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根据对比语言学研究法,从英语重形合与汉语重意合的角度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比较,并深入分析了其语言差异和文化根源。从语法上和思维方式上,分析形合意合对英汉双语翻译的影响。
【关键词】英汉;形合;意合;翻译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contractive linguistic research method, this paper aims to make a comparison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ypotaxis and parataxis, and deeply analyses their lingual differences and cultural roots. According to their grammars and thinking modes,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role of hypotaxis and parataxi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translation.
【Key words】English and Chinese; hypotaxis; parataxis; translation
引言
对比语言学这门学科形成已久,目前在世界各国有众多学者专注于对比语言学研究,对比语言学在外语学习过程中有其独特的重要意义。正如恩格斯所说,只有将本国语同其他语言进行比较,才能真正懂得自己的语言。比较是研究语言的一种很好的方法。我们学习外语过程中我们也可以说,只有拿外语和母语相比较,才能够更深刻理解和掌握外语。[1] 英汉两种语言分属不同的语系,有很多方面的差异,形合和意合是其典型的差异之一。在英汉互译中,要注意英语句子注重形合与汉语句子注重意合的不同,进行更好、更地道地翻译。
一、形合意合概念解析
美国著名翻译家尤金·奈达认为,英语和汉语这两种语言的一个最重要的区别就是形合和意合。形合指的是词语或分句之间用语言形式手段连接起来,表达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英语句子大多都是形合句,注重显性的连接形式。英语句子多用各种语言形式手段使整个句子看起来结构完整、主次清晰。
意合指的是词语和分句之间不用语言形式手段连接,其中的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通过词语或分句的含义表达。汉语句子多是意合句,没有显性的连接手段,是隐性连贯。汉语句子中的逻辑关系通常通过句子内在的意义、句子结构语词顺序和各种修辞方法等体现出来。
由此可见,英汉两种语言组句的不同特点,英语偏向于形合法,而汉语更常用意合法。英语属印欧语系,而汉语属汉藏语系,二者产生于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下,所以其形合意合也有其形成的语法原因和思维方式差异。
二、英语重形合与汉语重意合的原因分析
1.语法结构原因
从语言层面上来看,跟大多数印欧语言一样,英语句子多是形合法构成的。英语的形合句主谓清楚、主次分明,有人将其形象地比喻为一串葡萄,有主干和分支,句子的语言结构清晰。主要的连接手段有关系词、连接词、介词还有形态变化等其他连接手段。
例如:The boy, who was crying as if his heart would break, said, when I spoke to him, that he was very hungry, because he had had no food for two days. [2]
该句子不长,但却包含了5个连接词,分别是who, as if, when, that 和 because,英语句子离不开这些连接词和关系词,这些词语能够清晰的表现出句子的逻辑关系和语义关联。除此之外,英语句子的形合法还可以通过英语词的词缀或形态变化等也起到显性连接的作用。
相比之下,汉语句子较少使用这些关系词和连接词,甚至有时根本不用。汉语句子的逻辑关系是隐含其中的,汉语重视意合,不注重形式的显性连接,其中的逻辑关系常常从句子的语序、修辞、紧缩还有四字句等中体现出来。
比如,汉语中有“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这句话没有明显的逻辑连词,但是我们仍然能够体会到其中的假设意味,这就是通过汉语句子本身的内在意思来表达出来的。如果将这句话运用形合法造句,可能就要加上“如果……那么……”或“如果……就……”这样的明显表示转折关联的连接词了。
2.思维方式差异
英汉形合意合的差异可以归因到民族思维方式的不同,也有人将其看成是英语重形合与汉语重意合的哲学背景。思维方式是沟通文化与语言的桥梁。思维方式体现在一个民族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交际文化等各个方面,思维方式的差异是导致文化差异的一大原因。另一方面,思维方式是语言生成和发展机制,思维要以语言形式表现出来。不同的语言文化彰显了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
从思维方式的角度看,英语注重形式,这跟西方思维注重逻辑思维有很大的关系。英语句子的形合与西方理性主义的核心思想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西方思维强调逻辑性,其本质上是理性的。韦伯[3]认为,理性是整个西方文化的根本特征。这种本质性的理性必然体现在其思维方式和语言上。英语重视句子逻辑结构,以形表意,拘谨于句子的形式和结构,严谨地遣词造句、表情达意。
汉语重意义而不重形式,这跟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方式有关。中国人崇尚天人合一,强调整体性,注重事物之间的内在关系。中国人更倾向于“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悟性,强调内在领悟,不是外在形式。
语言与思维方式有着紧密的联系,英汉思维方式的差异在语言上有所体现,所以英语多是形合句,而汉语多是意合句。英汉语言的不同特点必将影响双语的互译。
三、英汉形合意合与句子翻译
由于英汉双语各自的语言特点,英语重形合而汉语重意合,汉语形散而神不散,不用明显的外在形式来显示句子的逻辑关系,而是通过句子的本身意思、语序、上下文关系等隐性连贯表达意义。因而,在英译汉时,首先要把英语句子拆分重组,才能译出符合汉语结构的句子。
例如:(1)In the doorway lay at least twelve umbrellas of all sizes and colors.
