀梅
【摘 要】在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理论中,树立正确的医学观念始终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为人们所探讨。我校作为一所专业性较强的医学专科学校,承担着培养和提高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重任。在新的医学发展形势下,我校只有在不断研究和完善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途径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医学生道德培养方法的理论,将医学职业道德教育与临床医疗实践有效的结合,才能为提高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提供有效的帮助,为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医疗实践;途径
医学教育是一项集理论、专业、实践为一身的特殊性技能性教育。在理论层面,医学具有着科学性特点,能够经得起临床实践的考验;在社会层面,医学又具有着人文性特点,俗话说:“医乃仁术”,正是体现于此。医学教育的特殊性就在于,教师在传授医学专业知识的同时,要将“仁”与“德”等医学职业道德贯穿于医学教育的始终,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培养出全方位的医学人才。每一所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的学生最终都是要直接走上社会岗位、从事各种职业的。学生们在校期间树立的职业道德观念会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个人的发展方向以及从业人员队伍的整体职业道德水平。由此可见,深化医学人文教育改革,拓宽医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途径对于我校的人才培养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医学职业道德教育模式现状
在西方,20世纪80年代以后,很多国家相继在医学人文教育方面展开了强有力的教育教学改革。在校开设的人文课程也都具有着实用性特点,切实的将医学教育和人文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比如德国的慕尼黑大学,年轻人要想成为慕尼黑医学院校的学生,首先必须要花半年时间学习为病人擦身、剪发等生活护理工作,在与患者近距离的接触的过程中,使他们能够切实的体会到病人的感受,进而明白如何去尊重他人的生命,以及作为医护人员应有的职业态度。
在我国,继《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出台后,国务院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直接把职业道德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对各职业的工作人员设立了规范性要求。全国各医学院校也在结合自身发展特点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基础上,相继把培养医学生的职业道德作为主要的工作内容。比如我校在长期积累办学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出了“(技能+特长)*态度”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中“态度”的培养就是对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所做出的诠释。为保障医学职业道德教育的顺利开展,各个院校开设了人文课程,组织开展各种课外活动,但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效果并不理想,很多学生对自己的职业认识仍不十分清楚;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一些学生们的职业道德观念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并朝向负面的趋势发展。“医德为本”的传统观念受到冲击。为此,完善和改进医学职业道德教育途径,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便成为当前医学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医学职业道德教育培养的重要性
(一)医学职业道德教育培养是当代医学的发展要求
新的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产生,使医疗服务的主要内容逐步转向了以病人为中心方面中来。较之于过去的医学模式,新的医学模式对医院和医护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强调病人的利益,而且强调对人性的尊重。这些都在不同层面强化了从医者职业道德观念。
(二)医学职业道德教育培养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在医学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医患之间一度出现信任危机,在医疗领域出现各种各样的纠纷和矛盾。这无疑对医学职业道德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医学院校,学生们不仅要学习医学专业知识和技术,还要树立良好的职业观念。由此可见,医学职业道德教育必须从医学生入手,才有可能为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培养的途径
(一)重视思想道德理论教育,强化学生医学道德意识
全面实现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对于医学院校来说,首先要完成的任务就是改进和完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医学人文课程如医学伦理学、思想政治教育等学科在医学职业道德教育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在保持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医学人文教育理念,突出医学职业道德教育的实用性特点,将人文课程整合到医疗实践中去,将医学理论知识、技能教学与职业道德教育相融合,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如课堂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使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医学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进而强化学生的医学道德责任和道德意识。
(二)职业道德教育应当贯穿于医学生培养的全过程
医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需要进行课堂理论教学,发挥老师言传身教的作用,启发和引导学生主动去热爱医学、热爱生命,坚定医学职业道德信念,还需要参与医疗实践活动,确保医德的形成,保证能够收获实际的效果。比如在学习理论知识阶段,学生们可以通过案例的讨论、理论教学的方式加深自己对医学,对生命的认识;在临床实习阶段,医学生们可以在与病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接触的过程中,主动的学会为病人着想,学会尊重和爱护病人,在实践中体会职业的平凡和伟大。可见,医学职业道德教育应当做到循序渐进,结合学生学习的不同阶段、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另外,医学院校还应当不断完善医学生的职业道德评价体系,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3],对医学生的精神收获进行有效的考核,进而提高医学生对具体问题的应对能力和处理能力。
(三)树立优秀医者榜样,端正职业道德观念
高尚医德的形成既需要教育,也需要榜样力量的。优秀医护人员的医德事迹应当给予发扬和传播。为学生树立榜样,使学生耳濡目染,有助于培养学生“救死扶伤、爱岗敬业”的良好道德品质,树立符合社会进步的新的职业道德观念。其次,在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时,教师应当结合医学科学和医学事业的发展需要增添新的内容,及时掌握学生观念发展方向。再次,避免学生在接受实践考验时受到社会负面因素的影响,加强对医学生的法律意识、心理、社会等方面进行教育,促使其自觉维护职业道德的严肃性,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
(四)创造有利于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良好校园文化环境
建立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环境,增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学生文化品味,排除消极、利己思想的渗透和影响,培养医学生和谐人格与道德人格。充分利用网络媒介,多为学生们创造心灵沟通的平台。建立“医学生医德医风教育网”,用文字、图片和多媒体的形式展现当代医德医风现状、医患关系、中国医疗体制改革、中国医疗卫生状况及医学最新进展等多方面内容。针对个别问题开展网上咨询、辅导和讨论,加强学生对职业道德的进一步认识。
参考文献:
[1]刘潮临.临床医学教育中的伦理问题与对策[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2
[2]赵卫红,徐桂英.医学教育中应加强医学伦理学教育[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1
[3]李应军.职业技术学校的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安徽卫生教育与职业,2007
[4]胡惠庆.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J].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