门口放着一堆雨伞,少说也有十二把,五颜六色,大小不一。[4]
(2)It was what sentimentalists, who deal in very big words, call a yearning after the ideal, and simply means that women are not satisfied until they have husbands and children on whom they may centre affections, which are spent elsewhere, as it were, in small change. (Thackeray: Vanity Fair)
一般情感主义者喜欢用大字眼,称之为对于理想爱情的渴望。换言之,他们认为女人的情感平时只能零星发泄,必须有了丈夫和孩子,情感收聚起来有了归宿,自己才能得到满足。[4]
句子(1)的英译汉明显是将英语的原句子重组译成的汉语译文,这样更符合汉语的习惯。例句(2)英语原句中有很多连接词:what, who, and, that, until, whom, which 和as,这些显性的语言连接在翻译成汉语后都隐含在句子当中了,没有明显的显现在形式上。
英语重形合、注重显性连接,所以在汉译英过程中,要注意添加显性的语言连接形式,完整其语言结构、补充句子成分,因为汉语中有很多无主句,不像英语句子那样结构固定。所以在汉译英时,要注意添加一些成分或连接词使其符合英语的语言习惯,成为地道的译文。
例如:(1)(我已经四天没吃饭了。)起初是一天吃四个烧饼,或者两个小面包;后来由四个减为两个,再由两个减为一个,最后兼职穷得连买开水的一个钢板也没有了。
(Ive been starving for four days on end.)At first, I ate nothing but four baked cakes or two small buns per day, then I cut them down by half and then by another half, until I didnt even own a copper for buying boiled water. [5]
(2)朋友是暂时的,家庭是永久的。(巴金)
Friends are transient whereas families are lasting. [6]
在例句(1)中,汉语本身句子没有主语,根据对句子的理解,英文译文中添加了主语 “I”,使得符合英语语言特征。译文中还加上 “nothing but” 将汉语句子中没有明说、但是隐含的意思补充了出来,英语译文句子逻辑清晰,表意更加清楚。在句(2)译文中,汉语句子本身没有转折关系词,但是整句话所表达的却是转折的含义,因此,在汉译英时,要在英语句子中体现出关系词,使英语句子完整严密。
四、结语
通过对英汉双语形合意合特点的对比研究,有助于更好地掌握英汉句子结构的差异,进而提升英汉互译水平。在翻译过程中,考虑英汉语言结构的不同,避免只顾形式对应、生硬翻译的现象,尽量译出地道的目标语。需要注意的是,英语主要是形合句,汉语多是意合句,但是英语中也有意合句,汉语中也有形合句,只是相对较少。形合意合只是英汉语言典型差异之一,除此之外,英汉语言还有很多方面的不同,在翻译过程中都是需要注意的。
参考文献:
[1]何善芬:《英汉语言对比研究》.[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
[2]郑巧云,蔡瑞珍:形合意合的普遍性与相对性及翻译策略.[J],海外英语,2012
[3]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北京,三联书店,1987
[4]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5] 黄乐平:形合意合视角下的汉英翻译连词增补现象研究.[J], 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14
[6]孙燕,郭伟锋:形合意合与翻译.[J],社科纵横,2009(10)
作者简介:
郭慧敏(1991~),女,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专业硕士研究生。